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聂”字硬笔行书怎么写
“聂”硬笔行书
聂[niè ]
〈动〉
(会意。从三耳。本义:附耳小语)
同本义
聂,附耳私小语也。——《说文》
乃效女儿咕嗫私语。——《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又如:聂许(附耳私语);聂聂(轻小,轻虚平和的样子)
假借为“摄”。握持
为人两手聂其耳。——《山海经·海外北经·聂耳国》
〈名〉
古代地名 。在今山东省聊城县东北
姓
聂政之刺 韩傀也,白虹贯日。——《战国策·魏策》
2. 聂字什么时候简化成聂的
关于聂的系列探讨(一) 聂金城就因为鄙人姓聂,所以喜欢探究一些关于聂的问题。
聂字怎么写、怎么用、怎么读?聂姓来源是什么、怎么发展、现在如何?聂姓族源地在哪里、现在叫什么地方?通过一段时间的研考,略有心得,现分几个部分记于博客。 一、关于聂字的写法聂,甲骨文未见此字,古金文也未曾见,小篆从三耳聚合,隶变后楷书写作聂,如今简化作聂。
从大篆文字看,是不是从三耳聚合,并不能肯定,我以为只是后人认为而已。就“聂”字小篆的单个的耳看,好像是一座山似的高起平台,其上有建筑,其下沟渠环绕,从三个耳看,就像是一“品”字形的三个平台,互为犄角。
此字除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外,当还有深刻内涵。最近从网上读到聂凯丰的一个信息,聂字有一个出处,就是在炎帝纪念馆发现了一个图腾牌,其图形如下,这应该是聂字的最早出处。
1、篆书的聂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在小篆中,我们可以看到聂的写法:从网络收索,我们可以看到聂字篆书的各种变体: 近人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认为:“篆者掾也,掾者官也。汉代官制,大抵沿袭秦制,内官有佐治之吏曰掾属,外官有诸曹掾吏,都是职司文书的下吏。
故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聂的这种古老写法,可以看到是三个“耳”的聚合。
但细细分析,这个“耳”是耳吗?鄙人曾就聂字进行过研讨,写过《从聂字的造字想到的聂地在哪里》的文章,提出聂作为“地名以‘附耳私小语’名之,似有难理解的地方”。聂,目前的楷书构成为三个耳,在上古到底是三个耳还是三个目或是三个田、三个日、三个“框”?聂作为地名字有什么含义?鄙人以为就单个的耳(目、田、日、口、“框”)来看,就是一片平整方块形的耕地,聂地应该是一个由几大块非常平整的土地构成的面积比较大的平原地域了。
说其平整,是因为是“耳”或者“目”,每垄地都是垄沟笔直,一望无垠,当是旱作农业。说其比较大,是因为是三个“耳”或者“目”,有“摄”的含义,被强有力的统辖摄制为一体。
按聂的字形,其区域可能是有一条比较大的河沟和一道甚至几道小的溪流,成“丁”字形将该区域隔开为三个甚至更多的农业耕作区域。但几地农业生产的特点是非常一致的,因为“薄切”的含义,各地起的垄沟都是一个朝向,整个地域都被密密的垄沟所切割,遂构成一个独立的人文地理单元,这就是聂。
聂,鄙人究其本意就是“合一”,就是捏和到一起的意思。这与摄的意义就相近了。
有聂为什么还要造一个摄字?这是后人所为的。远古无摄只有聂。
故【管子·侈靡篇】有:十二岁而聂广(【注】代将乱而摄其广)。【庄子·大宗师】有:瞻明闻之聂许(【注】聂许,许与也。
摄而保之,无所施与也)。捏合到一起了,人们说话当然就近,必然就引申出了“附耳私小语也”的意思。
那么,为什么要将这样的地写成聂?因为三口为品,三日为晶,三田为畾,已经有规定的含义,只好写成三耳或三目了。2、帛书的聂帛书是一种用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书体,介于篆隶之间。
帛书的聂字写法如下: 帛是白色的丝织品,汉代将丝织品总称为帛或缯,或合称缯帛,所以帛书也叫缯书。中国目前现存最早的帛画是20世纪30年代在长沙的楚墓中发现的。
