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话怎么写
对话其实很好些,多动脑筋,想想生活中的某次和别人对话的实际感觉,自然就会写了;看看鲁迅《理论》中的一个对话情节,也许对你会有启发。现在给你摘录一段看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唷!
全文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通过大量的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来刻画“类型”,进而传递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愤愤之情。
本人不揣浅陋,把自己的三段对话微型小说让你目睹,也许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只言片语》:
(一)
两个男人见了面,互相打招呼,甲问乙:“吃过了吗?”乙说:“吃过了。”甲又问乙:“吃的是什么粮食?”乙说:“我从来不吃五谷杂粮。”甲又问乙:“那你吃的是什么?”乙说:“我吃的是曲线美。”
乙又问甲说:“你也吃过了吗?”甲说:“吃过了。”乙又问甲:“吃的是什么粮食?”甲说:“我也从来不吃五谷杂粮。”乙又问甲:“那你吃的是什么?”甲说:“我吃的是性。”
(二)
两个女人见了面,互相打招呼,甲问乙:“你看我穿这身衣服的料子好不好?”乙问甲:“你穿的那是什么料子呀?”甲说:“我穿的是新疆戈壁品种棉。”乙说:“真难看!”
乙又问甲说:“你看我穿的这一身好看不好看?”甲说:“我看你怎么没穿衣服呀?”乙说:“我穿的是曲线美,三围最好看。”甲说:“不要脸!”
(三)
两个老太婆见了面,互相打招呼,甲问乙:“现在你都穿什么衣服呀?”乙说:“你看我该穿什么衣服呀?”甲说:“一头白毛衣了,还不随便穿?”乙说:“年轻时总是穿曲线,现在还是啥也不想穿!”
乙又问甲:“现在你都穿什么衣服呀?”甲说:“你看我该穿什么衣服呀?”乙说:“眼看就要入土了,还不检好的穿?”甲说:“年轻时穿的是新疆戈壁品种棉,现在穿啥都好看!”
2. 请教,对人物对话的描写应该怎么写
写人,一般都要写人物的对话;而人物对话在人物描写中占有非常的地位。
但是,在当前小学生作文中,这是比较薄弱的一环。大家仅仅满足于人物对话书面表达的四种形式:
1、提示语在前面。
---他说:“今天的天气真好!”
2、提示语在后面。
---“你功课完成了吗?”李刚问。
3、提示语插在一段话的中间。
---“小明,你要认真想想!”王老师严肃地说,“你这样做,应该吗?”
4、在清楚地知道双方的对话人是谁的前提下,省略提示语,连续地写双方对话。
---小刚和小明的悄悄话,我听得很清楚。
“昨天你在哪儿?”
“我在动物园玩。你可别告诉别人!”
这四种书面表达形式,我们应该掌握,但不能满足。因为人物的对话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流露,和任务的思想行为、性格特征紧密联系;可以通过对话,写出人物的思想性格,音容笑貌。而这一点,往往被大家忽视。
其次,由于大家只注意人物对话的表达形式,不注意写好对话的内容,所以人物对话要么写得过入简单,寥寥数语;要么写得冗长繁琐,唠唠叨叨。而绝大部分同学还不会写对话,或者还没有意识到要写好对话,也是造成文章写不具体的原因之一。
人物对话,怎样才能写好呢?
