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抓蛇
建议你做一个蛇钩,把金属丝弯成u形,再把一端向外弯90度,固定在棍子上
从笼子里把蛇勾出来之后,蛇一般会缠在棍子上,从后方下手,捏紧蛇头后面,这样它就看不到你了。也可以先抓尾巴,把蛇拎起来之后,让蛇头落地,踩住,然后抓蛇颈
菜馆的蛇不比当成宠物饲养的蛇或者野外的蛇,前者驯服,后者不会聚成一大堆。手伸进蛇笼里,保不准哪条会突然咬你。。。所以还是先把蛇单独钩出来再下手,比较安全。非得空手伸进笼子里,那只能祈祷那些蛇今天心情好不想咬你,不过估计很难。它们在笼子里本来就烦燥,又饿,看见手伸进来攻击是很自然的事情
不过既然天天跟蛇打交道,被咬是难免的,养蛇专家也没有从没被咬过的
2. 作文我的小伙伴写抓蛇的
我的小伙伴 同乐中学许利军 我的小伙伴有一门手艺,同学们可能都不会。
他的这门手艺,女同学听了,会吓得喊爸爸 叫妈妈,连声叫“好吓人”的手艺。这手艺是什么?是抓蛇。
他抓蛇的本领可高了。洞里面有没有蛇,是公子蛇还是母子蛇,用鼻子一闻就 知道。
因为母子蛇有一股很臭的气味,公子蛇则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气味。这气味 是他辨别公子蛇还是母子蛇的常用标准。
有些同学们不相信他有这样一门手艺,甚至会说:"抓蛇?是把蛇打死再抓吧?" 错了。他抓蛇不仅不打死蛇,甚至不会伤到蛇。
他抓蛇的时候,手里拿一根竹竿 ,一路小心前进。发现蛇了,就慢慢地接近它,一下子用竹竿把它压住。
这时, 蛇的头会不停地摇动,把口张开,做出咬人的样子。这时,他不会慌着去捉,而 要让竹竿慢慢地向蛇头方向滑动,滑到蛇头时,多用点力往下压,这下蛇的头动 不了了。
这时,出手的时机到了。他伸出右手,用大拇指和食指把蛇的头夹紧, 把蛇提起来。
这时,蛇的尾巴会乱摆,甚至把身体缠在他的手上。即使这样,他 也不会惊慌,只要蛇的头无法晃动,它就咬不着他。
这是他的捕蛇方法之——竹竿滑动捕蛇法,他还有徒手捕蛇法、老鼠引诱捕蛇 法、挖洞抓蛇法,这中,有的还是他自创的。具体怎么捕,他不说,因为 他有两点担心:第一,抓蛇是违反《动物保护法》的,他怕你学会了去乱抓,把 他师傅的名誉都败坏了花福羔凰薏好割瞳公困;二是怕你没有学会就去抓,万一被蛇咬了,他可是负不 起责任的啊! 就说到这里吧,如果你将来要当老师教生物,要一条蛇作标本,或者你开办了养 蛇场需要帮手,尽管来找他好了。
3.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原文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参考译文 永州的郊野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白色的花纹,接触过的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它的办法。但把它捉了来,风干以后制成药饵,可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恶性疾病;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一开始,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它的人,可以用蛇来抵他们的租税。永州的老百姓都争着去干这件差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独自享受这种好处有三代了。我向他问起这件事,他说:“我祖父死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
现在我继承这件差事十二年了,有好几次差点死掉。”他说这些话时,神情很悲伤。
我怜悯他,并且说:“你怨恨干这差事吗?我打算去告诉主管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租赋,你看怎么样?” 姓蒋的更加悲伤,眼泪汪汪地说:“您想哀怜我,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告诉您,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远不如恢复租赋遭受的不幸的。要是先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
自从我家住在这个村子,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这六十年间,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田里的出产全部尽了,家里的收入全都竭了,只得哭号着辗转迁徙,饥渴交迫而摔倒在地,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常常是死去的人一个压一个。
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
然而我却由于捕蛇而独自存活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这个地方,到处乱叫狂喊,到处骚扰毁环,气势汹汹,惊骇乡里,就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啊。
