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整字的草书怎么写
1)【整】草书的几种写法
【整】字的方正字迹-邢体草书简体写法
【整】字的钟齐流江硬笔草体写法
【整】字的金梅毛草书写法
【整】字的书体坊米芾体写法
【整】字的方正大草简体写法
2)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草书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的书体。二是,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三是,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
2. “的”字的草书怎么写,求图片···
“的”字的草书写法如下图:的是一个汉语汉字,普通话读音是de,dí,dì,dī(粤语读音为dik1),其居现代汉语使用量之首,有着漫长的演变史。
用在定语的后面,也可以用在主谓短语中间,现代汉语56008个常用词 “的”字用最多的一个字。扩展资料:“的”字有四个普通话读音。
读作:de,常用结构助词。如:这把尺子是小花的。
读作:dí,真实、确实,如“的确”。读作:dì,箭靶,如“目的”“无的放矢”“众矢之的”。
读作:dī,2012年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正式将“的士”中的“的”注音为dī。“的”字的结构助词:这三个结构助词口语中都读“de”,但是用法不同。
概括地说:定语后面用“的”,如:良好的习惯、一望无边的平原。 状语后面用“地”,如:刻苦地训练、平平安安地回家。
补语前面用“得”,如:做得完、洗得干干净净。
3. 剑的草书怎么写
剑的草书写法如下:
基本字义:
1、(形声。从刀,佥( qiān)声。本义:古代兵器。长刃两面,中间有脊,短柄)
2、剑术 [swordplay]。
3、以剑杀人 [kill with sword]
4、挟在胁下 [place in under axilla]
组词:
利剑、宝剑、剑客、剑麻、击剑、剑术、剑眉、剑侠、剑号、烟剑、鹿剑、苫剑、遁剑、请剑、剑骑、剑冢、酆剑、剑锋、剑佩、剑玺、吴剑、剑环、丰剑、借剑、角剑、剑魁、鸣剑、佩剑、义剑、埋剑、
扩展资料
组词解释:
1、利剑:锋利的剑。
张铁珊 《在非洲密林中·美丽的非洲》:“成年的剑麻象是一束插在瓶里的利剑,那一柄柄绿色的长剑伸向四方。”
2、宝剑:剑的美称。原指特别锋利而稀有的珍贵的剑。后泛指一般的剑。
** 《念奴娇·昆仑》词:“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3、剑客:精于剑术的人。
高士其 《谈眼镜》:“当时有一位近视眼的 罗马 皇帝曾用过它,闭上一只眼睛,来观看剑客们的决斗。”现亦指击剑运动员。
4、剑麻:常绿植物,叶子形状象剑。纤维耐腐蚀,耐磨,拉力强,是制造绳子、渔网、牵引带和防水布的重要原料,还可以制造纸和人造丝。
5、击剑:用剑相击刺的运动和技法。
鲁迅 《伪自由书·“以夷刺夷”》:“我要指出来的是‘大刀队’乃 中国 人自夸已久的特长, 日本 人虽有击剑,大刀却非素习。”
4. 教你如何写草书
——给书法学校同学简谈写草书问题篆、隶、楷、行、草,草是最难写的一种书体。
我国书法艺术是线条艺术,不断演变,产生了今草书,草书体则达到了线条美的极致。草书之难,在于草书将篆隶楷行诸体之笔意融会贯通浑然一体,却又不可得见端倪。
对此,刘熙载说得好:“草书之笔划,要无一可移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所不悟”。草书之难,又在于点划与点划、结体与结体、此行与他行有着连绵不断地紧密呼应关系,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草书之难,还在于一字数体,或同体异字,其变化“似无定则”,而又“毫厘必辨”,有着严格变化的限度。如“知、去”等。
草书之最难者,还是在于通过线条所组成的形体,表达书者的素养、人品、气质、阅历和思想感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表达的越深刻、越强烈,艺术的境界就愈高。
草书之难甚多,蔡希综《法书论》中说草书尤难。包世臣曾“自谓于书道颇尽其秘”也说“惟草书至难”。
草书自身正其律,篆书备其骨,楷书规其法,还要做学问、立人品,确实很难。面对这些尤难、至难,我们是退避三舍?还是知难勇进?“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认为只要肯于、敢于、恒于实践和探索,一定会达到理想的黄金彼岸。
今天不打算深谈学术方面的理论,只想就我们初学草书一些实际问题和简括知识性问题谈一点看法。一、欲学草书,应先识草书。
