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纸画画作文
在动物王国里,谁都知道:猴爷爷是举世闻名的大画家。如今,他年纪大了,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他的孩子小猴子身上。小猴子跟猴爷爷学画,非常专心,看见什么画什么,走到哪里画到哪里。所以,他的画也有点进步。一天,猴爷爷拿着一张画画的纸,对小猴子说:“你到外面去画写生画吧!写生画画多了,会进步更快的!”小猴子接过爷爷手上的纸,左看看,右瞧瞧,这张纸跟他夹在画夹中的纸,不仅白白的颜色一样,而且大小也差不多,觉得没有什么区别。猴爷爷明白他的意思,说:“这不是一张普通的画画纸,在这张纸上画画是画不完的。”于是,小猴子背起画夹,带上画画的工具出发了。
太阳当顶了,小猴子走到小湖边,他坐在一棵大槐树下,望着湖边对面的山呀,水呀,画了起来。他画呀,画呀。一会儿,画面上出现了一座小山,山坡上长满了树,树的旁边长满了草,开满了花,美极了。突然,一只小白兔来到他的身旁,欣赏他画的画儿。小白兔看到小猴子画的这么好看的画,高兴极了,主动地带小猴子到山上去画画,小猴子也格外喜欢。小白兔当向导,小猴子跟在后面。他们走着走着,突然被一条小河挡去了去路。小白兔一对眼睛转了转,连忙从地上拾起一片树叶放到小河里。一会儿树叶变大了,变成一条小船。小白兔带着小猴子上了船。这时起风了,船上的帆顺着风前进!小白兔和小猴子上了岸,他们又来到另一座山坡边。
小白兔要小猴子上山去画画,他们登_L了山坡,坐在坡边想画对面的一棵桃树。小白兔建议小猴子走过去画,可前面的路被一条又深又宽的沟挡住了。小猴子轻轻拍了一下脑袋,有了!他打开画夹,咦!刚才画的风景画不见了,画画纸白白的,像没画过画一样。他马上在画纸上画了一座小桥,哈!画纸象变戏法一样,刚画的桥又不见了,画纸_L又是白白的。可当他眺望前面时,画面上的小桥居然把地上的沟连成通道。小猴子和小白兔过了小桥,坐在桃树边画着画。一会儿,画纸上的桃树又到地上了。地上由一棵桃树变成两棵桃树。这下可稀奇了!这时,小猴子和小白兔又饥又渴,真想吃几个又大又红又甜的桃子。小猴子又在画纸上画着,一会儿他在画纸上画好十个桃子。突然,小猴子和小白兔身边的桃树、小桥没了,画纸上的桃子也不见了。可在这白白的画纸上出现了“种瓜得瓜,种桃得桃;不劳动想收获,是寄生虫”。落款“猴爷爷”的字样。小猴子和小白兔呆呆地站了好一会儿,然后,相互望了一眼,他们好像明白了这个道理。
2. 传记怎么写
高中老师讲的要点:
第一,“人物传记,必须有丰富的材料作依据”。
第二,充分反映主人公的曲折人生,是人物传记曾给读者印象至深的内容;
第三,写好一个人物传记,除了写他的形,还应写出他的神。传神。
传记的写法很多,但就我阅读传记的体验来讲,最好的传记,仍然莫过于那些细腻真实,同时能够在人物的经历中,浸透作者个人期许、情感或者理念的作品。或多或少,这些作品中会有借他人浇自己心中块垒的意思在里面。说远了,传记的鼻祖《史记》便是这种浸润了作者浓浓情感的作品。最有代表性的是《项羽本纪》。项羽是什么人?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那是和汉朝开国之君刘邦争天下的好汉,是汉朝的敌人,而且是天字第一号敌人,不恰当的比喻,好比**之于我党。对于这样一个人,太史公给了他“本记”这样皇帝级别的待遇,同时还让项羽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好戏,临死对苍天呼喊“天亡我,非战亡我也。”——这应当是太史公对历史的假想,而非真实。但里面透出的对项羽悲壮的赞叹,其中寄托的浓浓的情感,远超刘邦,历代读者读到这里,也会不禁为之叹息。拿到现在的语境中来看,司马迁这篇《项羽本记》,无限吹捧和同情阶级敌人,是“反动史学”的鼻祖和典范。
3. 烧纸钱怎么写
1.烧纸钱据传是蔡伦(造纸术的发明者)的嫂子造不好纸于是把她自己造的纸烧掉了谎称是给死人的!!
