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集兰亭序上对联落款咋写
十字以下对联的落款分为上下款式和单款式两种。
1、上下款式:上款写在上联右边,下款写在下联左边。上款写诗句的作者、篇名等内容,如“XXX什么词句”下款则写书者的姓名、号,以及书写地点、时间等内容。如“丙子XX书于上海”。若是赠送作品,上联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如“XX女士惠存“等字样。
2、单款式:一般写在下联左侧中间偏上的位置。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印章盖在款字下方,一般以两方为宜,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
2. 收集对联,制作“春联集
1.横批:盛景争春
楼外春阴鸠唤雨
庭前日暖蝶翻风
赏析:‘唤’字用得神秘,而“翻”用得最为活泼,巧妙,把风的活动写得很形象,再说暖蝶如何‘翻’风,这倒有点意思,‘逐’字把春这一景象给拟人化,形象解释了鸟声因春‘逐’而来 。
2.横批:吉星高照
新春富贵年年好
佳岁平安步步高
赏析: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两联词组相同。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 和“高”都是动词。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3.横批:前程似锦
减负恤民,浩浩东风常送暖
扶贫解困,潇潇春雨总关情
赏析:此联横批用“前程似锦”,则是与对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既揭示出百姓对党中央“常送暖”和“总关情”的无比感激之情,也赞颂了党前程远大,辉煌灿烂。
4.横批:新春大吉
春回大地百花争艳
日暖神州万物生辉
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
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
赏析:这类春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
5。横批:万事如意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赏析:这类家庭春联是表达了对未来一年的祈福和祝愿,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
3. 收集对联,制作“春联集
1.横批:盛景争春 楼外春阴鸠唤雨 庭前日暖蝶翻风 赏析:‘唤’字用得神秘,而“翻”用得最为活泼,巧妙,把风的活动写得很形象,再说暖蝶如何‘翻’风,这倒有点意思,‘逐’字把春这一景象给拟人化,形象解释了鸟声因春‘逐’而来 。
2.横批:吉星高照新春富贵年年好 佳岁平安步步高 赏析: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两联词组相同。
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
“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 和“高”都是动词。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3.横批:前程似锦减负恤民,浩浩东风常送暖 扶贫解困,潇潇春雨总关情 赏析:此联横批用“前程似锦”,则是与对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既揭示出百姓对党中央“常送暖”和“总关情”的无比感激之情,也赞颂了党前程远大,辉煌灿烂。 4.横批:新春大吉 春回大地百花争艳 日暖神州万物生辉 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 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 赏析:这类春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
5。横批:万事如意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赏析:这类家庭春联是表达了对未来一年的祈福和祝愿,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
4. 制作“春联集”选两幅好对联,写300字做介绍
为您奉上两幅经典春联,赏析一并奉上,请参考:
1.横批:盛景争春
楼外春阴鸠唤雨
庭前日暖蝶翻风
赏析:‘唤’字用得神秘,而“翻”用得最为活泼,巧妙,把风的活动写得很形象,再说暖蝶如何‘翻’风,这倒有点意思,‘逐’字把春这一景象给拟人化,形象解释了鸟声因春‘逐’而来 。
2.横批:吉星高照
新春富贵年年好
佳岁平安步步高
赏析: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两联词组相同。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 和“高”都是动词。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5. 集对联和其赏析~
气象开新景 一代风流壮鼠年
