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性格特点怎么写
我总结了几个特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活泼好动。有些家长常说,我的孩子争开眼睛就没有闲着的时候。对了,这就是幼儿的特点,他们总是不停的做各种的动作,不停的变换活动方式。在一般情况下,对于幼儿来说并不是活动引起他们的疲劳,而是单调而枯燥的活动引起了厌倦。正如上面的那位家长一样,一遍一遍的让幼儿重复那些古诗就让孩子学起来乏味了。孩子喜欢蹦蹦跳跳,走来走去,去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我们了解这一特点就可以指导幼儿做一些事情如扫地,擦桌子整理玩具,幼儿就会很高兴,并且会感到很自豪,但是承认过多的限制或干涉或经常包办代替,则幼儿期可能形成懒惰的性格倾向。
二 模仿性强,缺乏自信心幼儿模仿性强,很喜欢去模仿别人的动作和行为。因此可以利用它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经验的孩子和老师特别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模仿中学习。例如上课时候老师说:“看,明明坐的多好啊。”马上就会有很多的幼儿腰杆挺直,不必逐个让幼儿坐好。有些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很注意的严格要求自己,时间一长孩子很自然的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这就是父母潜移默化的作用。
由于幼儿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家长应该多以正面教育为主,千万不要讲反语,否则会引起不良的效果。
三 好奇,好问。经常看到一些孩子跟父母出去玩,不断的问这问那,这是由于他们知识经验贫乏,对于许多事物都是新奇的,父母应该抓住这一点,因势利导。
另外,家长对于孩子的提问应当给予必要的满意的答复。千万不要置之不理,对于孩子的提问,家长如果也不能予以正确的答复,应当说妈妈给你去查查书,不要粗鲁的对待孩子或说孩子多嘴等。对于孩子的好奇好问,家长如果能以正确的指导,很容易使孩子养成勤奋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品格。反之,如果过多约束,甚至对孩子的提问采取冷漠讽刺的态度,则会扼杀这种良好品格的萌芽。
作为家长如果能了解以上幼儿性格特征,并能根据其特点实施教育,则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 形容小孩子性格特点的词语
形容小孩性格特点的词语有纯洁、可爱、稚气、天真、乖巧、可人、童真、逗人喜爱、活泼、机灵、懂事、搞笑、聪明等。
一、稚气
[ zhì qì ]
孩子气:她的小鼻子微微隆起,显得又稚气,又逗人。
二、童真
[ tóng zhēn ]
儿童的天真稚气:微笑迎接每一天的朝阳,微笑迎接每一双童真的双眸。
三、可爱
[ kě ài ]
令人喜爱:熊猫那笨拙的动作又滑稽又可爱。
四、乖巧
[ guāi qiǎo ]
机灵:善良的小师妹天生丽质,可爱乖巧而且非常的青纯,像个开心果,很讨人喜欢,学习也很好,是学习的好榜样。
五、活泼
[ huó pō ]
生动自然;不呆板:孩子们又活泼又漂亮,就像春天里的花蕾。
3. 【孩子的性格特点应该怎样塑造】
不要责怪他.一下建议仅供参考1.多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有时候家长太忙,对孩子的耐心也不很充足,导致孩子的不满,又不受关注的感觉,反而一哭家长就关注了,他就会用这种方式来吸引您们的注意力.2.在他哭的时候,不要哄,不要抱,不要顺着他的意思去做是,不要显出紧张或其他的表情.要安静的在他旁边,等待他哭完.4.是不是带孩子外出或是游戏的时间太少了呢?您好好想想,合理安排陪孩子的时间,多给他关注和陪伴.5.如果孩子是和老人在一起生活一定要先和老人沟通,明确孩子的缺点,请老人协助.虽然刚开始会有些不忍心,但是孩子的变化会给你勇气,幼儿时期孩子的性格培养很重要,要慢慢塑造.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家长平时要多注意和她的交流方式,尽量不要否定她的语言表达,就是有不对的时候也不要直接批评.告诉她如果换一种方式效果会更好,慢慢给她建立相信.不要打断孩子的话,哪怕是不讲理的话.就是在忙碌的时候,也要放下专注的听孩子讲话,或是第一时间给孩子回应.让她知道她的语言表达对我们都很重要,我们都很关注.另外平时不要在孩子还没表达的时候就会意的为她做她想做的事,比如她看着杯子家长马上就给她倒水喝等等,一定注意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她的需要或想法,让她知道,语言才是最好的沟通工具,能通过表达她的意思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休息时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比如儿童乐园、儿童亲子活动等等,切忌不要过多干涉孩子与其他孩子的交流,一条原则,只要孩子没有危险,没有做绝对不可以的错事(比如打小朋友、骂人等等)就尽量不要干涉.当孩子向家长求助时要引导她帮她处理,而不要代替她去处理事情.。
4. 孩子的独立性格如何培养
相信所有妈妈得子时的心情都一样:好象天底下只有自己最幸福了。
又想,朋友们同时做了妈妈,孩子们将来就要一起上学,如果别人的孩子考第一,我的孩子第二,那可不行!于是乎,对儿子呵护备至,施行早期教育。虽然日后盼孩子“考第一”的理想时常被“孩子健康”所取代,但教育孩子却从未敢有丝毫的懈怠。
