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写数学札记
数学教师怎样写课后札记
主讲人:赵凤英
自从学校提倡写课后札记之后,不少老师问我,这个课后札记怎么写?有没有固定的格式,下面我就具体讲一讲,课后札记怎样来写,具体写些什么?
课后教学札记的内容可以记录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基础知识是不是讲清楚了。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效果怎样。一个概念、一个公式怎样讲使学生容易理解,怎样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关键性的问题是不是讲清楚了。板书的安排,练习的设计,学生解题的独到之处,错例及产生的原因,教师的失误,教学后的感受等等。在平时记录的基础上,把课后笔记和备课进行整体分析,归纳写出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或几点,这对今后的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在教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章后,这样写:“这一章主要讲清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概念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单位及换算。在运用知识方面要注意求表面积是几个面的和,不能重复和遗漏,求重量时先求体积再求重量。计算这类题目(1)弄清是什么图形。(2)要求的是什么问题。(3)用什么公式。(4)用什么单位(单位名数要求一开始就把已知条件的名数和所求问题的名数统一起来便于计算)。”
通过写教学札记,尤其是分析、认识自己教学中的失误,会使自己聪明起来,考虑问题更周到一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写好课后教学札记,既要重视平时点点滴滴的记载,坚持不懈。还要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才能把取得的经验系统化,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不容忽视的“教后札记”
“教后札记”实际上就是教学“回头看”,是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信息反馈,是实实在在的教研行动。通过写教后札记,必将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内在水平和自身素质,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如:一位教师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课,由于教学时存在着以下二个问题:一是一些学生对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含糊不清,没有正确理解“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二是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淡化了“平等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间的沟通,且无教师直观的演示过程,更没有安排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只管单向传授知识。前半节课学生对教师有条有理的讲解,也能听得懂,并初步知识“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一计算公式。但后半节课的练习,问题百出,其中面积计算,学生出现了四种不同的算式:
第一种:18*15÷2
第二种:18*11
第三种:18*15
第四种:18*11÷2
致使课堂教学无法实现原定的教学目标。下课后,该教师随手在备课本上写上“教后札记”,内容如下:
第一、本节教学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估计有误,找三角形的底和高仍存在较大困难,使新旧知识的连接出现脱节。应复习练习时补上此类习题。
第二、新知的教学速度过快,忽略了平等四边形与三角形的转化过程,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了障碍。应增加师生共同参与的操作过程,体现直观性原则。
当该教师第二次教到这个内容时,依据第一次教后札记,教师在备课时作了合理的调整,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回过头来想想,简短的“札记”,使第一次的失误变成了第二次教学的经验,真可谓“事半功倍”。
2.怎么写数学札记
数学教师怎样写课后札记
主讲人:赵凤英
自从学校提倡写课后札记之后,不少老师问我,这个课后札记怎么写?有没有固定的格式,下面我就具体讲一讲,课后札记怎样来写,具体写些什么?
