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渔歌子》这首诗怎么写在作文木上大约200字
阳春三月,空气中有了一丝春的暖意。
丝丝细雨朦胧了眼前的景物。
雾气缭绕的西塞山前,一只只雪白的白鹭掠过,把山映衬地格外碧绿,就像一个个移动在青山中的白色的花朵。娇艳的桃花开得正盛,一阵含着绵绵细雨的微风扶过,那一片片的桃花飘落着,像空中的蝴蝶飞旋着,静静的随着流水越漂越远。清澈的水中,又大又肥的鳜鱼欢腾着,嬉戏着,不时跳出水面,露出白色的鱼肚。
此时,诗人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在微风的轻抚中,在雨水的滋润中,自得其乐的垂钓着,欣赏着春天的美景。
何必还要归去哩!
2. 渔歌子那首诗怎么写啊
渔歌子,曲牌名
渔歌子①•【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②
桃花流水鳜鱼肥。③
青箬笠,④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自称烟波钓徒。著书亦名《玄真子》。
【释词】
①不须:不想。
②归:回去,回家。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②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③鳜(音贵)鱼:俗称“花鱼”、“桂鱼”。
④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简单的意思】
白鹭从西塞山前飞过,桃花开了,流水潺潺,鲫鱼又鲜又肥。“我”带着青色的斗笠,穿着绿色的蓑衣,不管有斜风还是有细雨,“我”都不回家。
3. 用渔歌子这首诗写个文章
改写渔歌子 春天,西塞山山明水秀,白鹭正伸展着洁白的羽毛展翅飞翔在西塞山前。
娇艳的桃花伴随着微波,慢慢飘落下来,白的,红的,粉的,五颜六色,真像“桃花雨”,活蹦乱跳的鳜鱼顽皮地跃上跃下,似乎有无穷的,旺盛的活力,一会儿打个圈,一会儿露出小脑袋,一会儿又躲起来。 头顶青箬笠,身披绿蓑衣,这些就是渔翁全部的装备。
在摇摇晃晃的小船上,静静地坐着,等待着鱼儿上钩。绵绵春雨在不停地下,丝毫没有感染到渔翁的情绪,反而更不想回去了。
青山白鹭,流水游鱼,斜风细雨是一幅秀丽的水乡山水画;青山,碧水,白鹭,红桃则是这幅画中最美丽的颜色,一切都笼罩在春江烟雨迷蒙之中。(我老师给我打优星,没有抄任何资料)。
4. 渔歌子的古诗怎么写
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1.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 白鹭:一种水鸟。
3.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 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