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哲学的论文怎么写
论文--无论什么论文--写作的关键(我个人认为)是问题。当你准备写论文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你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这问题是无解的,也可以考虑:为什么这个问题无解?只有当问题确定之后,才是正式进入论文写作的时候。
问题是--问题是,我们怎么“发现”问题?怎么才能“有”问题?所以,在确定问题之前,其实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找到你感兴趣而且也有意思而且写起来比较顺当的问题,不是很容易的。要看很多书,想很多事…… 鼹鼠其实并没有离这条道路有多远,只是可能不太自觉,没有抓紧时间,关键是没有形成一个合适的问题罢了。 1、论文在准备过程之中要保持始终吗?用不着。有个同学也在为论文发愁,他发现按照他的思路这个论文是非常非常难的,但由于已经花了那么多的时间,不愿意重新开始了。我对他说,如果你现在不回头,那么越下功夫就越麻烦,南辕北辙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发现有困难而且是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赶快收手,还来得急。 2、如何制定写作计划?用不着太细,但时间表是要有的。本来有4、5个月的时间,最后却是3天之中草草完成,其结果可想而知。 3、哲学论文是怎样的东东?这问题比较复杂。因为哲学论文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就哲学史方面的论文而言:一篇哲学论文可以是叙述和分析哲学家思想的,一般说来初学者或者刚开始写论文的时候,这样写作的居多。实际上,这是基本功。能够把哲学家的思想说清楚而且有自己的分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你对这位哲学家的思想非常熟悉,而且对哲学史有相当的了解,这样才能把哲学家的思想放在历史和现实上去分析。这类论文写不好就是流水帐,要想写好,需要有“问题”。在哲学家的思想学说中找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或者有意思的学说。一篇哲学论文也可以主要是分析哲学家思想的意义的,前一种类型是“史”,这一种类型是“论”。这种类型的论文比上一种难,因为需要有自己的思想,而往往我们没有太多自己的思想,或者不能说出来很多自己的思想。所以,最好写成“史论结合”式的论文。问题、内容、意义、局限、分析……比较好写,也比较容易写好。再说,哲学论文也可以是写一个人的,也可以是写一个学派的,也可以是分析一个一般的哲学问题的,也可以是梳理一个哲学概念的…… 我的经验,论文要有统一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而展开论述,论文要有起、承、转、合,换言之,章节之间段落之间,要有过渡。这样论文才是一个整体。
2. 【跪求一篇3000字的哲学论文,要关于以下5个问题1,什么是哲学
题目:哲学与人生一、什么是哲学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学习哲学的目的是指导人生,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的分析成功人生的目标,成功的方法.二、哲学与人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统一法来看,成功人生的目标并非结果,而是对每一分钟努力与实践的承诺.目标是这样的一种东西,和成功与否无关,它需要守住的是决心与意志.坚定不移、日积月累、聚沙成塔地努力与实践才是目标的内含,它是每一分钟的行动.把目标视为结果,是一种负担;把目标当作每一分钟的努力与实践,则是一种提升.成功就是每一分钟毫不停歇的追求.很多时候我们会把目标与结果搞混.我们会说别人这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于是自己也想去做,这时我们就把目标与结果搞混了,他是因为那样做了才得到了人们的评价,而现在我们却是为了得到人们相同的评价而去那样做.所以常常会给人东施效颦的感觉!目标只是一个方向,只有朝着这个方向付出努力和行动,才会取得成功的结果.目标是用来超越的,而不是用来达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来看成功者是有翅膀的,这翅膀就是思考与表达.思考很重要,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多思考,包括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同样,没有经过审视的人生也是没有价值的.多思考、勤动脑,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表达也很重要,不仅要会想会做,而且要会表达.有了良好的表达能力,别人才知道你的心思,才能理解你、认可你、支持你.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有着良好表达能力的人,有一流的口才.思考和表达是成功者所应具备的两大要素.有人说成功是30%的思考加70%的表达,也有人激烈反对,认为相反.这都不是翅膀,而是手脚之类,翅膀是100%的思考和100%的表达.100%不是至难,而是习惯,渐渐地养成100%思考与表达的习惯,你就会拥有这种能力.我认为,每种能力都是熟练后的产物,没什么高深的,就如同用筷子和骑自行车一样,最终都能得心应手.我们常常主观地把太多事想难了,把自己隔离于成功之外,看看那些成功者吧,他们与你我是完全一样的.三、如何看待成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成功的本质是基于信念而付出 ,先舍后得的观念已为很多人所认同,但成功者仍然不多,分析起来,大约是功利心在作怪,而不能做到无怨无悔.付出愈多,收获愈大.但小小的付出,只要是出于真诚,其功效也是无与伦比的,当一个人基于信念而为他人付出——即使只是一个握手,一份关怀或理解,一份聊天的时间与精力,都会相对地得到无法衡量的丰盛收获.懂得付出的人是真正拥有财富的人,尽管他拥有的财富并不多,但只要他能够去帮助别人,只要还有人需要他的帮助,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富有的人;而不懂得付出的人,无论有多少财力与能力,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守财奴罢了.所以,巴金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付出不在多少,而在于诚否.人是被“欣赏”这种养分滋润而成长的,绝大多数人不能长久地游离于鼓励之外,否则就会干枯.但我们是追求成功的.放眼看去,这个世界可以被称为成功者的人并不多,来自大多数人的掌声是廉价的,不能太在意,它们的作用是需要内化的,即成为你的.陶醉于此,就有些危险了.在渐入成功的路上,更要小心,别人的好恶也许不是你的标准,耐住寂寞,让掌声时时在心底响起,往往比在生活中用耳朵听到更具意义.别人的掌声和称赞,鲜花和欢呼,有可能让你迷失自我,迷失方向,自我为是,忘乎所以.而你要走的路还很长,前面的山峰还等着你去攀越征服.所以,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掌声,过去的成就已经过去,不要沉浸在过去成就的喜悦里,而应昂首挺胸,整理行装,迈向下一个成功.成功不是孤寂的旅程,但也肯定不是由鲜花和掌声导航的.迷醉于周围人的掌声,会让你成为“他们”.参考文献:《卡耐基成功之道全集》《哲学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3. 关于哲学的论文怎么写
各类期刊发表论文格式
(一)基本要求
1、论文请用WORD等文本编辑软件打好后并附100-200字的内容摘要,3-8个关键词,标题、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必须翻译成英文;
2、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一般每篇可选3-8个,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
3、稿件内容力求观点鲜明、选题新颖、逻辑严密、下笔有据、论证充分、结合实际、深人浅出、文字通顺、言简意赅。
(二)标题
标题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用较小字号另行起排。文章标题及作者姓名单位均须翻译成英文。
(三)作者简介