2,古人烧纸钱不在纸上写字的,事实上我也没在我家乡这边见过有人还在纸钱上写字的!?都是在墓碑前烧,等于是直接汇款了,直接进的亡者的阴间账号!
3,但是确实有些地方烧纸钱要写字的,是在一包纸钱的包封纸上写上如下:亡人的称呼、姓名,落款要写孝男孝女孝孙孝媳之类的称呼和姓名。这就相当于是挂号的,要亡者在阴间签收的。
4,我建议你要表孝心诚意的话,自己动手把每张纸钱折成元宝,比你写几个字要诚意的多,是不是?
4. 七月半符纸怎么写 格式是什么样的
右边:
今逢中元之期处备冥钱共 x 包 第 x 包
中间:
考某(姓氏)公**老大人
故祖 正性收用【这是给爷爷奶奶的,给父母的是(故显)】
妣某(夫姓)母***老嬬人
左边一
长孙 ***
孝 敬上
长孙媳 ***
左边二
农历戊申年七月十五日酉时 化帛
【竖起写哟】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盂兰盆节“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
习俗文化:
汉民族之古就有迎四时之气的风俗,先秦时就有“迎秋于西郊”的记载。”郑玄解为,“迎秋者,祭白帝白招拒于西郊之兆也”。所谓白帝即是秋神,主杀伐,为死神。汉族又有四时荐享祖先、秋尝之祭的风俗,此俗一直传至近代。先秦楚文化中,春秋二祭是鬼神之祭的最重要。
盂兰盆节时间,迎秋、秋尝与秋祭之俗逐渐在民间形成了七月为神鬼之月的俗信。 在汉民族传统的阴阳五行观念中,春夏秋冬分别是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寒季是阴,暑季是阳。
南是阳,北是阴纯阴之鬼与冬、寒、北之阴相对应。五行之水气开始显现的时间正是申,即七月。水气,于七月开始活跃,十一月达极盛,第二年三月消亡。相应地,纯阴之鬼正是在七月开始活跃,十一月达极盛,次年三月沉寂。
反应在民俗上即是三大鬼节的出现:七月鬼节,十一月寒衣节,次年三月清明节。故俗语云,“三月七月鬼旺月”。
5. 纸是怎样传到世界各地的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献纸于汉和帝,由于质量提高,得到和帝重视,受到和帝赞誉,并下令在全国推广使用。纸张的应用得以推广,逐渐代替了简帛。后人将蔡伦改进制造的纸称为“蔡侯纸”。
汉元初元年(公元114年),邓太后鉴于内廷所收藏的经传传抄多有错误,下诏命儒者刘珍及五经博士等人在东观校订经传,并令蔡伦监典此事。东观是洛阳宫内藏书及著述的地方。这批学者校订经书,是为了向全国提供经书的标准范本。校订完成后将所抄副本颁发给各个地方官,从而形成了大规模用纸抄写儒家经典的高潮,使纸本书籍成为传播文化最得力的工具,进一步有利地促进了新式纸张的推广、传播、普及。
东汉在造纸史上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是承上启下的阶段,而蔡伦则是这个历史阶段促进造纸术发展的核心人物,因而被称为技术革新者、组织者、倡导者、推广者,他的这一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魏晋南北朝(公元3~6世纪),造纸术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且开始向国外传播。我国造纸术最先传到朝鲜和越南,4世纪时在百济、高丽、新罗三国开始自行造纸。大约在隋朝末年(公元610年),造纸术由朝鲜传到日本。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造纸术飘洋过海来到阿拉伯。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又把造纸术传入了欧洲。400多年后,造纸术传到美洲。19世纪,澳洲也建起了造纸厂。这样,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造纸术传遍了整个地球,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蔡伦的名字也随着造纸术的传播而传遍了世界,被誉为中国古代科学家。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最杰出的成就之一。纸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它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在中国最早出现,使得中国汉代的文明勃兴远远超过了同时代别的文明。
看是不是你想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