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给已故亲人的袱子如何写
农历的七月十五是鬼节。
较老的说法叫盂兰节,也有叫中元节的,有的彡俚土俗叫烧月半,即在农历七月上半月要给已故亲上烧袱子。我国有不少地方有过鬼节的时俗,说是从七月初一起,阴曹地府要将已故亡人放假半月与家人团聚。
俺所在地处于偏僻山野,科学文化普及较低,乡人都盛行过鬼节,每家每户都准备给亲人烧月半包袱子,也就是购回大量的火纸(非常粗糙厚实的纸),这种纸是专用给亡人烧化用的,每叠纸上还打上状如铜钱的园孔,然后将每叠纸用白纸封成长方形小包,当地称这种小包为袱子。再在袱子的封面上书写亡人的姓名和寄件人的姓名,形同常人汇款单模式,只是汇到的地方是阴曹地府的幽冥银行给死人用的。
一般还要分亲疏等次,给父母岳父母至亲动辄数十封上百封。给一般的亲人数封数十封不等,这些袱子就是给亲人汇的一笔银子,有些人嫌数量小,就索性在市面上买阴钞,状如流行的纸币,是幽冥银行发行的,有100元,1000元,壹万元,也有壹亿元面额的不等。
包袱子是一件繁琐的工作,工薪族没时间操办,可在市面买成品,---包好的袱子。应运而生不乏人借此专习此业,从农历六月起到处可见,包好的袱子,只要告诉亡人的姓名和包袱子人的姓名以及给每位亡人的封数,商贩都会一一给你在袱子上工整书写收款人和汇款人的姓名,只消带回烧化就可以了。
各家烧化时间由各家自定。一般选亲人能聚会的时间进行。
也有固定时间的。等亲人团聚会餐后,就带着大捆袱子在旁晚时分去河坝焚烧,沿河两岸数十处火堆燃烧,冉冉升起缕缕烟雾,别有一番景观。
今年为润年,恐怕此风还需延续两月之久。烧袱子本是一种迷信活动,烧化的纸钱不可能汇出,也不可能让亲人收到,是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烧化时对空气造成很大的污染,还会引发火灾,本应禁止。
但此俗由来已久,且有缅怀先人寄讬哀思之意。人们用这样的形式来寄托自己对先人的缅怀之情,总得有个办法,分离总是最难的。
2. 农村死人如何写伏单送了纸钱的人
这种包袱是祭祀逝去的亲人用的。包好后一烧,就算把钱寄出去了,就像邮局寄包裹一样,只不过收件人在阴司地府
既然是寄钱的包裹,就得写清寄件人收件人姓名(收件人的地址当然是没法写的,寄件的地址便也免了)。这叫写包袱。写包袱有很多讲究,学问很深,所以请读过书的老先生写的多
包袱的反面都只写一个字:封。草体,压着折纸的缝写,代表封口,在邮寄的路上不要让别人拿了去
正面的写法就较复杂了。譬如在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某人给故去的父亲写包袱,正面就这样写
中元寄钱
故显考某府讳某某老大人
魂下受用
即日化
子 某某某 某某某
孙
媳 某氏 某某某
如果是给故去的母亲写包袱,中间一行则改为 故显妣某府某老孺人
其右上角的 中元寄钱 讲的是烧包袱寄钱的原由、时间。人刚死,烧包袱过去,谓伴棺寄钱;
中间的那一行,是包袱的主体部分,注明收钱人的称谓、姓名 故 ,死也 显考、显妣是父亲、母亲的敬称,至于父母是否显过,并不重要。如果是孙辈给祖辈烧包袱寄钱,则要写显祖考、显祖妣。某府,表明是某家的事。讳要朝右挪半个字,上辈人的名字,是不能随便说随便写的。男的接着写名讳。女的写姓氏即可,不写名字。我的祖母那一辈女人也没有学名,只有小名。而母亲的小名,子女并不一定知道的。老大人、老孺人,是再一次的敬称。无论死者生前是何身份,一律大人、孺人称呼,这是公平的。阴间与阳间价值取向不一,乞丐死后可能升天,王公大臣死后可能就要下地狱
魂下受用,让人看到晚辈跪在逝者魂灵前,双手捧钱高举过头顶,孝顺地呈上
落款看似后人名字的罗列,其实并不简单。男人的配偶只能写姓氏,即使有姓有名也只能写姓氏。未出嫁的女儿、孙女可以写名字,但出嫁后成了别人家的人,就不能再写了
伴随邮给收件人大批包袱的同时,人们还会写上一两个特殊的包袱,正面中间写地盘业主 孤魂野鬼,右侧写魂下受用
这大约是一种买平安的钱。所谓地盘业主,应是阴间收件亲人居所所在地的地主,我怀疑还有恶霸,钱寄过去,给他们上上贡,免得他们找亲人麻烦给脸色看,或收保护费。所谓孤魂野鬼,即没有后人照看的鬼魂,这是些一穷二白的亡命之徒,给点钱打发一下,免得他们心存不良,哄抢亲人刚收到的钱钞。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给死人家人送钱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