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顾茅庐怎么写独幕剧
时间: 三国时期(东汉末年)
地点:隆中诸葛亮的住处
人物: 刘备:蜀国的首领
关羽:刘备的结拜兄弟(大将)
张飞:刘备的结拜兄弟(大将)
诸葛亮:雄才大略的能人(后
来是军师)
童子:诸葛亮的仆人
[幕起,刘备三人在宫里商量
刘备 跟两位兄弟商量一下,我决定今天第三次到隆中去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备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关羽 前两次都没见着,这次我估计还是一样。
张飞 (很急躁地)大哥,这次用不着您亲自去,他如果不想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 (气冲冲地)你这样不尊重人才,你不知道一个人才抵百万雄狮呀。
张飞 既然大哥这样尊重一个人才,那我也就不再无礼了。
兄弟三人来到隆中诸葛亮的住处,到了诸葛亮家门前
刘备 (轻轻地敲门)请问诸葛先生在家吗?
童子 (轻声轻气地) 先生正在午睡,我去叫先生。
刘备 不用了,我在这边等候就是了。(说完便转过头)二位贤弟,你们在门口等候。[接着便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过了半晌,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睡着了。
张飞 (火冒三丈)这先生太傲慢了,我哥哥在这里站着,他竟在那里装睡不起来,等我去房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关羽再三阻拦,才把张飞劝住。
[又过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醒了。刘备快步走进屋去。
刘备 先生,我想请您出山辅助我完成统一大业。
诸葛亮 我年轻才疏,恐怕会误了您的大事。
刘备 先生太客气了,请先生以天下为重,对我进行教导。
诸葛亮 依我的看法,您要想成就大业,必须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而后再统一中国。
刘备 (非常振奋)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我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谢谢先生,请先生一定出山辅助我完成大业。
诸葛亮 既然您诚心诚意,我就跟您走吧,尽我的力量帮助您。
[幕落。
2. 三国演义之三顾茅庐有感怎么写
读《三顾茅庐》有感 上星期,我读了《三顾茅庐》这篇文章。
刘备两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想请他出山,但是诸葛亮就是不见他。后来刘备没有灰心,他没有放弃,通过第三次恭恭敬敬地拜访,终于见到诸葛亮,得到了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以后得到三分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矗看着看着,我被“三顾茅庐”的画面吸引住了。
因徐庶帮刘备打了胜仗,曹操的谋士设法将徐庶骗走。临行前,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孔明。
于是,刘备打点行李,便与关羽和张飞一起来到了隆中卧龙岗。第一次,孔明的小童回答:孔明出去了,不知何时才回来。
听完,刘畚觉得惆怅不已。几天后,刘畚又去拜访时,却只见到了孔明弟弟诸葛均,刘备无奈,只得怏怏不快离去。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打算再次拜访孔明。此时张飞、关羽劝刘备不要再去浪费时间了,而刘备却训斥了二人。
到了孔明的茅庐,刘备得知孔明虽在,可正在午睡。当孔明醒来,发现三人便急忙召进屋。
刘备拜请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刘备情急流泪,说:“天下大乱,百姓苦难深重啊!”孔明被刘备的诚恳打动了,答应了刘备的邀请。 通过“三顾茅庐”的故事,我被刘备不厌其烦的毅力深深感动:刘备得到诸葛亮后感觉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说明刘备胸怀大志,尊重人才,善于团结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充分发挥大家的长处,努力提高自己,使整个集体充满战斗力。
联系到我自己,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向其他同学学习。刘备是一个有志气、有追求、有思想的人,做事最终必然成功。
我想:不管在我们的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泥泞,不管我们多么困难,只要我们有毅力、有目标,最终也会成功。望采纳!!!!!!!累死手了!!!!楼上那位肯定是抄的,1分钟打1000字????。
3. 写三顾茅庐的作文
三 顾 茅 庐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人马互相攻伐,连年征战。
刘备胸怀大志,欲建立一番功业。当时有一位名士叫诸葛亮(字孔明),隐居在隆中卧龙一带,人称“卧龙先生”。
刘备听谋士徐庶说诸葛亮很有才能,便带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亲自去隆中拜访他,想请他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大业。可是他们来到诸葛亮的草屋时却没能见到他,兄弟三人不由得失望而返。
不久,刘备又带着关羽和张飞,冒着风雪第二次来到诸葛亮的草屋,没想到还是没能见到他,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书信,表明自己的诚心,想要邀请诸葛亮出山,共同拯救国家危难。又过了些日子,刘备吃了三天素,沫浴更衣后,准备再次去拜访诸葛亮。
关羽却说:“诸葛亮也许只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去也罢。”张飞也说:“不如直接将诸葛亮拿绳子捆来。”
刘备责备了两人一顿,又带着他们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草屋。这次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打扰,于是和两个兄弟等候在外面。
直到诸葛亮醒来,三人这才进草屋,真诚地说明来意。原来诸葛亮早就知道刘备要请他出山,他为了试探刘备的诚意,前两次故意外出不见,这次又假装睡觉。
然而刘备并没有放弃,反而一次比一次虔诚,最后终于感动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尽心尽力地辅佐刘备,建立起蜀国的基业。