课后教学札记的内容可以记录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基础知识是不是讲清楚了。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效果怎样。一个概念、一个公式怎样讲使学生容易理解,怎样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关键性的问题是不是讲清楚了。板书的安排,练习的设计,学生解题的独到之处,错例及产生的原因,教师的失误,教学后的感受等等。在平时记录的基础上,把课后笔记和备课进行整体分析,归纳写出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或几点,这对今后的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在教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章后,这样写:“这一章主要讲清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概念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单位及换算。在运用知识方面要注意求表面积是几个面的和,不能重复和遗漏,求重量时先求体积再求重量。计算这类题目(1)弄清是什么图形。(2)要求的是什么问题。(3)用什么公式。(4)用什么单位(单位名数要求一开始就把已知条件的名数和所求问题的名数统一起来便于计算)。”
通过写教学札记,尤其是分析、认识自己教学中的失误,会使自己聪明起来,考虑问题更周到一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写好课后教学札记,既要重视平时点点滴滴的记载,坚持不懈。还要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才能把取得的经验系统化,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不容忽视的“教后札记”
“教后札记”实际上就是教学“回头看”,是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信息反馈,是实实在在的教研行动。通过写教后札记,必将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内在水平和自身素质,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如:一位教师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课,由于教学时存在着以下二个问题:一是一些学生对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含糊不清,没有正确理解“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二是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淡化了“平等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间的沟通,且无教师直观的演示过程,更没有安排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只管单向传授知识。前半节课学生对教师有条有理的讲解,也能听得懂,并初步知识“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一计算公式。但后半节课的练习,问题百出,其中面积计算,学生出现了四种不同的算式:
第一种:18*15÷2
第二种:18*11
第三种:18*15
第四种:18*11÷2
致使课堂教学无法实现原定的教学目标。下课后,该教师随手在备课本上写上“教后札记”,内容如下:
第一、本节教学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估计有误,找三角形的底和高仍存在较大困难,使新旧知识的连接出现脱节。应复习练习时补上此类习题。
第二、新知的教学速度过快,忽略了平等四边形与三角形的转化过程,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了障碍。应增加师生共同参与的操作过程,体现直观性原则。
当该教师第二次教到这个内容时,依据第一次教后札记,教师在备课时作了合理的调整,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回过头来想想,简短的“札记”,使第一次的失误变成了第二次教学的经验,真可谓“事半功倍”。
3.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扎记怎么样写
介绍是百科里的,我觉得有用就复制过来了。
拼音zhá jì
词义: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体会,或见闻记录。汇集多篇成书,也可称“札记[1] ”。
数学札记:就是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摘记的要点和心得体会或见闻记录。
所以大概有三个方向:
一、数学错题分析和记录、
二、学习数学的时候联想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见闻实录。数学大师、数学家、古人和现代人学习数学的故事。
例如:
数学好玩儿
92岁的华裔数学泰斗陈省身,向参加中国少年数学论坛的孩子们赠送了一幅题词:“数学好玩”。不愧是大师啊,望百之人,在参悟了人生百味后,又回复了童心童语──好玩儿;与科学相伴终身的他老人家,竟把最复杂、应用最广泛的科学,用最简单的语言向幼童介绍──好玩儿!
为了奖掖后进,陈省身老先生亲临现场,对一群重孙辈的孩子说:“中国是数学大国,大不一定强,想成为数学强国,要靠你们!”
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亲临国际数学家大会,将是一生中惟一的一次。谁知道哪一个目前还挂着红领巾的娃娃,会成为今后中国科学的桥梁?当时在场的千名孩子,哪一个会把这一时刻铭刻在心?如果真是那样,那么,这次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在无意之间,起到了百年树人的作用。
4.数学课堂笔记怎么写
听课时,我们应该如何做笔记?值得我们思考。
学习数学做好课堂笔记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做数学课堂笔记呢?
一、记提纲
老师讲课大多有提纲,并且讲课时老师会将备课提纲书写在黑板上,这些提纲反映了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并且有条理性,因而比较重要,故应记在笔记本上。
二、记问题
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三、记疑点
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与老师商榷。
四、记方法
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平大有益处。
五、记总结
注意记住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寻找存在问题、找到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
5.小学数学读书笔记怎么写100字
读书笔记写作方法: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学者都很重视做笔记。这既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前人的写作,想谈三种写法。一种叫“提要钩玄”,一种叫“采花酿蜜”,一种叫“开山铸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希望能够对你有帮助:
(1)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即记录自己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的体会和感想。可以着重谈一点或几点自己感受最深的体会,可以对正确观点补充发挥,或对某一错误观点加以分析、评论和批判。
(2)摘录笔记。就是把书籍或文章中一些重要的观点,精采的描写,或与自己的学习有密切联系的词句或数字材料,按照原文准确地摘录下来,便于查找应用。
(3)提纲笔记。就是把一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分段写成提纲,以便于分清文章的层次,抓住中心,记住要点。
(4)提要笔记。即把一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地写下来,以便于我们理解、记住全文的内容,锻炼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也有助于复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