万千禽兽尊为子 十二生肖独占先
午夜钟声响且远 子时月色亮而圆
务本神农播百谷 刺贪硕鼠吟三章
消除鼠害人人事 造福家邦岁岁昌
悦目赏心,神州昌盛山花福
吟诗作对,岁序更新景物华
焰火耀长空,色彩斑斓欢度除夕度
金龙腾大地,人声鼎沸喜迎吉祥年
岁月峥嵘须搏拼
年华潇洒莫蹉跎
点点梅花乐淑气
声声欢唱祝平安
风月焕新,海角天涯皆溢彩
山河铺锦,疆南地北总宜春
舞志士,激雄心,歌来红日千门晓
除邪氛,张正气,攀上碧桃四海春
举国江山俱似画
满天春色最宜人
白粉围墙客疑问
红墙瓦屋燕迷归
桃李迎春,无边景色来天地
江山入画,万缕诗情上笔端
梅吐蕊,柳抽芽,老少边穷春正好
地生金,人益寿,东西南北景常新
春风轻拂千山绿
旭日东升万里红
雪里梅花霜里菊
炉中宝剑火中钢
四海春临,和风吹绿千堤柳
九州福至,丽日薰红万径花
喜看南国花繁,红透洞庭波映日
紧握楚天笔健,才追潘岳气凌云
天上明月千里共
人间春色九州同
九州瑞气迎春到
四海祥云降福来
祈福应知福,福祉常缘善念
盼春该识春,春光永驻仁心
报晓鸡声,拂晓钟声,声声悦耳
赏心国事,舒心家事,事事关情
一腔热血开新宇
满面春风步小康
且把桃符纪盛世
常将竹叶报平安
桃李迎春,满园锦绣迎蜂蝶
江山竞秀,万里风光入画图
神州呈异彩,琼枝玉树添新果
特色蔚奇观,北国南疆涌大潮
春风万里山山绿
旭日一轮处处红
四面青山被锦绣
三江绿水涌春波
万枝彩笔绘宏图,宏图璀灿
一元复始迎新岁,新岁峥嵘
今日得宽余,权借琴棋娱晚景
壮心犹未已,但将诗画写情怀
紫笋破冰辞旧岁
红梅得意闹新春
柳绿栎红新岁月
莺歌燕舞艳阳天
普天同庆,一片红霞迎旭日
大地腾欢,万条绿柳舞东风
春水泛桃花,水面文章呈异彩
东风梳柳絮,风光旖旎蕴深情
风回山野波争舞
春到人间共怒开
千秋日月千秋亮
一代风骚一代歌
六合回春,郊外梅花堤外树
九州聚宝,山中果木水中鱼
廉风指禹甸,人和政通千秋永
喜讯遍神州,岁稔年丰百业兴
绿柳千条征淑气
红梅万点缀新春
翠柏苍松皆旧貌
红墙碧瓦尽新楼
天外春回,处处河山添异彩
人间岁换,家家丝管祝鸿禧
神州呈异彩,琼枝玉树添新果
特色蔚奇观,北国南疆涌大潮
绿柳迎春歌富岁
红梅破雪兆丰年贺岁红联增喜气
迎春白李报春和
九域风和,沃土肥泥生万物
三春雨润,新天丽日绽百花
瑞色布人间,锦乡河山添锦绣
春阳照大地,光辉节日更光辉
红柳千条征涉气
红梅万点缀新春
绿满州原山滴翠
春回大地路飘香
放眼神州,心旷神怡歌大有
举目大地,山欢水笑倾长春
廉风指禹甸,人和政通千秋永
喜讯遍神州,风稔年丰百业兴
江山似画莺啼序
岁月如诗蝶恋花
丽日驱寒梅早放
春风送暖柳先舒
借五彩声屏,欣看大千世界
喜四时春色,铺满万里河山
6. 对联应该怎么写
楹联家协会秘书长张亦伟讲撰写对联的一些禁忌。
一是忌串声串调。句中偶数字位若连续两个或三个平声或仄声,则为串声;上下联句中偶数字位若平对平、仄对仄,叫串调。如:凤凰清音谐律吕;夷鼎古色灿云霞。此联遣词造句可谓不俗,但在声律上欠功夫,平仄失替。若调整为:鸾凤清音谐律吕;鼎夷古色灿云霞,声律意境则会更好。
二是忌同异位重字。在对联中,出现重复字有损对联的形式美。如:四海春风浮天地;五岳翠岚醉春风。上下联重复使用的“春”字,使好端端的一副春联顿失光彩。根据联意可修改为:九州春色浮天地;五岳翠岚入画图。这样就使得对联合律而很有气势。
三是忌同义相对。同义相对,又称合掌。在一副对联中,出句和对句所说的完全是一回事,就叫合掌。如:扬子碧波天天涌;长江银浪日日飞。此是典型的合掌 联。“扬子”对“长江”,扬子本身就是长江的别称。“碧波”对“银浪”,都是对波涛,“天天”对“日日”,“涌”对“飞”,用词虽不同,但其义实同。
四是忌上强下弱。对联上下联之间要注意做到在色彩、神采、气势上匹配,要旗鼓相当,要努力避免出现“虎头蛇尾”上联气盛,下联气弱的毛病。如“万仞奇峰承日月;千支彩帚拂灰尘”,这是典型的上盛下衰联。
五是忌对而不联,即对开。意思就是脱节。如:人欢马叫;风和日丽。不是共同说明一个中心意思,彼此风马牛不相及。
7. 主对联怎么写
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
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通。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楹联的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念。
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基础。以阴阳二元观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国人思维方法。
这种阴阳二元的思想观念渊源甚远,《易经》中的卦象符号,即由阴阳两爻组成,《易传》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第42章。)荀子则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合而变化起。”
(《荀子•礼论》)《黄老帛书》则称:“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阴有阳。”这种阴阳观念,不仅是一种抽象概念,而且广泛地浸润到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认识和解释中。
《周易•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仪有所措。”《易传》中,分别以各种具体事物象征阴阳二爻。
