1.一份公文有多个主送机关时,可以统称统指收文机关,但不得不写主送
先用通俗的话解释下这三个概念吧:
1、发文机关:指的就是发出这份公文的机关。一份文件可以是一个机关单独行文,也可以是多个发文机关联合行文。判断发文机关,比较直观的办法,就是看一份文件的“红头”部分(规范的名称叫“发文机关标志”)。一个机关单独行文的文件头的式样一般是这样的:
单一发文机关的,文件落款处可以盖章,也可以不盖章。
多个发文机关联合行文的文件头一般是这样:
多个机关联合行文的,文件结尾落款处必须都要盖章,一般是这样的式样:
2、主办机关:理解了上个概念中多个机关联合行文的概念,也就好理解主办机关的概念了。当有多个发文机关时,这几个发文机关中为主办理的那个机关就是“主办机关”。这个主办机关的确定,主要是看发文事项与那个部门的工作、业务范围联系最紧密,或者由那个部门落实最得力。比如如果是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表彰“校园五四红旗手”荣誉称号,两部门联合行文,主办机关是团中央;再如果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表彰“某某工作先进院校”荣誉称号,两部门联合行文,主办机关可能就应该是教育部了。"主办机关"这个概念在公文中最主要的作用有两点:一是不论有多少个发文机关,文件的发文编号是按照主办机关的编号来的;二是在多个发文机关联合行文的文件头上,主办机关一般会默认排印在最上部。
3、主送机关:也就是这份文件要发给(或者送给)哪个机关使用。最简单的就是看文件正文中我们俗称的“抬头”部分,主送机关都会在“抬头”中一一列出的。
这三个概念中,前两个概念是有相互联系的。前面已经说了,一份公文,“发文机关”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机关联合行文。而联合行文的机关中,肯定其中一个是主办机关。
第三个概念和前两个没有什么联系。“发文机关”和“主办机关”是指的文件制发的主体而言的,“主送机关”则指的是文件发往的对象。
先说这些吧,对于这三个概念,尽量都是采用了比较口语话的解释,也许不太严谨,但是应该更好理解。如果还有不明确的地方,欢迎继续追问。
2.公文中主送机关多个要按什么顺序写 抄送机关多个又是什么顺序
首先是“先外后内”,即把同是下一级的各地方政府放在前,本机关的职能部门放在后。
其次是依党政军群之先后顺序。这个原则在党的文件中体现最明显。
在“泛称主送”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有规律的。通常是同级同类机关之间用顿号,同级不同类的机关之间用逗号,主送机关结束之后用冒号。
扩展资料:
抄送机关名称标注在印制版记上方,主题词下方,用横线把主题词和印制版记隔开,抄送机关名称前加“抄送”2字用3号仿宋体字左边空1字排字,后标全角冒号。抄送机关名称之间用顿号或逗号隔开,末尾用句号。一行不够用二行,二行与冒号后对齐。
正式公文一般都有版头,标明是哪个机关的公文。版头以大红套字印上“******(机关)文件”,下面加一条红线(党的机关在红线中加一五角星)衬托。
公文必须注明发文日期,以表明公文从何时开始生效。发文日期位于公文的末尾、发文机关的下面并稍向右错开。发文日期必须写明发文日期的全称,以免日后考察时间发生困难。发文日期一般以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一般以领导人最后签发的日期为准,经会议讨论通过的决议、决定等以会议通过的日期为准。应用阿拉伯数字编写成文日期,如2013年7月9日,成文日期在正文之下一般空2行、右边空4个字,用3号仿宋体排印,发文单位署名在成文日期上一行和日期居中对齐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送机关
3.主送机关写谁
主送机关。
指收受、办理文2113件的单位。俗称“抬头”。
除“公告”、“通告”以外,正式公文一般都应标明主送机关公文的写作5261格式及要求公文的写作格式及要求。主送机关名称位置一般在标题之下,正文之4102上左端顶格位置书写。
“决定”、“命令(令)”、“1653会议纪要”等文种,主送机关可置于文尾主题词之下抄送栏内,标为“主送:**”“或分送:**”,版或在抄送栏内连同抄送机关一并用“送:**”。向上级机关的请示,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其它机关,用抄送权形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名称有相同部分时主送机关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