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字笔画顺序怎么写
笔画:横折、横、竖提、横、斜钩
读音:mín
释义:
1.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
2.指人或人群:居~。~族。
3.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
4.某族的人:汉~。回~。
5.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
6.非军事的:~品。~航。
7.同“苠”。
组词:民乐 居民 民情 贫民 人民 农民 饥民 市民
造句:
1. 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全世界人民要有勇气,敢于战斗,不怕困难,前赴后继,那末,全世界就一定是人民的。一切魔鬼通通都会被消灭。
2.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勤者不贫,廉者不腐,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3. 相反,保持世界市场的相对开放才是全球数十亿人民富足希望的关键所在。
4. 政府为了便民,许多行政上的繁文缛节都已经省略了。
5. 现在搞好军民关系,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2. 这个拼音
[shì kuài] 市侩市侩,旧指街坊中的小市民。
见《新唐书·食货志四》:“鬻两池盐者,坊市居邸主人、市侩皆论坐。”引证解释编辑1. 即牙侩。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别号小照》:“近俗市侩牙人,俱有别号,后生小子,并画小照。”2. 旧指街坊中的小市民。
3. 骂人的话。胡适 《市政制度序》:“后来有一班市侩政客假借什么团体名义出来反对,就连这‘劝捐’也不敢举办了。”
其它相关编辑市侩旧指街坊中的小市民,素质不高,却又有内在的善良和正直,让你生气又让你心暖,是人间烟火。
3. 量体裁衣的拼音
“量”的声母是l,韵母是iang,声调是去声;“体”的声母是t,韵母是i,声调是入声;“裁”的声母是c,韵母是ai,声调是上声;“衣”的声母是y,韵母是i,声调是平声。
读音:liàng tǐ cái yī
释义:原意是指按照身材尺寸裁剪衣服。比喻做事从实际情况出发。
出处:《墨子·鲁问》“量腹面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
译文:按照自己的肚子来进食,按照身材尺寸裁剪衣服,将自己与群臣相比较,怎么会自以为是呢?
造句:所谓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给外国人讲,给市民讲,给新闻记者讲,给学生讲,给干部讲,他们的文化背景、专业素养、兴趣爱好是不一样的,要有针对性。
扩展资料:
近义词:对症下药
读音:duì zhèng xià yào
释义:意思是医生针对患者病症用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出处:《三国志·魏志·华陀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译文:府吏倪寻、李延都来看病,都是头痛身热,所痛苦的症状是一样的。华佗说:”倪寻是应该通食,李延是应该发汗。“或许难以感到其中的差别,华佗说:”倪寻的病是外在的不对,李延的病是内在的不对,所以治疗的方法有不同。”于是e5a48de588b67a6431333431376663给了不同的药,明天早晨开始服用。
造句:客户拒绝推销,切勿泄气,要进一步努力说服客户,并设法找出客户拒绝的原因,再对症下药。
4. 三衢道中拼音版
méi zǐ huáng shí rì rì qíng ,xiǎo xī fàn jìn què shān háng 。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lǜ yīn bú jiǎn lái shí lù ,tiān dé huáng lí sì wǔ shēng 。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二、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三衢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