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00元”大写怎么写
简体为 壹仟伍佰圆
大写数字一到十:壹 贰 叁 肆 伍 陆 柒 捌 玖 拾
注意人民币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行书填写,如: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元、角、分、零、整(正)等字样。不得用一、二(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毛、另(或0)填写,不得自造简化字。相关业务办理过程中,如果金额数字书写中使用繁体字,如贰、陆、亿、万、圆的,也应受理。人民币大写数字注意事项
一、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元”为止的,在“元”之后,应写“整”(或“正”)字,在“角”之后,可以不写“整”(或“正”)字。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或“正”)字。二、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或"正")字。三、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应紧接"人民币"字样填写,不得留有空白。大写金额数字前未印"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填"人民币"三字。在票据和结算凭证大写金额栏内不得预印固定的"仟、佰、拾、万、仟、佰、拾、元、角、分"字样。四、阿拉伯数字小写金额数字中有"0"时,中文大写应按照汉语语言规律、金额数字构成和防止涂改的要求进行书写。举例如下:1.阿拉伯数字中间有"0"时,中文大写要写"零"字,如¥1409.50,应写成人民币壹仟肆佰零玖元伍角。2.阿拉伯数字中间连续有几个"0"时,中文大写金额中间可以只写一个"零"字,如¥6007.14,应写成人民币陆仟零柒元壹角肆分。3.阿拉伯金额数字万位和元位是"0",或者数字中间连续有几个"0",万位、元位也是"0",但千位、角位不是"0"时,中文大写金额中可以只写一个零字,也可以不写" 零"字。如¥1680.32,应写成人民币壹仟陆佰捌拾元零叁角贰分,或者写成人民币壹仟陆佰捌拾元叁角贰分,又如¥107000.53,应写成人民币壹拾万柒仟元零伍角叁分,或者写成人民币壹拾万零柒仟元伍角叁分。4.阿拉伯金额数字角位是"0",而分位不是"0"时,中文大写金额"元"后面应写"零"字。如¥16409.02,应写成人民币壹万陆仟肆佰零玖元零贰分;又如¥325.04,应写成人民币叁佰贰拾伍元零肆分。
2.大写的两千五百元怎么写
写法如下:
贰仟伍佰圆
数字大写的由来:
汉字数目字分大写和小写两种,一种为小写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另一种为大写的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这些数字。可了解这些数字的人并不多。记得1994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就曾考过这方面的知识。结果那道考题成了当年难度系数最高的试题。下面就汉字的十个大写数字,为大家简介如下。不当之处,请指正。
汉字大写数字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这十个汉字并不是从先民创造出来后就直接用来表示数目的。
“壹、叁、伍”是最早用作大写数目字的文字。
“壹”最初通作“一”,表示专一的意思。到了春秋时期,“壹”被用作数字。如《管子》“狐白应阴阳之变,六月而且壹见。”
“叁”本是“参”字的俗体字,很早时就通用作“三”,表示“三”这个数目。《左传》就有“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后来不知何时,这个数目字“参”就写作“叁”了。
“伍”本义指军队的编制,五人为一伍。后来就通用为“五”,表示“五”这个数目字。如《易经》:“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这里的“参”和“伍”都是阴阳爻相的位置数字。
“陆”和“柒”是何时被借作数目字的,查阅了许多书籍,没有看到更具体详细的说法。但在《说文解字》里,“陆”是形声字,本义指陆地;“柒”是“漆”的俗体字,也是形声字,本义是指一种木名。
“贰、肆、捌、玖、拾”这五个数目字,则是在唐朝武则天时期被确定为数字大写的。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
“贰”本认是副职。“肆”从长、聿(yù)声,本义指摆设、陈列,后引申为放肆。“捌”本义是指一种农具,汉《急就章》:“无齿为捌,有齿为杷(即耙)。”“玖”从玉、久声,本义是指似玉的黑色美石。《说文解字》:玖,石之次玉,黑色。“拾”从手、合声,本义是捡取,从地上捡起来。
据说,武则天时代,各地国库管理混乱,出现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官吏。武则天为了加强国库的管理,不给贪赃枉法官吏以可乘之机,让他们不能随意涂改数据,就下令有关部门,统一汉字的数目字。他们就找了读音相同或相近的笔画繁难的十个文字,作为十个小写数字的另一种写法。这十个文字就成了汉字的大写数字。于是,在武则天时代,就出现了汉字的大写数字。应该说,统一规范汉字数字,用大写数字代替汉字的小写数字,这是武则天的一大贡献,功不可没。