草书分章草、今草、狂草。今草是从章草演变而成的。
章草和今草各有着自身的规律。今天主要讲讲今草。
今草(包括狂草)有两个基本要领①楷书的法度。②草书的自身规律。
楷书的法度,简说之,就是依照楷书的点划结体意识去写草书,把简化了的草书点线笔笔交待清楚,使人看了一点一线既相互连带,又各自独立的形状。草书的自身规律,一是线条长使转盘旋幅度大,有独立之字,有连绵之字,有的甚至数字相连。
二是“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严格界定。三是相互借用,上字之终而为下字之始,有的运用符号代替,如‘し’可以代替“言、イ、ㄔ、水”等偏旁。
草书规矩只准竖连,不准横连等等。如果不先摸清这一规律,匆忙落笔,超出规范,便成天书。
盘旋使转幅度大小掌握不住,便成为另外之字,如“知、去”。“鹭影不来秋瑟ワ,苇花伴宿路瀼瀼”,“ワ”就是符号,这些符号可写成“ワ、ン、゛”。
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其书字符号的两点之末,便被“不”借为开始。
“旋转幅度大如仙”,如果‘仙’字不以楷则完成,便会写成‘心’字。类似了‘心’字。
于右任先生说过:“余中年学草,每日仅记一字,二三年间,可以执笔”。今日我们可以借鉴此法,更以边学边识,边学边记,找出规律,熟悉面貌,谨记法度,乃为学草者第一要务。
怎样识。①先将所临之帖的字去识。
②识所临范本的文词大意,了解他书写时特定的背景,分析其思想情怀和艺术构思。③识使转大小,收与放的程度。
如果临前不识,就会像孙过庭所说:“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二、欲学草书,先背草帖。
草书特点是笔意连绵,一气呵成,使干、湿、浓、淡合理分布,揖让有度,顾盼生情,萦绕盘旋,气韵贯通,下笔果断,才能神生纸上。前人法帖往往如是,我们临写时宜得如是安排,才能达到入帖手段。
临习草书与临习其它书体不尽同者,章法与点划结体是同步进行的。这是因为草书连绵不断,迂回曲折,变化多端,意到笔随所决定的,它有着易见的整体感。
由于这些点、线的忽长忽短,骤提骤按,急转又折,方虚即实的瞬间变化,和连绵不断的态势,一着笔便要果敢进行,不允许片刻思考,若不先读熟记内容及这些变化,怎能落笔果敢,进入碑帖,再出碑帖之目的呢?背什么?①背内容。②背字的态势和字与字牵连的摇摆动势,将其体察所得,默记在心,把范本上‘静’的笔划,演练成动的形质。
③既背墨划的使转成字,也要背这些墨划之间所呈现的空白。使转大小和空白留法,往往形成这个书家的面貌。
古人所说的“细玩熟观”、“学而思,思而学”的经验是可取的。力求从字间、行间、整篇布白的深入理解,加强记忆,可获四美:即线条美、结体美、节奏美、意境美。
清代姚孟起说:“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笔始入神”。是临帖可贵的经验谈。
三、写草书要乍徐忽疾,骤提即顿的互换用笔。草书要先立大调子,强调韵律和节奏感。
在一幅字内,其跃动现象,时而如大海波涛,时而如平湖微波,因而在用笔上就不能像其它书体用力均匀。有时则须大起大落以通身之力送之,有时则轻提出笔偶相带过。
有的则速到迅雷不及掩耳连绵不绝。如张旭《古诗四帖》中“难之以万年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
有的则缓以会心,笔断意连。如“王子复清旷,区中实譁嚣喧”。
乍徐忽疾,瞬间即换的用笔同时,还要骤提即顿的迅速交替,方能达到体意连绵,笔意奔放,有旋律和节奏的特色来,如果提高到创作上来说,才能使你的笔墨淋漓尽致的抒发情怀,表达个性。疾徐的交替和提顿的转是随着字的态势和连绵起伏的气势以及感情的变化而不断进行的,只能意。
5. 遥字的草书怎么写
遥字的草书写法:
博洋草书3500
于右任标准草书
腾祥伯当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6. 熙字 草书写法
熙字的草书写法:1、腾祥伯当草书2、李洤标准草书书法3、于右任标准草书4、博洋草书3500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草书又称一笔书:所谓“一笔书”是指今草在创作过程中,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映带连属,顾盼多姿,或笔笔连级,或笔断意连,所以草书又称为一笔书,张芝今传便是其代表作。到了王献之的《中秋帖》、《十二月帖》,“一笔书”表现得就更明显了。
草书基本内容包括:一,草书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的书体。二,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
