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字毛笔字怎么写才好看
要想写好毛笔字必须掌握好笔法和字法。
执笔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
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
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字法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
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提按——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
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
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
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
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
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
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学写字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
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
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
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2.怎么写好字
如果你运动细胞不错,比如:舞跳得很棒,某种球打得很棒 那还是很有希望写好字的,勤学苦练是一定会出成绩的 为什么这样讲呢 你回忆回忆求学时代的每一位体育老师,是不是十个老师里起码有八个教体育的字写的都不赖? 因为啊,写字需要靠肢体协调能力 其实,除了文学,几乎所有的艺术门类都靠肢体协调能力来实现,肢体不协调,几乎没有可能成就艺术品 打个比方啊 曾经和人家打台球,看人家打缩杆,就是白球打出去,撞到其他球之后,白球还能退回来,我就跟人家请教 人家说了一堆理论,我听得云里雾里,大体上的意思是,白球虽然被球杆的力量推向前,但其实白球是倒转着向着走的,这时撞到其他球,抵消掉了白球向前的力,同时必须剩下倒转的力,白球得保持倒转的状态,这样,白球自然就退回来了 所以,打缩杆时要打白球的下端,使它可以有一个很强的倒转 于是乎,我就加了些力道,打白球的下端,白球的确可以倒退回来一点,可是倒退的距离非常短,而且打起来很累的样子(看起来),不像人家打时那般轻松,我就再和人家请教,嗯嗯,下面的话比较关键 人家笑我,说你使那么大劲干嘛,是要你出杆时要快,不是要你出杆时使狠劲 这句话我就只能体会,但实在无法实践了,超出了我对身体动作规则的理解了,本来嘛,怎么快,使劲就快了啊,出拳不也是这样吗 人家这位老师啊,只得摇摇头,算啦,我不是那块料 说这个事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如果你肢体协调能力差,不是个写字的料,那么不管你怎么练都不会练出一笔好字的,不是不刻苦,而是不得法,也不是不得法,是听到了法却掌握不了 所谓笔锋,不过是笔尖将要离开纸面前的一瞬呈现的一种状态,笔不是从落笔然后走走走,到最后一下垂直提起来的,提起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造成了笔锋 这个只是理论啦,如果连这个都领会不了,那么,嗯嗯,恕我直言啊,那说明您不是写字的料,还是拉倒吧 不要相信某些理论说,写一笔好字,成就您一生,这话是骗人的,写一笔好字,只能代表一个事,就是代表了你能写一笔好字,仅此而已 我的建议是,如果不是写字的料,就由他去吧,把心思花在自己能掌握的事上面,成就另一项技能,这不是更好吗 这可不是逃避现实,恰恰相反,这叫认清自我 祝你好运,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