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出自《庄子》《列子》。 据传,周宣王爱好斗鸡,纪子是一个有名的斗鸡专家,被命去负责饲养斗鸡。10天后,宣王催问道:训练成了吗,纪子说:还不行,它听到别的鸡叫,就跃跃欲试。又过了10天,宣王问训练好了没有,纪子说:还不行,心神还相当活跃。再过了10天,宣王又说道:怎么样,难道还没训练好吗,纪子说:现在差不多了,骄气没有了,心神也安定了,虽然别的鸡叫,它也好名象没有听到似的,毫无所应,不论遇见什么突然的情况它都不动、不惊,看起来真象木鸡一样。这样的斗鸡,才算训练到家了,别的斗鸡一看见它,准会转身就逃,斗也不敢斗。宣王于是去看鸡的情况,果然呆若木鸡,不为外面光亮声音所动,可是它的精神凝聚在内,别的鸡都不敢和它应战,看见它就走开了。 呆若木鸡本来比喻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后来呆若木鸡的意义演变为比喻人呆木不灵,失去知觉的样子,或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