三,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表达书者情感。扩展资料:关于草书的典故:《亦自不识》张丞相素好草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侄惘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予忘之!”译文:张丞相喜欢书写草书(草体字),但是很不精通。同行们都讥笑他,他却不以为意。
一天,他忽然得到佳句,赶忙索要笔墨奋笔疾书,字非常潦草,写了满纸。他当即让侄儿把诗句抄录下来。
侄儿抄到笔画怪异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拿着他所写的字询问张丞相念什么字。张丞相反复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骂侄儿说:“你怎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致我也忘了写的是什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草书。
7. 【草书通常一个字对应一个偏旁符号这句话对吗】
常常听到有人讲,草书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个别文字学家也认为,草书的符号并不科学,不符合文字符号性的要求。
我们不赞同这种观点,一个简单的事实就可以说明问题:草书从产生到现在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这期间,它虽然经过了不断的发展,形体已经产生了很大变化,但至今仍被世人习用。优胜劣汰是自然的法则,字体的应用也不例外。
如果草书果真毫无规律可循的话,就不会给人们的识记和运用带来方便,那么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无法摆脱被淘汰的命运。毋庸置疑,草书是有规律的。
在能体现草书系统性、规律性的诸多因素当中,符号应该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这里,我们就讨论几个同草书符号相关的问题。 一、草书“符号”名称的由来 众所周知,汉字是成系统的,而不是符号的任意堆积,这是长久以来为文字学家们所公认的一个事实。
作为汉字辅助快写体的草书(包括章草和今草)是对正体字草化处理后发展而来的,必然也是成系统的。而且,无论哪一种草书,其字形都是可分析的,一定能够切分出一定数目的基本部件来,由这些基本部件可以组成草书的全部字符。
草书“符号”指的正是这些基本部件。 用“符号”这个词来指称草书的部件,于右任先生应该是第一人。
于先生在他的《标准草书释例》中有这样的说“说文部首五百四十,字汇部首二百十四,楷篆之间,已不悉合。盖由文字演变,部首不能不有所分合,以为适应也。
况草书组织,自为系统,增减转运之妙,更不可以篆隶绳。标准草书所谓符号,亦即部首,以其建一为首,同类相从,理无二致也。”
那么,为什么要称草书的部件为符号呢? 纵观整个汉字史,我们可以这样说: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就是一个象形性渐趋减弱、符号性渐趋增强的过程。“战国时期,尤其是它的中晚期,文字已经基本上符号化了。”
(注:王风阳:《汉字学》,吉林文史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十二月第一版,第二百一十六页。)隶变以后,隶书、楷书就更是彻底抛弃了象形的因素。
作为它们的辅助快写体,草书的形体更是渐渐远离了正体字的模样,所以,正如文字学家王宁先生所言,草书已经变成了一种“符号的符号”,其部件当然也就随之变成了一种符号化的部件了。由于草化规律的作用,草书的部件已不可能与正体字一一对应:草书的一个部件往往对应着正体字中的几个不同部件,既可以对应成字部件,又可以对应非成字部件,有着很强的构字能力;而正体字当中的一个部件到了今草中又往往有几种写法。
显然,草书的符号与正体字既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有自身的特色,所以,我们仍旧像于右任先生那样称这些已具有明显草书特色的部件为“符号”。尽管也有人提出“偏旁”、“部首”、“代替符号”、“基本形体”等名称,实际上说的都是一回事,而且推敲起来都不如称其为“符号”更好。
二、草书符号的来源 从汉字字体演变的历史来看,由一种字体发展演变为另外一种字体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且,当后一种字体发展成熟以后,前后两种字体之间还会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表面看起来差别非常大的两种字体间却有着那么密切的联系。