我担心的起来,看看我的瓦罐,蛇还在里面,就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喂养蛇,到时候把蛇送上去献给国君。
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过完我这一辈子。其实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
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有死亡的危险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那些死去的乡邻已经是晚了,我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我听了他的话更加悲伤。孔子说:“苛酷的政治统治比猛虎还凶暴啊。”
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孔子的这句话是可信的。唉!谁知道租赋的祸害大大超过这种毒蛇之害的呢!所以写这篇文章,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
[编辑本段]词句注释 永州①之野产异蛇,黑质①而白章;触草木,尽死;①以啮人,无御②之①者。然得②而腊③之②以为铒,可③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①其始,太医④以王命聚④之,岁赋②其二,募有能捕⑤之②者,当③其租入。永⑥之人争奔走焉。
①⑥“之”:的。“异”:奇特。
“质”:本体,指蛇身。①“而”:表并列。
“章”:彩色花纹。“触”:接触。
“尽”:全部,都。①“以”:而,如果。
“啮”:咬。“御”:抵御。
②“之”:代蛇毒。①“者”:指办法。
“然”:然而。②“而”:如果。
“腊”:晒干。③④⑤“之”:代蛇。
②③④“以”:用。“为”:作,制成。
“饵”:药饵。“已”使动用法,使……离去,这里意为治好。
“大风”:麻疯。“挛踠”:手脚不能屈伸的一种病。
“瘘”:脖子肿。“疠”:恶疮。
“去”:除去。“死肌”:失去感觉的肌肉,坏死的肌肉。
“三虫”:人体内的寄生虫。①“其”:指所要述说的事。
“太医”:御医,皇帝的医生。“聚”:收聚。
“岁”:名词用作状语,每年。②“其”:指蛇。
“二”:两次。“募”:征集,召募。
②“者”:指。
4. 捕蛇者说采用了那些写作方法,举例说明,并说明作用
善于运用叙事、对比和衬托,是这篇散文突出的艺术特点。文章不过四百余字,
作者却作了十分精巧的安排。开篇触题,便引出了捕蛇者。蛇有剧毒,永州人却
“争奔走焉”;蒋氏三代专其利,谈及此事却“貌若甚戚”;作者提出“更若
役,复若赋”,蒋氏则由“甚戚”进而为“大戚”,并发出“哀而生之”的呼
告。层层漪澜,步步推进,却暂时不直写赋敛之毒,以引起读者关切、期待的心
情,这便是蓄势所产生的特殊的艺术效果。直至蒋氏“汪然出涕”,才通过他的
自述,讲出了自己和乡亲的惨痛经历。蒋氏自述自始至终采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
法。他从各个时期、各个角度将捕蛇者的不幸和赋税的不幸加以对比。写毒蛇之
毒正是为了衬托赋敛之毒,写一年“犯死者二”“其余,则熙熙而乐”,正是为
了衬托乡亲们在沉重的赋税压迫下更加痛苦的遭遇。利和害,苦和乐,两相映
衬,相得益彰,给人以生动鲜明的印象。作者写乡亲们的苦难境遇,写六十年来
村里生活的变迁,写悍吏的凶狠残暴,都写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他采用了一
系列的对偶和排比句式。如写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
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写六十年变迁:“曩与吾祖居者,今
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
四五焉”;与悍吏来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作者竭力铺陈渲染,因
而形象丰满,气氛浓厚,感情挚切。文章气势贯通,表达淋漓尽致,产生了强烈
的艺术魅力。
本文语言精炼,遣词造句特别巧妙。有的句子很含蓄,如作者渲染了一番毒蛇之
可怕,但不说人们怕去捉蛇,而说人们“争奔走”,这就写出一种反常现象,伏
下后文苛政比毒蛇更可怕的含意。作者在修辞方面运用整齐、错综、排比等手法
以增强表现力的,如“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是对偶句,
用“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的散句作结。写“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
北”,是对偶句,用“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的散句作结。对偶和散行
