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怎样临习钢笔书法
一、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历史上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过临摹古帖而成功的,我们学习钢笔书法同样需要临帖。
1. 选帖。选择一本好的字帖是学好钢笔书法的第一步,面对书店里花样繁多的钢笔字帖,常常令许多初学者无所适从。那么怎么样的字帖适合我们临摹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好帖,所谓“好帖”,应该是被历史或社会所公认的好字,可以是古代著名碑帖,也可以是当代实力派硬笔书法家出版的字帖,这就是“取法乎上,仅得其中”的道理;其次应该选自己喜欢的风格,俗话说:“爱吃三分补”。只有性之所近,方可达之所速,如果自己明明喜欢清秀的字,而非要去临摹一本风格雄奇豪放的字帖,那是要事倍功半的。有条件的话可以请内行的朋友帮助选择。
2. 临帖与摹帖。临帖和摹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临帖是指对照着字帖写,摹帖是将字帖垫在纸下印着写。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摹帖易掌握字形结构,但印象不深刻,容易忘记;临帖虽印象深刻,但字形结构不可能一下子把握准确,所以我提倡摹临结合的学习方法,将字帖一式两份,一张印、一张照样子,这样比较容易上手。等到初步掌握字形结构以后,再改为对临,直到背临(即蒙上字贴,将字帖的字默写出来)。
临摹字帖一定要专一,选字帖后,不能随意更换,要专心致志,直至临得形同神似,这时检验你学习的标准不看临得像不像。
二、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书方法,才能取得较快的学习效果。
1.“先整后零”的临摹过程。所谓先整后零即是先通篇临摹,再将其中经常写不像的字逐个找出来,仔细对比,反复临习,直到写像为止。通篇临习有助于提高写字的“兴趣感”和“成就感”,会使自己产生一种“再写一遍”念头。
2.“定时定量”的学书方法。练字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问题,练得太少或太多,都会影响学习效果,一般来讲,每天都要保证一个小时左右的练习量,而且练习时要思想集中、感情投入,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一曝十寒等等,这些都是学习书法的大忌。
3. 时时做个“有心人”。等到掌握了一定的书写技巧之后,要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还要加强字外功的训练,处处做个“有心人”。
2.临照作品写的书法如何落款
兹分述如下:落款的分类 (一)单 款 亦称(下款),书法作品落款常识 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除正文内容以外的书写内容。
如果你的作品是写竖的。前者为上款,那么你的落款应写在左下角。
一、落款的格式落款有“双款”“单款”两种。节气,一、常用的落款方法 款,一示礼貌,对长辈一般不称呼姓,就是在书写本文外所写作者姓名、年月、轩号等。
落款有“双款”“单款”两种。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上方和下方, 就以书圣王右军之许多作品都使人怀疑。
唐以前作家多不题款,又称落款,“2010年五月份”可写庚寅年夏至。 3.、二字款 只签作者名字, 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除正文内容以外的书写内容。
2、一字款 书法落款中有用一个字者称一字款。 1、短款 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也成了许多假作品,若一字名则书姓名。
最多不过十字。 款,一示对作品负责。
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除正文内容以外的书写内容。如指正、法正、正字、正笔、清赏、雅属等 如:玉楼先生清赏、志贤方家正笔 。
是作者自题款。落款有“双款”“单款”两种。
字写得一样大校但应与正文隔开几个格子的距离。后者为下款。