1、对话要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年龄特征,符合人物的职业身份,揭示人物的思想面貌。
2、写对话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千人一腔,众口一词,不问说话人是什么年龄,什么职业,什么性格,说的都是一样的话。例如,捡了什么东西交给失主,送迷路的小孩回家,人们表示感谢的时候,回答总是一句话:“这是我应该做的!”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实在乏味。
写对话一定要牢牢地把握住人物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职业特征以及思想面貌,只要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仔细而认真的观察一番,就会发现: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思想面貌,对待同一件事、同一个问题,说的话是不完全相同的,都有各自的特点。《风雪之夜》中的营业员,她的年龄,是个阿姨;她的性格,温柔可亲;她的职业,药房的营业员;她的思想面貌,工作负责,态度热情,服务周到。看,由于牢牢把握了这几点,写对话时,她的每一句话,都符合她的年龄、性格、职业以及思想面貌,没有千人一腔,众口一词的“老一套”。
这一点,对于写好人物对话至关重要。
2.写对话有时要借助于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的描写,加强语气,增强对话的表现力。
有些同学写对话时,只写“我说”、“他说”、“小王说”、“小李说”,而对说话时的动作、神态不作任何描写。这样,就较难把对话写好。
实际生活中,人们每说一句话,或多或少、或明显或隐藏,总会伴随一些动作和神态,这额动作或神态往往同说话的内容是一致的。因此,在写对话时对此作一写适当的描写,不但增强了对话的表现力,而且更鲜明地刻画了人物。
这里,有一点要特别指出,这种动作和神态,一定要自然流露,应当和说话的内容、说话时的心情相吻合;描写做到的恰到好处,自然贴切,不能装腔作势,过分夸张,娇柔造作。不然,效果将适的其反。
3.写对话时,前往不要写“大话、空话、套话”。总之,人物对话要力图写的自然、真切、恰当、准确。
3. 人物对话怎么写
要知道怎样写好人物对话,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对话.对话,就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自白和互相间的讲话.在有的书里,称之为“会话”,较为通用的称为“对话”.“对话”在一篇文学作品中起很重要的作用.郭沬若同志曾讲过,“小说注重描写,我感觉它和绘画的性质相近.它的成分是叙述和对话.叙述是作家自己的语言,对话便应该尽量地采用客观的口语.”在这里,郭老是把对话与小说中的描写相并列的.在写作中,各种对话极为常见,使用得相当广泛.可以说,它是文学作品组成的主要形式之一.人物对话,对于刻画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描摹人物语态,间接地描写景物和人物,都具有重要作用.怎样写好人物对话呢?首先就是要求你所写的人物对话要有个性.写人物对话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要符合他的性格特点.人物不能说着千篇一律的话.不同身份和不同性格的人都让他说一个腔调的话,就不会塑造出活生生、有血有肉、有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其次.对话要写得简练.对话不能罗哩罗唆,人物讲话不能没完没了.要求少而精.鲁讯先生曾说:“对话也绝不说到一大篇.”话说多了,往往反而没有力量,反而影响文字的表达能力.当然,也不是对话越少越好,而是要求适当,要较为简洁.要选择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对话语言.再次,对于人物对话,要注意从生活中人们的口头语言中加以选择、提练.人们口头语言中有大量健康、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当然也有不健康的糟粕,我们不能兼收并蓄,要加以必要的选择、提练和加工.要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尤其要选择那些典型的能反映人物思想本质的话语,来表现人物,自然主义的倾向是应当反对的.郭沬若说:“对话部分要看你写的是什么人,要适合于他的身份、阶级、年龄、籍贯、性别,而尽量使用自己的语言.这事相当的难,非有充分研究和经验是不能够运用的.”这个研究过程,也就是加工提练的过程.经过加工提练,才能用准确、生动、个性化的语言,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来.。
4. 【怎样写好对话以及对话的格式】
写好习作对话有“妙招”莱师附小 张晓玲对话是两个以上的人物互相说话,它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真情流露.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很少写到人物的对话.即使写到语言的表达形式也是很单一的你说、我说、他说.形式单调不生动、不鲜活.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表现生活,写好人物的对话.应注意下列“妙招”:一、写好说话内容.描写人物的对话内容,要善于选择和提炼,写得简短、明快避免啰嗦、负责,这样读起来才让人觉得明白、畅快.例如:弟弟做了一个鬼脸,拿下了帽子.等早饭一吃完,他又马上把帽子戴上,说:“再见!”“你到哪儿去呀?”妈妈问.“到月亮上去.”小弟弟回答说"喔,明白了.”妈妈带着微笑说,“好,再见了,祝你在月球上过得十分有趣.”一、写好提示语.1、提示语要丰富.首先,要使提示语生动形象,就要避免一说到底、人人一个腔调的毛病.其实,表示说的词语很丰富,如喊、叫、道、嚷、问、嘟囔等,大家要根据当时人物的心情、语气等变换着使用.其次,我们要在提示语里加上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情等,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活泼,让人物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跃然眼前.如上文中的小弟弟和妈妈就是这样做的.活泼可爱的小弟弟,和蔼可亲的妈妈的形象就跃然纸上.2、提示语要有变化.提示语的位置有三种:有的在语言的前面,有的在语言的后面,有的在中间.我们在描述一段对话中,要灵活运用,从不同的位置来写提示语,避免单一化.再仔细读读上面的对话,看看提示语的位置,你一定会有新的体会.三、用准标点.对话中的标点使用要根据提示语的位置合理使用.提示语在前的用:“……”,提示语在后的用“……”,提示语在中间的,一般情况下用“……”,“……”隔开.例如: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一定会飞回来的”男孩肯定地说.“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四、合理分段.文章的段落是随着人物角色的变化而自然分小节的,因此,在对话描写中我们可以一个人的话为一小节,另一个人的话为一小节.这样读者一看上去会非常舒服,也很容易读,眼睛还不疲劳.同学们,只要掌握了这四招,你一定能把对话写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