三顾茅庐 顾:拜访。茅房:草房。
三顾茅庐也写作“三顾草庐”。原意:刘备三次到诸葛亮居住的草屋去拜访他。
比喻意:诚心诚意地邀请或拜访。特指地位高的人放下架子,亲自登门去看望或请教有学问的人。
4. <<三顾茅庐>>写的是什么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樊市.一说为今河南南阳城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造句: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要想得到人才就必须学刘备。
一位史学家提出新观点 刘备并未“三顾茅庐”
刘备三顾诸葛亮的茅庐,两人在隆中对话的故事,千秋传为美谈。近日,我国著名史学家史式教授考证指出:刘备并未“三顾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之事,最早出处是诸葛亮的《前出师表》,此外,“正史”的《三国志》中《蜀志》卷五也有类似的记载。与此相反,三国时魏国史学家鱼豢所修撰的《魏略》却记载是诸葛亮去见刘备,而不是刘备去访诸葛亮。他见机行事,用激将法去刺激刘备,争得刘备另眼相看。当时还有一部名为《九州春秋》的史书,也记载了诸葛亮去谒见刘备的事,内容与《魏略》的记载大致相同。
两种记载到底谁真谁假?史教授指出,鱼豢是魏国有名的史学家,记事十分认真,他又是诸葛亮同时代的人物,在《前出师表》还没有问世之前,他已动手编撰《魏略》,写下了诸葛亮去见刘备之事。史式教授还有一个根据,《三国志》成书100多年后,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命裴松之为之作注,裴松之对“三顾茅庐”提出了质疑。
史式教授认为,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提“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有他的苦衷,刘备嘴上说:“吾得孔明,如鱼得水”,而实际上,刘备对他并没有言听计从。诸葛亮在向扶不起的刘阿斗上《前出师表》的时候,不能不想起刘备不听其劝告一意孤行的往事。如果我提兵在外,无暇内顾,阿斗又不听话,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岂不糟糕!于是就向阿斗编造出一套“三顾茅庐”的故事来,说明你爸爸对我是如何尊重。可见诸葛亮为了争取北伐胜利,后方又不出乱子,只好对阿斗编造出一些假话。
过去有不少人还对诸葛亮有误会,认为他连年兴师,艰苦奋斗,只不过是为了报答刘备个人的“三顾”之恩。史式对“三顾茅庐”的新解,证实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意为了蜀国,更说明了诸葛亮为国为民长期奋斗的一片苦心。
5. 三顾茅庐怎么写独幕剧
时间: 三国时期(东汉末年)地点:隆中诸葛亮的住处人物: 刘备:蜀国的首领 关羽:刘备的结拜兄弟(大将) 张飞:刘备的结拜兄弟(大将) 诸葛亮:雄才大略的能人(后 来是军师) 童子:诸葛亮的仆人[幕起,刘备三人在宫里商量刘备 跟两位兄弟商量一下,我决定今天第三次到隆中去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备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关羽 前两次都没见着,这次我估计还是一样。张飞 (很急躁地)大哥,这次用不着您亲自去,他如果不想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 (气冲冲地)你这样不尊重人才,你不知道一个人才抵百万雄狮呀。
张飞 既然大哥这样尊重一个人才,那我也就不再无礼了。兄弟三人来到隆中诸葛亮的住处,到了诸葛亮家门前刘备 (轻轻地敲门)请问诸葛先生在家吗?童子 (轻声轻气地) 先生正在午睡,我去叫先生。
刘备 不用了,我在这边等候就是了。(说完便转过头)二位贤弟,你们在门口等候。
[接着便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过了半晌,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睡着了。张飞 (火冒三丈)这先生太傲慢了,我哥哥在这里站着,他竟在那里装睡不起来,等我去房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关羽再三阻拦,才把张飞劝住。
[又过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醒了。刘备快步走进屋去。
刘备 先生,我想请您出山辅助我完成统一大业。诸葛亮 我年轻才疏,恐怕会误了您的大事。
刘备 先生太客气了,请先生以天下为重,对我进行教导。诸葛亮 依我的看法,您要想成就大业,必须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而后再统一中国。
刘备 (非常振奋)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我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谢谢先生,请先生一定出山辅助我完成大业。诸葛亮 既然您诚心诚意,我就跟您走吧,尽我的力量帮助您。
[幕落。
6. 三顾茅庐作文
看卡通写作文三顾茅庐黄晨瑜东汉末年,天下分裂。
曹操据中原,刘备据益州,孙权据江南,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诸葛亮隐居在隆中的茅庐里。
刘备听说诸葛亮挺有才能,便恭敬地带着两位兄弟关羽和张飞亲自请他出山。刘备来到诸葛亮的茅庐前。
一位童子迎了出来问:“三位大人有什么事?”刘备很有礼貌地问:“哦,请问诸葛先生在家吗?”童子回答:“我家主人出门去了。”“他不在家,我们回去吧!”张飞不耐烦地抢着说。
刘备三人只好回家。隔了不久,刘备再次顶风冒雪前去请诸葛亮出山。
那位童子又迎了出来,不好意思地说:“诸葛先生今早又出门了。”“啊,真是的,大哥这一趟又白跑了!”张飞生气地说。
刘备第三次又来到隆中,他对两位兄弟说:“不管多少次,我一定要见到诸葛先生!”这次他如愿以偿了。当他们来到茅庐前,诸葛亮手拿羽毛扇迎了出来:“在下是诸葛亮。”
“啊,终于见到诸葛先生了,刘备特地来拜访您。”刘备欣喜若狂地说。
诸葛亮把刘备请进茅庐,他们彻夜交谈。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
刘备十分佩服,说:“刘备恳请先生助一臂之力。”“好吧,孔明愿意出山。”
诸葛亮满口答应。刘备兴高采烈地对两位兄弟说:“嗨,我有了孔明如鱼得水了!”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建立蜀国奠定了基础。
成语“三顾茅庐”由此而来,比喻真心诚意地访贤求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