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楼昨夜又东风,下一句是什么
〖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是五代是最有成就的词人.其前半生豪华奢侈,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亡国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其创作转向孤寂悲凉,多写思乡情,亡国恨.本词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酒而死,所以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
有人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思考这句话的意味,结合本词内容进行理解.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
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精神的需要已经超过了物质需要.
"往事知多少"的"往事"指什么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而"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在一点一滴流逝,复国的希望也在一点点地破灭.
"不变"的又是什么?本词中,"变"的是什么?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专写事物不变,
"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专写人生无常.
分两条线索写物是人非.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
本句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有深度有力度地表达了感情,"暗恨"变为"悲恨激动",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2.“小楼昨夜又东风”的下一句是什么
“小楼昨夜又东风的下一句”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此句出自《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 绝命词。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出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译文】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扩展资料
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创作背景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这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鉴赏
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春花浪漫,秋月高洁,本令人人欣喜,但对阶下之囚来说,却已了无意趣了。
"何时了"三字虽问得离奇,实含两层意蕴:往昔岁月是何时了却的?劫后之残生又将何时了却呢?这表明了他对生命的决绝心态。
4.小楼昨夜有东风的下一句
〖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是五代是最有成就的词人.其前半生豪华奢侈,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亡国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其创作转向孤寂悲凉,多写思乡情,亡国恨.本词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酒而死,所以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 有人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思考这句话的意味,结合本词内容进行理解.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 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精神的需要已经超过了物质需要. "往事知多少"的"往事"指什么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而"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在一点一滴流逝,复国的希望也在一点点地破灭. "不变"的又是什么?本词中,"变"的是什么?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专写事物不变, "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专写人生无常. 分两条线索写物是人非.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 本句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有深度有力度地表达了感情,"暗恨"变为"悲恨激动",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5.往事不堪回首下一句
原句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出自李煜的《虞美人》《虞美人》为才女刘子菲根据南唐后主李煜那首著名的《虞美人》谱曲创作并演唱的作品,作品曲风大气、唯美、愁绪绵绵,生动的表现了李后主词中的意境和当时复杂的心境,旋律整体铺陈得当,为我们呈现出了一段忧郁、激越、曲折、回旋的流畅线条.可谓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作品《虞美人》曾荣获教育部举办的《中华诵.古辞新韵》大赛最佳作品奖和最佳人气奖,获得了专业人士的广泛认可.李煜 《虞美人》原文:【南唐】 作者:【李煜】 体裁:【宋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译文: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虞美人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2]【虞美人】是一个词牌名,虞美人,这个曲故是指,当四面楚歌,项羽在乌江自刎时,他的爱人虞美人舞剑展现出来的英勇行为,有“贱妾何聊生”的经典诗词,虞美人,其实指的是虞姬,历史没有记载虞姬是何许人也,只知其名虞姬,英雄不问出处,她的英勇行为,不堪为一代女英雄之所为。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昨夜小楼又东风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