阴代表坤、地、女、妇、子、臣、腹、下、北、风、水、泽、花、黑白、柔顺等;与此相对应,阳则代表乾、天、男、父、君、首、上、南、雷、火、山、果、赤黄、刚健等。这种无所不在的阴阳观念,深入到了汉民族的潜意识之中,从而成为一种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而阴阳观念表现在民族心理上,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以“两”、“对”的形式特征出现的事物的执着和迷恋。“物生在两……,体有左右,各有妃藕。”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天下的道路,只是一个包两个。”(《朱子语类》卷九十三)“成熟、新生,二者于义为对。
对待之文,自太极出两仪后,无事无物不然;日用、寒暑、昼夜,以及人事之万有——生死、贵贱、贫富、尊卑、上下、长短、远近、新旧、大小、香臭、深浅、明暗,种种两端,不可枚举。” (叶燮:《原诗》外篇)这种根源于阴阳二元论世界观偏爱成双结对的民族心理,是对偶句式得以产生并流行的深层原因之一。
前人的许多论述,也注意到了这种联系。《文心雕龙•丽辞》: 造物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
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
……体植必两,辞动有配。…… 语言寻根: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
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即一个音节对应一个音节。在英语中,单词“car”与“jeep”在数量上是相等的,但音节不相等。
而汉语“kǎchē”与“jīpǔ”,数量相等又音节相等。汉语之所以能实现“音节”相等,是因为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
音节、语素、文字三位一体。汉语每个音节独立性强,都有确定的长度和音调,音调古有平、上、去、入四声,今有阳平、阴平、上声、去声四声,皆分平仄两大类。
平对仄即谓相拗。这样,汉语的语素与语素之间(即字与字之间)就能建立起字数相等、平仄相谐的对仗关系。
而英语中,即使事物的名称、概念能够相对,单词的数量和词性能够相对,两个句子的句式能够相对,但其音节长短不一,独立性弱,可自由拼读,又无声调,故无法相对。 楹联大多数是写成文字,并且很多时候还要书写、悬挂或镌刻在其它建筑物或器物上。
因此,楹联对仗的第二层即是所谓文字相对。文字相对意味着楹联不仅是语言艺术,又是装饰艺术。
作为装饰艺术的一副楹联,要求整齐对称,给人一种和谐对称之美。汉字又恰好具备实现整齐对称的条件,它是以个体方块形式而存在的,方方正正,整整齐齐,在书写中各自占有相等的空间位置。
它具有可读性,又具可视性。其方块构形,既有美学的原则,又包含着力学的要求。
它无论是横写与竖排,都能显得疏密有致,整齐美观。而英文呢,它是拼音文字,每个单词长短不一,只表音,不表义,更无可视性,只能横排,不能竖排,无法从形体上实现真正的对称。
下面试举两个意思相同的中英文对偶句进行比较,以进一步说明为何只有汉语才有真正的对仗,而英文和其他拼音文字则不能。 季世昌、朱净之先生在《中国楹联学》中曾把楹联的特征概括为:鲜明的民族性,强烈的时代性,严密的格律性,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实用性。
鲜明的民族是指楹联极为鲜明地体现着我们自己的民族传统和民族风貌。强烈的时代性是指楹联象一切文学形式一样,必然打上时代的印记。
严密的格律性是指楹联有自己的独特格律。高度的概括性是指楹联具有比其它文学形式具有更强、更大的艺术概括力,它往往能以极其有限的文字反映深广的生活内容。
广泛的实用性是指楹联普遍地运用到社会生活之中,可谓各行各业、各色人等,各种场合,无所不用,无所不在,无所不见。 傅小松的《中国楹联特征论略》则把楹联的特征概括为五个对立统一: 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统一:人们。
8. 集十副对联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太虚幻境联
玉在匵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
——拟贾雨村吟联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曹雪芹撰 “智通寺”门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撰 宁府上房联
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笼人是酒香。
——曹雪芹撰 秦氏卧房宋学士秦太虚书联
芙蓉影破归兰桨;
菱藕香深写竹桥。
——曹雪芹撰 大观园藕香榭联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
——曹雪芹撰 拟贾宝玉题潇湘馆联
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曹雪芹撰 拟贾宝玉题沁芳亭联
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曹雪芹撰 荣禧堂联
烟霞闲骨格;
泉石野生涯。
——曹雪芹撰 探春房内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