草书的符号正是这样由正体字一步步省变而来的,都是有来源的,这是必须首先指出的一点。如果我们从陆锡兴先生所编著的《汉代简牍草字编》一书中选取某一个字不同时期的草书写法并将其串联起来,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草书的符号是怎样从正体字逐步演变而来的,又是怎样与其他部件渐渐混同起来的。
所以,绝不要以为当初人们在创立草书时即已设计好了要用一套符号去替代正体字当中的部件或笔画组,换言之,草书的符号绝不是某个人一朝一夕的发明创造。它是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变化,活跃在民间广为使用的草体字中,经权威人物的规范以及书法家的美化后,再得到人们的认同,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最终确立下来的。
草书中确有极少数字形(如,今草“甚”字)大概由于草化步伐迈得太大的缘故,与正体字的形体似乎已毫无关系,令人费解。对于这种情况,虽不能排除草书形成过程中存在任意性或某位书法家为追求变化而创造的独特写法被推而广之的可能性,但我们坚信,绝大多数草书形体都与正体字(包括隶书和楷书)有对应关系,至于有极少数字现在看不出来,恐怕主要是由于资料缺乏的缘故。
于右任先生在他的《标准草书释例》中分两条说明了草书“代表符号”是如何形成的:“一、由形似渐至不别,遂成为公共之形式;二、稀用之部首,不为立式,而以其他符号代之。如部首幸,用于左旁只“报”、“执”二字,部首“ ”,用于左旁只一“县”字,若皆为个别立式,则草书组织,必繁复难记,而亦无裨实际也。”
这第一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第二条却是值得商榷的。依于先生的说法,稀用的部首用属于其他常用部首的符号去代替,带有明显人为的、硬性规定的意味。
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来看一下于先生所举的几个例子吧。 关于“报”字,我们将这个字处于草化过程中的几个形体串联起来后(注:本文所用草书字形均采自陆锡兴先生所编著的《汉代简牍草字编》一书。
《汉代简牍草字编》,。
8. 徐字草书怎么写
“徐”字的草书写法如下:
徐 [ xú ]
基本字义:
1、缓慢。
2、徐州的省称。
3、国名。周朝初年徐族所建,为吴国所灭。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安徽省泗县北。
4、姓。如明代有徐光启。
组词:
徐徐、徐步、纡徐、徐缓、徐图、南徐、执徐、迂徐、颜徐、庾徐、轻徐、大徐、徐风、应徐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徐”字行书写法如下:
文言版《说文解字》:徐,安行也。从彳,余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徐,安稳缓行。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余”作声旁。
词语解释:
1、徐徐 [ xú xú ]
释义:缓慢。
2、纡徐 [ yū xú ]
释义:从容缓慢的样子。
3、徐图 [ xú tú ]
释义:慢慢地从容地谋划(做某事)。
4、迂徐 [ yū xú ]
释义:迂缓;缓慢。
5、徐风 [ xú fēng ]
释义:微弱的风。
9. 家字的草书写法
家字,天覆地结构。
起笔竖点,入笔平蹲,然后翻腕提笔下行。此也为钉头点。
竖点后写左点。左点,左侧点也。
入笔后左侧腕下蹲笔,蹲而翻腕划内回带。写横勾。
横后稍顿入笔,翻腕右行。此横以直见长。
这也是欧阳询宝盖头和秃宝盖头横勾的特征笔法。就是横要直。
勾则先微上挑,然后右下蹲笔,蹲而翻腕左带。勾带下后写下短横,此为短横,入笔稍顿,然后翻腕右上行笔,收笔时微上挑,然后右下蹲笔。
横后写上短撇。上短撇入笔蹲笔,蹲而翻腕,然后转腕左下送出,送出后空中翻腕,顺势起笔写犬勾。
此一犬勾,实乃家之主笔,书之成败,皆系与此勾。露锋动势横入笔,入笔后转腕压腕行笔,最后转腕写送勾。
下撇出锋后,虚笔上挑,空中转腕,空中大回环,写右边啄划。啄划入笔侧蹲,然后翻腕急速左下带出。
啄出锋后,笔空中回旋,结势入笔写捺。捺重犬勾划内入笔,入笔后右侧腕,压腕右下行笔。
行笔中边行边按笔,最后蹲笔,蹲而平收结字。扩展资料:写“家”字草书注意点:1、悬肘、悬腕是书写草书的基本功。
2、笔力不是用力下压笔端而产生的。所谓笔力:是发自腰、臂、肘而达于手腕、手贯注于笔端的内在力量。
这样才能达到“力透纸背”的程度。 3、草书的书写并不要求快,先做到结体、笔画到位,待熟练后自然能快。
等到书写熟练了,也应该“当迟则迟,当速则速”。大体上说,点、画要慢;圆转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