众所周知,0到6岁的教育,直接塑造了孩子的性格。这期间形成的性格框架犹如日后孩子性格的种子,可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什么样的性格才是“好”的性格?如何培养孩子好的性格呢?虽说众说纷纭,但始终遵循一个简单的可操作性的方法。 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孩子的性格框架: 是否胆小? 是否渴望与人交往?是否能独立与人交往? 好静还是好动? 对最喜爱的事情的专注时间比同龄孩子长还是短? 孩子遇到困难的态度? 孩子遇到表扬和批评时的表现? 孩子在竞争对手比自己强时的表现? 不同的孩子答案自然不同。
如果我们要找一个造就这些差异的原因,那就是父母是如何陪孩子的? 两类孩子的比较 一类,陪大的孩子(大部分时间有父母(或其他大人)陪着的),一类,独处的孩子(大部分时间(相对于同龄孩子)独处)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总觉得让孩子独处怪可怜的。然而,孩子长大后,独处多的孩子大都是:不胆小,可以主动与人交往,但对同伴的需求不强烈,好静,注意力容易集中,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扬对这类孩子所起的作用较大人陪大的孩子要小得多。这类孩子也好强,但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能力”,大部分可以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是“唯我独尊”,算得上是“拿得起,放得下”的。独处多的孩子最大的不足是语言能力较其他孩子欠缺,但阅读能力往往甚佳。
陪大的孩子中也有有上述优点的,原因在于“陪”的方式。“远观式”和“平等式”培养出来的孩子独处能力就比较强,且和真正独处长大的孩子相比,性格要活泼开朗。
所谓“远观式”指大人和孩子有一定的距离(空间上的距离和行动上的距离),也即给孩子以充分的自理空间,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大人不越俎代庖,仅在必要的情况下才出马。
这样既给了孩子以独处空间,又让家长的心不再悬着,算是两全其美了。美国的一位朋友就是典范,她在婴儿的卧房里装了录象机,在自己的房间可以“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确保“独处”的孩子没有危险。
“平等式”理解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就是要和孩子“平等”,有人说“做孩子的朋友”。
本质无异。但“平等”不仅仅是“做孩子的朋友”,也包括做孩子的“竞争对手”。
例如和孩子一起比赛,和孩子争论问题,和孩子分东西吃等等。让“平等”处处存在。
孩子在这种“平等式”的对待中将自己溶入了家庭,溶入了社会,这样的“种子”也必然是社会所需要的“种子”。 如何训练孩子独处? 下面为你提供一些技巧,让你为孩子的独处起步铺平道路: 给他安全感 孩子一旦发现自己的亲人从视野中消失,他就会担心,并有恐惧的反应,所以你可以通过游戏来让他理解事物的实在性,告诉他看不见的事物仍然存在,驱走他们的不安全感。
你要经常和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一开始可以躲在沙发或椅子后面,问他:“妈妈在哪里啊?”过几秒钟,笑着钻出你的头,说:“妈妈在这里!”慢慢的,你可以逐渐延长躲藏的时间,从几秒钟到半分钟,再到2分钟,也可以躲到别的房间。
当你躲在某一个孩子看不见的角落时,你不能让恐惧的沉默捉住孩子的心,要用语言和孩子保持联系,让他感到安慰。你要对你的孩子说:“妈妈到哪里去了?快来找妈妈。”
或者自编自唱一些儿歌,比如用《春天在哪里》的曲调编一首《妈妈在哪里》的歌。 亲子时光 孩子得到的关注越多,他渴望的东西就越少。
和他在一起共度时光----唱歌、读书、开茶会、搭积木、玩拼贴画,这些都会增加他的安全感,并让他愿意独自消磨更多的时间。在白天,你要和他的身体多接触----拥抱、亲吻、让他坐在你的腿上或让他趴在你的肚子上等,但是不可以和他持续地粘在一块儿,你要掌握好其中的度,这样才可以让你的孩子不过于独立又学会自己玩。
安排节目 在你离开孩子之前(即使你到屋子的另一头去),让他把兴趣投入到另一个游戏上,让游戏填满分离的时间。比如说,你要去做饭时,你可以对你的女儿说:“在我做饭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喂你的熊宝宝呢?” 保持联系 当你工作时,也要不时地和他说话,或走过去轻轻地摸他的头,拍拍他,或帮助他把一个五角星或三角形的积木投入到方形积木盒中。
保持微笑 有的父母在离开孩子身边时会不明智地把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请千万记得要对孩子保持微笑,并用轻快的语调说话。
当你要离开孩子去工作时,假如你的孩子纠缠难解,不要对他的耍赖屈服,你要试着保持平静,不要让他的反应阻碍你的安排,你要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说:“没事,妈妈马上回来。”尽管他一开始不能完全明白你的意思,他也会从你平静的语调中得到安慰。
回家时也要用同样的语调:“妈妈回来了,你在家里做了什么好玩的事?”过一段时间,他会明白你离开后还会回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小孩子性格特点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