某某某 书于哪里哪里就可以了某某某可以是你小名什么的 哪里也可以不写 就某某某书好了 如果作品是繁体 注意落款也要繁体。 前者为上款, 名字。
。 所以古代作品考究起来非常麻烦,落款包括:正文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
(一)单款 :亦称(下款),落款一般写年,一般分为上款和下款 上款为:姓名 称呼 谦词 写给长辈的书法作品,除了字体、字形之变化外,还要加上谦词,一幅作品完成之后必须题款,除了字体、字形之变化外。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上方和下方,大部分作品的落款都是写在左下角。
可分“单款”与“双款”两类, 上款一般题为:**同、先生、方家、老师等 书写者是少辈,。
3.怎样临习硬笔字帖
谈怎样临习钢笔书法□ 胡铁军 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是许多朋友的迫切愿望,经常有全国各地的朋友写信给我,询问练好钢笔字的“捷径”和“诀窍”,由于我平时工作较忙,未能一一回复,即便回信,总也未能讲得详细,今借此谈谈我的一些感想和体会,与各地书友交流、探讨。
一、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历史上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过临摹古帖而成功的,我们学习钢笔书法同样需要临帖。 1. 选帖。
选择一本好的字帖是学好钢笔书法的第一步,面对书店里花样繁多的钢笔字帖,常常令许多初学者无所适从。那么怎么样的字帖适合我们临摹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好帖,所谓“好帖”,应该是被历史或社会所公认的好字,可以是古代著名碑帖,也可以是当代实力派硬笔书法家出版的字帖,这就是“取法乎上,仅得其中”的道理;其次应该选自己喜欢的风格,俗话说:“爱吃三分补”。
只有性之所近,方可达之所速,如果自己明明喜欢清秀的字,而非要去临摹一本风格雄奇豪放的字帖,那是要事倍功半的。有条件的话可以请内行的朋友帮助选择。
2. 临帖与摹帖。临帖和摹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临帖是指对照着字帖写,摹帖是将字帖垫在纸下印着写。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摹帖易掌握字形结构,但印象不深刻,容易忘记;临帖虽印象深刻,但字形结构不可能一下子把握准确,所以我提倡摹临结合的学习方法,将字帖一式两份,一张印、一张照样子,这样比较容易上手。等到初步掌握字形结构以后,再改为对临,直到背临(即蒙上字贴,将字帖的字默写出来)。
临摹字帖一定要专一,选字帖后,不能随意更换,要专心致志,直至临得形同神似,这时检验你学习的标准不看临得像不像。 二、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书方法,才能取得较快的学习效果。
1.“先整后零”的临摹过程。所谓"先整后零"即是先通篇临摹,再将其中经常写不像的字逐个找出来,仔细对比,反复临习,直到写像为止。
通篇临习有助于提高写字的“兴趣感”和“成就感”,会使自己产生一种“再写一遍”念头。 2.“定时定量”的学书方法。
练字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问题,练得太少或太多,都会影响学习效果,一般来讲,每天都要保证一个小时左右的练习量,而且练习时要思想集中、感情投入,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一曝十寒"等等,这些都是学习书法的大忌。 3. 时时做个“有心人”。
等到掌握了一定的书写技巧之后,要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还要加强字外功的训练,处处做个“有心人”。例如可以看些书法理论与书法欣赏方面的书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有机会看看书法展览或与书法水平高的朋友一起交流切磋,有选择性的参加一些比赛,以及订阅有关硬笔类报纸和杂志等等,都能增加对书法的理解,提高兴趣,开阔视野,潜移默化地促进自己的书法水平。
/JIAOXUE/xinde_012.htm。
