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教火炮正确使用方法
火炮分几种类型,你要根据你火炮的特点开局。
1,跑得快的比如法系 火炮,开局可以利用速度优势去一个比较远、比较犀利的点,一般火炮可能只能蹲在基地附近。具体哪个点,你要观察一些玩火炮的队友,有些战斗力高的,他们怎么选择位置。
2,射角大的比如 野蜂,射角大就可以有机会看两条线,哪条线出现敌人,就瞄哪条。3,射角小的这种火炮最难玩,比如苏系 7 级 8级火炮。
这种火炮只能选择一条线,一般是重坦线,因为敌人速度比较慢。火炮要提前预先瞄准好、等缩圈,所以你要判断出那些地方可能出现敌人。
2. 火统怎么使用
不是火统是火铳
没那么大因为他不是一种炮,而是一种枪(流星蝴蝶剑里就有的,o(∩_∩)o。)跟枪的使用方法差不多,比枪复杂点
详细点
中国元代和明代前期对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的通称。有时又称火筒。
火铳通常分为:单兵用的手铳,城防和水战用的大碗口铳、盏口铳和多管铳等。火铳是中国古代第一代金属管形射击火器,它的出现,使火器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火铳的创制是中国元代兵器制造的重要成果,它是依据南宋火枪尤其是突火枪的发射原理制成的。现存的元文宗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所制、安放在架上发射的盏口铳,元惠宗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研制的手铳,分别是当时所制大型火铳和手铳的代表性制品,火铳以火药发射石弹、铅弹和铁弹。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出土实物。它们在构造上基本相同,都由前膛、药室和尾銎构成,是元时期军队的重要装备。同火枪相比,火铳的使用寿命长,发射威力大。
明王朝建立后,由军器局和兵仗局专造碗口铳(和盏口铳类似)和手铳。铳身都刻有铭文,主要内容有造铳地点、单位、监造官员的职务和姓名、造铳的军匠和民匠的姓名、用铳卫所的名称、使用火铳的教师和习学军人的姓名、火铳的重量和造铳年月等,基本上反映了火铳制造和使用的情况。从明成祖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到1424年)起,火铳得到了长足的发晨,增加了品种和数量,改进了结构,提高了质量,组建了专用火器的神机营。嘉靖以后,逐渐被鸟铳和火炮所取代。
3. 火炮的如何击发
原理与打枪一样。
至于为何要用小绳拉一下,这是因为,火炮的口径大,发射药把弹丸推出炮膛使得炮管所产生的后坐力也要比枪的后坐力大得多,这使得炮管在射击时要向后退很大的距离,以至于每发射一次,火炮的位置都不一样,影响射击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火炮设计成有复进装置,驻锄,复进装置可以使炮管在发射时在炮架上向后退,通过阻尼作用减速,然后再回到发射之前的位置。
驻锄也就是大炮向后分开的两条腿,腿的末端设计成锄的形状,锄头向后,射击时的后坐力使得锄头深深的插入地下,从而使炮架稳定的固守原处。现在你可以看出小绳的作用了,它的作用就是使击发人员与炮身拉开距离。
反之,若像打枪那样,由人来扣扳机,炮一响,那小子就会被后坐的炮身砸进地里。然而,一根小绳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简单吧?却十分聪明。
4. 火炮原理
对这个问题,你的理解是正确的,原理与打枪一样。
至于为何要用小绳拉一下,这是因为,火炮的口径大,发射药把弹丸推出炮膛使得炮管所产生的后坐力也要比枪的后坐力大得多,这使得炮管在射击时要向后退很大的距离,以至于每发射一次,火炮的位置都不一样,影响射击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火炮设计成有复进装置,驻锄,复进装置可以使炮管在发射时在炮架上向后退,通过阻尼作用减速,然后再回到发射之前的位置。
驻锄也就是大炮向后分开的两条腿,腿的末端设计成锄的形状,锄头向后,射击时的后坐力使得锄头深深的插入地下,从而使炮架稳定的固守原处。现在你可以看出小绳的作用了,它的作用就是使击发人员与炮身拉开距离。
反之,若像打枪那样,由人来扣扳机,炮一响,那小子就会被后坐的炮身砸进地里。然而,一根小绳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简单吧?却十分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