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昔日” 是什么意思
“昔日”的意思是:往日,从前
【拼音】[ xī rì ]
【出处】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用于昔日。”
用在过去。
【例子】黑暗渐渐笼罩着大地,昔日灿烂的太阳失去了温暖,沮丧地堕下了山谷。
【近义词】畴昔、从前、夙昔、当年、曩昔、昔时、往时、向日、旧日、过去、以前、往日
【反义词】来日、未来
扩展资料
1、昔日的近义词
从前
【拼音】[ cóng qián ]
【解释】时间词。过去的时候;以前
【出处】巴金《寒夜》五:“从前我们都不是这样过日子的。这两年大家都变了。”
【例子】时间是称呼的介绍人,从前小朋友都叫你哥哥姐姐,现在小朋友已经改叫你大叔阿姨了。
2、昔日的反义词
未来
【拼音】[ wèi lái ]
【解释】属性词。就要到来的(指时间);时间词。现在以后的时间;将来的光景
【出处】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中国为未来之国。”
【例子】他小小年纪就一副气宇轩昂的样子,未来必然成就非凡。
2. 妈妈的昔日对比作文怎么写
在我的眼里,妈妈是那么慈祥,那么可亲。当我躺在小床里,睁大眼睛四处张望时,妈妈总是拿着花里胡哨的玩具在我眼前晃来晃去,逗得我咯咯地笑。当我蹒跚地学走路时,妈妈总是小心翼翼地牵着我的手,生怕一不小心,我摔倒在地。当我开口学说话时,妈妈一遍又一遍地教我喊“爸爸”“妈妈”,偶尔我叫出一声,妈妈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当我上幼儿园时,妈妈总是第一个来接我,然后拉着我的小手,问长问短,生怕我受了委屈。我默默地享受着妈妈的爱,我感觉幸福极了!
自从我上小学一年级以后,我发现妈妈变了,变得那么严厉,那么可怕。只要我写的字有一丁点儿不整洁,妈妈就会命令我用橡皮擦了重写。每当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妈妈就会横眉立目,大声地训斥我一通。当我想放松放松,看会儿动画片时,妈妈总会先问一句:“作业写完了吗?写完了,再复习复习。”星期天,我总可以放松放松了吧?甭想,学弹琴,补英语……一大堆培训班等待着我。我苦苦地承受着妈妈的爱,我感觉难过极了!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这时的妈妈又变了,变得那么善解人意,那么可敬。每当我坐在写字台前写作业时,妈妈总会悄悄地关上电视。每当我学到夜深人静时,妈妈总会给我端来一杯香浓的牛奶。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妈妈总会摸摸我的头,鼓励我说:“加油吧!你会成功的。”我细细地品味着妈妈的爱,我感觉温馨极了!
妈妈,您变了!但是您爱我的那颗心却始终没有变,永远也不会变。
3. 小学生作文(昔日的圆明园)怎么写
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
历史终归是历史,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留住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
人类社会日新月异,没有记载,任何伟大的东西,就会从地平线上消失。但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但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
历史总是不断沉淀的,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集体记忆,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 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感叹号,甚至是更多的问号,并应该少用些省略号。
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侧面或片段,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 ,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我们中的不少人似乎选择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么,但愿不是因为麻木,也不是因为健忘,依某些国人的观念,对于过去,尤其是痛苦,就会采取“过去了就过去了,再提它有什么用”轻率态度,这些年来,一些亲痛仇快的现实,还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常常让我们深感“遗忘文化”在一些国人头脑中颇有市场。
一些商家不顾历史的伤疤,以“南京大屠杀”作为电脑游戏;把日本军刀、军服作为卖点;一些艺人竟然把军旗装穿在身上招摇过市等等。如果“集体健忘症”过于严重,人们将容易越来越浅薄、轻浮、狂躁、极端和急功近利。
我们的同胞中,对战败之耻和对割地赔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个民族,若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也就等于失去了民族的记忆功能;失去记忆的民族是可怕的,它会在今天的纷纭变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随波逐流,更会不断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不是从沉没中爆发就在沉没中死亡。据说,冰心老人晚年曾构思写作一部反映甲午战争的纪实大作,但是每每提笔,“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