相间,就有整齐错综之美。又如“与吾祖居者”,“与吾父居者”,“与吾居十
二年者”三个排句,写得概括而有力。又如刻画蒋氏形象的,如“吾恂恂而起,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这里写出蒋氏在悍吏骚扰被惊醒时,小心
谨慎地看看瓦罐里的蛇还在,就放心地有几分自得的神气又安然躺下。这些描写
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在那里活动,他的气质,他的心理状态,跃然
纸上。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语言的精炼程度。
5. 求捕蛇者说翻译
译文:
永州的郊野有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上有白色的斑纹,它碰过的草木全得枯死;(若)咬了人,就没有医治的办法。但把它捉了来,风干以后制成药饵,却可以治好麻风、手脚麻痹、脖子肿和癞疮等恶性疾病;还可以消除烂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它的人,(准许)他们用蛇抵应缴的租税。永州的老百姓都争着去干这件差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专享这种好处有三代了。我向他打听,他却说:“我爷爷死在捕蛇上,我爹死在捕蛇上,我接着干这件差事十二年了,险些送了命也有好几次了。”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好像很悲伤。 我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件差事吗?我打算告诉主管人,免掉你这件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姓蒋的(一听)更觉得悲苦,眼泪汪汪地说:“您是可怜我,让我活下去吧!可(您不知道,)我这件差事的不幸,还不像恢复我缴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啊。要是我过去不干这件差事,那早就困苦不堪了。从我家三代定居在这个村子,算起来,到现在有六十年了,(这些年)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困苦。地里的出产缴光了,家里的收入用完了,(大家)哭着喊着,四处逃亡,又饥又渴,常常跌倒在地,(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吸着有毒的瘴气,死者遍野,尸骨成堆。从前跟我爷爷住一块儿的,如今十家中连一家也没有;跟我爹住一块儿的,十家中没剩下两三家,跟我一块儿住了十二年的,如今也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光就是逃荒去了。可我靠着捕蛇独自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一到我们村子来,就到处乱闯乱嚷,吓得人们哭天叫地的,甚至连鸡狗也不得安宁啊。我提心吊胆地爬起身,看看那瓦罐子,我的蛇还在里面,这才安心地睡下。我小心地喂养它,到规定的时间把它交上去。回来后,心满意足地吃我地里出产的东西,来过完我这一辈子。其实呢,我一年里冒生命危险只有两次,其余的日子却能高高兴兴地过,哪里像我的邻居们天天都这么难熬呢!如今即使死在捕蛇上,比起我那些邻居的死已经晚多了,又怎么敢怨恨这件差事呢?”
听了这些话,我更加悲痛。孔子说:“横征暴敛比老虎还要凶狠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是真实可信的。唉,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要厉害呢!所以我为此事写了这篇“说”,我期待着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了解这种情况。
6. 有关《捕蛇者说》的具体写作手法分析
用对比、衬托手法来突出文章的主题。
文中写了毒蛇和赋敛之毒两方面的内容。而写毒蛇之毒主要是为了通过对比来突出赋敛之毒的。
例如,在第1段中,作者着力去写毒蛇之毒、捕蛇之险,但因献蛇可以顶替交纳租税,所以永州人就争相捉毒蛇。通过这一对比,已暗示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第 4段中,为了说明“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之不幸之甚”这一情况,作者又把捕蛇和纳税作了一系列对比。例如:文中写出乡邻们被赋税逼得走投无路,到处“ 死者相藉”,而蒋氏却能“以捕蛇独存”。乡邻们被逼税的悍吏们责骂骚扰,“哗然而骇”,被弄得鸡犬不宁;而蒋氏尚能“弛然而卧”,“熙熙而乐”,“甘食其土之有”。乡邻们遭受折磨熬煎“旦旦有是”,蒋氏“一岁犯死者”仅仅两次。纳税或者捕蛇,最终都是死路一条,可是蒋氏因捕蛇,可以死在交纳租税的乡邻们之后。
通过具体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