另有传说明朝以前人们记账都是使用“一二三”等汉字和自己创造的一些简单符号,这种记数的方法简单实用,而最大的缺点就是太简单了,容易涂改。这就让一些贪官污吏有了可乘之机,比如把“一”改成“二”、“三”、“六”、“七”,把“三”改成“五”,再加上字迹潦草一些,想辨出真伪真是难上加难。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深感元朝末年贪污腐败之严重,对于治理贪污可谓不遗余力,甚至滥杀无辜。在《明史·刑法志》中记载着这样一宗大案:“郭桓者,户部侍郎也。帝疑北平二司官吏李彧、赵全德等与桓为奸利,自六部左右侍郎下皆死,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
在“郭桓案”之后,朱元璋深感治理贪污不光要严惩罪犯,更要从制度上堵上贪污之门,所以大写的“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就成为了朱元璋的创造发明之一。这些汉字写着虽然麻烦,但可以有效避免涂改数字,故沿用至今。
3.千百万大写,大写百千万
千百万大写如下:
千大写:仟。
百大写:佰。
万大写:万。
大写数字是中国特有的数字书写方式,利用与数字同音的汉字取代数字,以防止数目被涂改。 据考证,大写数字最早是由武则天发明,后经朱元璋改进完善。
不管是阿拉伯数字(1、2、3……), 还是汉字小写数码(一、二、三……), 由于笔画简单,容易被涂改伪篡。所以一般文书和商业财务票据上的数字都要采用汉字数码大写: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兆”本身笔画已经比较复杂,使用机会也少,没有必要再用别的字代替)。
如“ 3564 元”写作“叁仟伍佰陆拾肆圆”。这些汉字的产生是很早的,用作大写数字,属于假借。数字的这种繁化写法,早在唐代就已经全面地使用了,后来逐步地规范化成一套“大写数码”。
扩展资料:
大写本意
汉字中的数字原本没有大小写之分。“大写数字”实际上是“小写数字”的10个同音别字,“大写数字”原本另有其意,有一些沿用至今,另有一些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遗失、忘却。
壹:专一
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荀子·大略》
译:君子一心一意地教,学生一心一意地学,很快就会有成就。
贰:变节,叛变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卫风·氓》
译: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叁:“参”的另一种写法,加入,接见
肆:任意妄为
伍:古有“五人为伍”之说
陆:高出水面的而地势平坦的土地
柒:漆树或漆料
捌:聚拢谷物的没有齿的耙(有齿为耙,无齿为捌)
玖:黑色的美石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诗经·卫风·木瓜》
译:(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
拾: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写数字
4.2000元的支票大写怎么写
2000元的支票大写:贰仟元整。人民币(大写):数字大写写法: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亿、万、仟、佰、拾。
支票填写注意事项:
一、出票日期(大写):数字必须大写,大写数字写法: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举例:2005年8月5日:贰零零伍年捌月零伍日捌月前零字可写也可不写,伍日前零字必写。2006年2月13日:贰零零陆年零贰月壹拾叁日。
(1) 壹月贰月前零字必写,叁月至玖月前零字可写可不写。拾月至拾贰月必须写成壹拾月、壹拾壹月、壹拾贰月(前面多写了“零”字也认可,如零壹拾月)。
(2) 壹日至玖日前零字必写,拾日至拾玖日必须写成壹拾日及壹拾X日(前面多写了“零”字也认可,如零壹拾伍日,下同),贰拾日至贰拾玖日必须写成贰拾日及贰拾X日,叁拾日至叁拾壹日必须写成叁拾日及叁拾壹日。
二、收款人:
(1) 现金支票收款人可写为本单位名称,此时现金支票背面“被背书人”栏内加盖本单位的财务专用章和法人章,之后收款人可凭现金支票直接到开户银行提取现金。(由于有的银行各营业点联网,所以也可到联网营业点取款,具体要看联网覆盖范围而定)。
(2) 现金支票收款人可写为收款人个人姓名,此时现金支票背面不盖任何章,收款人在现金支票背面填上身份证号码和发证机关名称,凭身份证和现金支票签字领款。
(3) 转帐支票收款人应填写为对方单位名称。转帐支票背面本单位不盖章。收款单位取得转帐支票后,在支票背面被背书栏内加盖收款单位财务专用章和法人章,填写好银行进帐单后连同该支票交给收款单位的开户银行委托银行收款。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1500大写怎么写汉字(1500元大写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