帛书有战国时期和汉代时期之分。楚帛书发现于长沙子弹库楚墓,1942年被盗出,今存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保存完整的1 件 ,墨书楚国文字,共900余字,奇诡难懂,附有神怪图形,一般认为是战国时期数术性质的佚书,与古代流行的历忌之书有关。汉帛书主要发现于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共12万余字(见马王堆帛书)。
此外,1979年在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也发现一件长条形帛书,是裁制衣服时留下的剪边,墨写隶书30字,记边塞绢帛价格和来源。帛书字体与竹木简字体相类似。
近些年出土了大批的竹木简,如1951年湖南长沙五理碑,1954年长沙仰天湖古墓,1954年长沙杨家湾古墓,1957年河南信阳台古墓,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1980年四川青川郝家坪土墓,发掘了大量的战国时代的竹木简。无论是写在竹木简还是丝织品上的书体,都是战国时代的手迹。
这些简与帛书墨迹,不仅是珍贵的文物,尤其对于研究书法史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就帛书的书法艺术而言,其排行大体整齐,间距基本相同,在力求规范整齐之中又现自然恣放之色。
其字体扁平而稳定,均衡而对称,端正而严肃,介于篆隶之间,其笔法圆润流畅,直有波折,曲有挑势,于粗细变化之中显其秀美,在点画顿挫中展其清韵,充分展示作者将文字艺术化的刻意追求。3、隶书的聂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秦始皇在“书同文”的。
3. 聂字怎么组词
聂的组词如下:
聂聂、荆聂、聂切、聂辟、聂斯脱利派
基本字义:
1、(会意。从三耳。本义:附耳小语)
2、假借为“摄”。握持 [hold]
3、古代地名 [Nie town]。
4、姓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聂,附耳私小语也。从三耳。
白话版《说文解字》:聂,贴着耳朵悄悄说话。字形采用三个“耳”会义。
组词解释:
1、聂聂:轻虚平和貌。
《难经·十五难》:“气来厌厌聂聂,如循榆叶,曰平。” 王九思 等集注引 吕广 曰:“如春风吹榆叶,濡弱而调,故曰平脉也。”
白话释义:气来满足满足聂聂,如果沿着榆树叶,说平。”王九思等集注拉吕广说:“像春风吹榆树叶,濡弱而调,所以说平脉的。
2、荆聂:荆轲 和 聂政 的并称。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计虑先於神明,智勇百於 荆 聂 。”
白话释义:《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考虑先於精神,智勇仗义行侠者。”
3、聂切:薄切成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姬生》:“乃以钱十千、酒一罇,两鸡皆聂切,陈几上。”
白话释义:于是把十千钱、酒一罇,两个鸡切成薄片,摆在桌子上。
4、聂斯脱利派:基督教的一个派别。信奉 君士坦丁堡 主教 聂斯脱利 所倡导的教义,故名。曾于 唐 代传入我国,称景教。
5、聂辟:意指肌肤皱褶。
4. "聂"这个字的读音
聂
(1)
聂
niè
(2)
(会意。从三耳。本义:附耳小语)
(3)
同本义 [whisper]
聂,附耳私小语也。――《说文》
乃效女儿咕嗫私语。――《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4)
又如:聂许(附耳私语);聂聂(轻小,轻虚平和的样子)
(5)
假借为“摄”。握持 [hold]
为人两手聂其耳。――《山海经·海外北经·聂耳国》
聂
(1)
聂
niè
(2)
古代地名 [Nie town]。在今山东省聊城县东北
(3)
姓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战国策·魏策》
聂
(聂)
niè ㄋㄧㄝˋ
(1)
附耳小语。
(2)
姓。
郑码:CEXX,U:8042,GBK:C4F4
笔画数:10,部首:耳,笔顺编号:122111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