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到5的乘法口诀怎么写
2*2=4
2*3=6
2*4=8
2*5=10
2*6=12
2*7=14
2*8=16
2*9=18
3*3=9
3*4=12
3*5=15
3*6=18
3*7=21
3*8=24
3*9=27
4*4=16
4*5=20
4*6=24
4*7=28
4*8=32
4*9=36
5*5=25
5*6=30
5*7=35
5*8=40
5*9=45
2-5乘法规律以及乘法口诀的发展:
一、2-5乘法口诀规律
个位上是0和五的数都是五的倍数,个位上是0 2 4 6 8的数都是二的倍数,各位上的数加起来是三的倍数。
二、乘法口诀的发展
《九九乘法歌诀》,又常称为"小九九"。学生学的"小九九"口诀,是从"一一得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止,而在古代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5646339,却是倒过来,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一一如一"止。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就把它简称为"九九"。大约到13、14世纪的时候才倒过来成为我们的九九口诀"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
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九九表,又称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中的基本计算规则,沿用到今日,已有两千多年。小学初年级学生、一些学龄儿童都会背诵。不过欧洲直到十三世纪初才知道这种简单的乘法表。
2015年3月,九九乘法表传入英国后,因语言不同导致口诀变长,背诵较难,《一课一练》英国版中可能改为"12*12乘法表"。
2. c语言写5除于2
5和2都是整数,编译器会把5/2当作5整除2,商是整数,结果为2。
a=5/2;这行可以改成下面任意一种形式,就能输出正确结果了: a=5f/2; a=5/2f; a=5f/2f; f或者F是浮点数(float)常量后缀,5f是一个浮点型常量,和整型常量5是不同的概念。 只要除数或被除数中有一个是浮点数,那么“/”会被理解为浮点数除法,结果也是浮点数。
另外,写成 a=5.0/2; a=5/2.0; a=5.0/2.0; a=5d/2; a=5/2d; a=5.0/2f; a=5f/2.0; a=5.0f/2d; …… 之类结果也是一样的,d或D是双精度浮点数(double)常量后缀。5.0之类的写法和后缀d表示相同。
不过由于double比flo钉丹齿柑佼纺酬尸揣建at精度高,有double参与除法时结果为double类型,赋值给float a时double自动转换为float型会损失精度,编译器可能会给出警告。 也可以利用显式强制类型转换: a=(float)5/2; a=5/(float)2; a=(float)5/(float)2; (float)是强制类型转换运算符,表示强制转换后续运算数为float类型。
强制类型转换运算符的优先级高于算术运算符“/”,所以进行除法运算的是经过强制类型转换后的数(float型),而不再是两个整数。因为强制类型转换生成了临时对象,效率比直接常量表示要低。
另外,注意完整的程序应该包括#include,这里用到getch(),还要#include。 至于a/2,由于a是float型的,那么作浮点数除法,也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 [原创回答团] 参考资料:原创。
3.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第2到5段仿写怎么写
几分钟后,阿婆拿着杀好了的已洗干净的鱼咚咚的送来了,在我和小朋友们的道谢声中,又咚咚的下楼了。
又欠了一份人情。我这样说着,不由得回想起刚搬来这个城市时的情景。一天清晨,我出门买早点,手拿了包子馒头,还有一杯烫烫的豆腐花,这种情况再拿钥匙去开门,显然是很困难的事,刚好阿婆正从她家门里出来,“我帮你开门吧!”她热情的说。
“哦,不了,我可以开的。”好好的欠人一份情,多不好。
“叭叭”几秒钟的功夫,我手上的早点全扑向了大地,且左手迅速开始发红——差点被烫伤皮肤了。我的天呐,在窘迫中我不得不回到早点店去重买,留下的即是阿婆难以理解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