4.练习硬笔字是临写古人的字帖好还是今人的字帖好
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的区别:
1,书写工具不同。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的书写工具不同,硬笔书法书写工具包括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塑头笔、竹笔、木笔、铁笔等,它以墨水为主要载体,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软笔书法的书写工具主要是各种型号的毛笔,用墨汁在纸张上来书写汉字。
2,适用范围不同。硬笔书法比软笔书法的使用范围要大的多,因为硬笔书法书写快捷,携带方便,一次其使用价值比较容易得到推广。
3,推广程度不同。每个人从开始学习写字开始,学习的就是硬笔书法,可以说每个人都知道硬笔书法的书写技巧,虽然有的人书写的字可能不够漂亮,但是,相对而言,软笔书法,则没有这么普及,除非特意上兴趣班进行学习。
4,执笔姿势不同。这个大家都知道,毛笔的拿法和钢笔的执笔姿势是完全不同的,而且用力不同,软笔主要靠臂力和腕力,而硬笔书法则主要靠腕力。
5,练习难度不同。因为硬笔书法的使用范围比较广,孩子从上学就开始接触,因为练习机会比较多,相对来说,练习的难度较小。而软笔书法就不同了,由于运用较少,练习机会也不多,需要有自制力才行。
5.练硬笔临是谁的字体好一点
练硬笔书法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不要凑热闹,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流行书家的作品要谨慎,初学者缺乏鉴别力(包括曾经的流行书家,尽管他们可能风靡一时,如庞中华、司马彦等,这些人的作品看看就可以,不值得一学)的。要学就要跟着大家学,当然,真正的大家不一定为世俗所熟知。
二、最好跟书法大师学,如王羲之、米芾、赵孟頫等。当然,他们传世的都是毛笔字碑帖。
三、如果对第二条感到不便,退而求其次,要向现当代继承了大师一二精髓,稍有来历有内涵的硬笔书家学习,硬笔楷书如田英章、卢中南,等,硬笔行书如谢非墨、骆恒光、吴玉生等。田英章、卢中南、骆恒光、任平都有字帖行世,
四、当代硬笔楷书好的书家很多,硬笔行书好的著名书家太少,好的又不著名,这就是所谓高手在民间吧,如罗一农、曾伟子、李炯峰等。
五、简评现当代硬笔书家。
庞中华:学魏碑出身,硬笔字习气太重,十分死板,速度又慢,不宜学。评分70
席殊:硬笔行书字学米芾,功夫欠火候。评分75
司马彦:楷书写的是印刷体,行书路子野,咸俗不可耐,丑不忍视,观之作呕三日。评分不及格,给个30分吧。
田英章:毛笔楷书师欧阳询,功力深厚,形成田氏欧体,只是写得过于拘谨,硬笔楷书也是田欧,还不错,行书尚可。毛笔楷书评分90,硬笔楷书85,硬笔行书78-80
吴玉生:硬笔行书较有内涵,但稍感平正,初学者学之无妨。硬笔行书评分85
谢非墨:著名书法家,书风成熟老辣,硬笔行书90-95
骆恒光:硬笔行书源出王米(王羲之、米芾),可观可学,硬笔行书评分:90
任平:硬笔行书灵动飘逸,但缺点是时有轻浮乏力之笔。硬笔行书评分85
王正良:与骆恒光、任平同属浙派,但功力不如二人,名不副实,硬笔行书评分70-80
罗一农:非著名硬笔书家,第四届全国硬笔书法大赛特等奖得主,其获奖之作的品位很高,惜神龙见首不见尾,作品难得一见。评分:92
曾伟子:洞口籍书法家,中书协会员,楷、行、隶俱工,尤擅行书,行书功力深厚,硬笔书极佳而不为大众所知,网上仅有毛笔书。总体评分96,硬笔书评分98
李炯峰:隆回籍书法家,中书协会员,天分极高,品位极高,擅长行、草,硬笔亦佳,网上作品很多,包括硬笔,但不适合初学者,总体评分96,毛笔行、草评分98,硬笔书评分95
张秀:女书家,有大令(王献之)风,但硬笔楷书太硬,不足师法。硬笔楷书评分:70
丁永康:硬笔楷书一般60,硬笔行书不值一评50。
陈舟波:硬笔行书如鸡肋 70
贺东祥:湖南籍书法家,硬笔楷书佳,硬笔行书一般,毛笔书反而更好。硬笔楷书评分85,硬笔行书65,毛笔楷书90,毛笔行书85
骊一平:硬笔行书与骆恒光相似,评分86
陈立雄:硬笔行书源出米芾、王铎,潇洒有灵气,评分90
顾仲安:名实难副,不推荐。评分50
陆维中:难脱俗气。评分70
刘惠浦:(魏晋书风)楷书尚可,行书难看,硬笔楷书评分70-80,硬笔行书评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