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制”字的篆书怎么写
读音:[zhì]
基本字义
(1)规定:因地~宜。
(2)限定,约束,管束:~止。
(3)法规,制度:民主集中~。
(4)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
(5)古代帝王的命令:~诰。
(6)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
(7)造,作:~造。
常用词组
1、制裁 zhì cái
用强力管束并处罚。
2、制定 zhì dìng
制定章程、计划、法规等。
3、制度 zhì dù
(1)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
(2)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
(3)式样;规格。
4、制约 zhì yuē
一事物的存在、变化是另一事物存在、变化的先决条件,则前者制约后者。
5、制造 zhì zào
(1)把原材料加工成适用的产品。
(2)制侧重于操作制造,对象是一般器物;造侧重于从无到有,对象可以是较大的器物。
(3)造成某种气氛或局面。
2. 制字的简写从什么时候开始
当今“制”这个字,在古时分为两种意义:有“规定、限定、约束、管束、法规、制度”等意思。
例如:“故王者之制法,昭乎如日月。”(《盐铁论·刑德》)。
此处始终是一种写法——“制”,与当代写法相同。 另一种是“造,作”的意思,在当今的“制”字之下有一个“衣”字。
1955年中国文字改肠尝斑妒职德办泉暴沪革委员会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将所提出的简化字分批在全国多种报刊上试用,并根据征求意见结果提出修正草案。 1964年5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出版了《简化字总表》,从这个时候起,第二种意义的“制”字也统一写为“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