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等作出介绍,其前以“作者简介:”作为标识。
(四)正文
文内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问号、叹号、省略号除外)。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级。大段落的标题居中排列,可不加序号。层次序号可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以与注号区别。文中应做到不背题,一行不占页,一字不占行。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的条目以小于正文的字号编排在文末。其格式为: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研究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4. 如何写哲学论文
哲学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
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
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
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 论文写作的要求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
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
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
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
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
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
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
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
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
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
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
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
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
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
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
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
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
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
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
5. 哲学论文 怎么写
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理论探析
法哲学是用哲学的方式对法或法权进行的思考、反思和追问,亦即是权利哲学或法权哲学,它具有法或法权的本体论性质。而法律哲学则是从哲学的角度对法律的一般理论进行哲学思考。法理学则是关于法律的一般科学。康德、黑格尔就曾对法哲学及其研究对象有过明确的解释,康德认为“法理学''和“法哲学是不同范围的科学。“这种实在权利和实在法律的实际知识,可以看作属于法理学按这个词的原来含义)的范围",而“关于权利和法律原则的理论知识,不同于实在法和经验的案件,则属于纯粹的权利科学"。①康德所说的“纯粹的权利科学可以认为是“法哲学",也就是法权的科学。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开篇就给法哲学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即“法哲学这一门科学以法的理念,即法的概念及其现实化为对象,"并强调“法学是哲学的一个部门。"圆马克思对什么是法哲学没有明确的论述,但通过他的法哲学批判著作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法哲学就是关于法或法权的哲学反思,是关于国家和法或法权的一般原理。所不同的是马克思从社会存在论的角度批判了近代法哲学。
近代法哲学思想可以分为:古典自然法哲学和德国古典法哲学。古典自然法哲学形而上学地预设了一种超验的、抽象的、永恒的、普遍的正义原则,即自然法和自然权利,而实在法被视为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反映或者分有着自然法的正义原则,在寻找法或法权的终极根据和天赋权利的道路中,古典自然法哲学在自然法与实在法、道德与法律、权利与义务、应然与实然之间陷入了二元论的对立之中。
例如近代资产阶级自然法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托马斯·霍布斯认为,自然法是人类理性的体现,是人们道德行为的准则,是永恒不变的。国家(霍布斯称为“利维坦”)按照自然法的要求,制定法律,谋求和平和进行公共防御。约翰·洛克认为,每个人都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但是这种自然状态中缺少众所周知的法律,应该通过缔结社会契约来建立政府,政府需保护和尊重这些自然权利。而德国古典法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在绝对观念的基础上力图以“思有统一"的方式来解决这些矛盾,并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自然法,但他没有离开法的形而上学根基,反而构建了更加庞大的法的形而上学体系。所以我们说近代法哲学是法的形而上学,因为它以私有财产为已有的前提,不批判、不否定这个前提,并在“市民社会”和“政治解放"的范围内从形式上建构自由、平等等法权体系,离开法的现实基础,跳出现实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抽象地探讨法权问题,因此可以认为近代法哲学是法的形而上学。
马克思法哲学可以说是对近代法的形而上学的批判,这种批评所面对的对象必然是整个近代法哲学,尤其是黑格尔法哲学的成果和遗产。所以说,在马克思法哲学的发展进程中,就有一个早期深受近代法哲学主要是康德、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融合成“新理性批判主义"法哲学观的过程,但面对物质利益这种哲学观无法解决,所以马克思就开始转向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也就开始了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的历程。马克思对近代法的形而上学的批判和颠覆过程是艰巨复杂的。其间大致经历了对法的形而上学的一般哲学批判,对法的形而上学的深入批判,主要是对市民社会的经济学解剖,最后是社会存在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以及法的形而上学基础的彻底颠覆过程。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正是在这种一步步地批判、深化批判、最后颠覆近代法哲学过程中,最终形成了在“感性活动”或“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社会存在理论,也就完成了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理论。但马克思对法的形而上学的批判是历史的、辩证的,在否定中有肯定的理解。故在研究马克思法哲学批判时,就要注意马克思法哲学与近代法哲学问的区别和马克思法哲学与各种空想社会主义者间的界线。
来自:标准论文网,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