(贾国荣:《冰心的遗憾》)。 “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
只有我们一起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叩问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灵。绝不允许无耻者别有用心地扭曲历史,绝不允许屈辱的旧梦再现,绝不允许重蹈践踏人权、亵渎文明和破坏正义的覆辙。
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和教化每一个公民对其国家、其历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认同感、自尊感、尊严感、耻辱感,亦即形成“国民意识”。历史意识构成国民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事关走向世界的新世纪公民培育的大计。
历史认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学习历史的意义主要有丰富自我、发展个性、减少失误、加速成长、承担使命、自觉人生。
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学乃是一门塑造民族整体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的重要学术,应当将“真”、“情”、“思”、“行”统—为一个整体,这些都历久弥新地给人们以感染、启示、鞭策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宠儿如今却失落了,史学危机的话题并非危言耸听,历史教育的延误、式微和堕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愿与大家一样为之关注、探索和分享。
我试图让历史教育不再尴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视,于是从彷徨到呐喊、困惑到醒悟;从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让历史能够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补品,让学生在成长中通过历史的学习而唤醒自己,认识自己,张扬自己,营造一个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别是有独立人格的“人”。
由此,我有了执着的信念要从四十岁重新开始,克服松懈、安逸或畏难心理,力争做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立志要把课上出味道来,教出历史的深沉、宽厚与博大,尽情展现其宽阔、生动和精彩,发掘真善美的内涵……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人都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明天。
任千古风流人物,无一例外都成为匆匆的世间过客。对历史不断触摸和反思的过程,就是文化沉淀的过程。
历史是永不间断的时间长流,人们在现实中感知的只是这一发展长河中的一段,多少兴亡盛衰,唤起人们对星转斗移、物似人非的感叹,从那些已经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述往事,思来者”。历史,将会给你一个制高点。
历史有两种历史,一种是客观的历史,一种是记忆中的历史。客观历史早已看不见了,但记忆中的历史还在,我们可以随时摄取,随时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刍,这对人类现在、未来的发展,未尝不无益处。
叩问历史,掩卷太息!这种情结不仅仅是简单的怀旧。历史消失的只是时间,永不消失的却是后人对。
4. 作文 我昔日的
我昔日的“篮友”
小学六年是让我最难忘的学习生活阶段,就是在这美好的学习生活的学习生活中,有我最难忘的同学。
我个人除了学习,最爱打篮球了,最难忘得当然是那些“篮友”了。
拿着球,带过中场,另一只手指挥这队员拉开,跑位,然后把球传的恰到好处。这就是我得“铁哥们”,组织后卫——姜啸天。我跟他的配合最好。十分默契,所以我们自创“满天”组合,他每次与我的配合恰到好处。我们俩曾被誉为“所向无敌”。
关键老大出场了!每次关键性的罚球都是N准,天生就是当关键先生的料。在进行伍家岗区小学生篮球赛时,就是靠他帮我们决杀了大公桥小学,挺进四强。平时让他投十个球都难进一两个。他太关键了——朱雨生。
篮板王闪亮登场了!只见李果高高跃起,一下子夺过正在空中滑行的篮球,两手一拍,大喝一声。看见这一幕只有两个字“帅。强”他就靠那两块强健的肌肉,在队伍里横冲直撞,没有几个人能够制止他那疯狂的行为。
要说强人当然还是“奥胖”的儿子——刘瑞阳了。他满脸横肉,看起来一身膘,其实肌肉可不少。如果当他把身上的肥肉去掉,就剩下令你目瞪口呆的肌肉了!那才叫“肌肉美男”。他那才叫横冲直撞的正版,一下子可以把你撞飞多远,要知道他那一拳头顶一锤子,上篮时都不敢于他正面相迎。
这就是我小学中最难忘的“篮友”们,我们在一起,冠军不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