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墨守成规”有“墨守陈规”这一写法码
“墨守成规”也可为“墨守陈规” 查下字典上面有的!
是同一个人!!!!
历史学界至今无法确定墨子的真实姓名,有以下各种说法:
墨子姓墨名翟
最传统,最为大众所接受的说法是,墨子姓墨名翟。《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内都如是称。《元和姓纂》明确说墨子乃孤竹君之后,本墨胎民,改为墨氏。而《新唐书·艺文志》也沿用这种说法。
墨子姓翟名乌
南齐孔稚圭所著的《北山移文》则称墨翟为“翟子”,元朝伊世珍所著的《琅环记》[2]也附和此说,并认为墨子姓翟名乌。清朝周亮工所著的《固树屋书影》更具体地提出:“以墨为道,今以姓为名。”认为他姓翟,并将姓转成名;而“墨”是一种学派。晚清学者江琼所著的《读子卮言》承袭周亮工的说法,并进一步说明,以为古代确实有“翟”这姓氏,但无“墨”姓,而且战国诸子中儒、道、名、法、阴阳、纵横、杂、农、小说等,都没以姓作为学派名,因此墨应该是学派的名称。
墨翟为“貊狄”或“蛮狄”之音转,非姓名
近代学者胡怀琛有研究墨子,在其所撰《墨翟为印度人辨》一文中提出,墨既非姓,翟也不是姓,更不是名,而是“貊狄”或“蛮狄”之音转,是用来称一个不知姓名的外国人。
墨为古代刑名之一
近代学者钱穆的《墨子传略》从墨刑是古代刑名之一的角度展开研究,认为古人犯轻刑,则罚作奴隶苦工,故名墨为刑徒,实为奴役,而墨家生活菲薄,其道以自苦为极。墨子和弟子们都“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人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族踵”。这样,就被称为墨了。而历史上西汉淮南王英布遭黯刑后称为黥布,也是一证。而翟确实是名,因《墨子》和《吕氏春秋》记载墨翟,往往称“翟”。
2. 不墨守陈规,怎么写年终获奖感言才能获得好评
写获奖感言有固定的公式,如果打破了反而不美,想要出彩,可以在文中搭配优雅幽默的语言语句。获奖感言公式:1、开场:(1)问好;(2)名字;(3)感谢。2、内容:(1)归功-----今天的成绩是大家支持的结果;(2)经历-----过去不平凡、感动、难忘的经历回顾;(3)感言-----发表三点感言;3、结尾:(1) 奉献----继续努力,做出更多奉献;(2) 感谢----最后感谢大家支持。今日英才的《30天精英演讲速成》就很不错,当中关于获奖感言的知识挺丰富的,你可以登录今日英才网,下载这本电子书学习看看
3. “墨守成规”和“墨守陈规”哪一个是正确的写法
墨守成规与墨守陈规都是正确的写法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有“墨守成规”这一词目,而无“墨守陈规”
《汉语小词典》在“墨守成规”词目下说:“也作‘墨守陈规’”。
墨守陈规,汉语成语,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表面含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解释】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
表面含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出处】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示例】~,不敢勇于创造也决然是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相容的。 ◎秦牧《辩证规律在艺术创作上的运用》
【近义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抱残守缺
【反义词】标新立异、推陈出新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感情色彩:中性词
4. 陈规的介绍
建炎元年(1127),陈规官至龙图阁直事,德安府知府。
李孝义、张世带领步兵骑兵数万人逼近城下,宣称接受招安,陈规做事很谨慎,他亲自登上城楼观察敌人的营垒,说:“这是诈降。”立刻准备迎战。
到了半夜的时候,李孝义的军队突然把城围了个水泄不通,由于事先做好了准备,陈规的军队把敌人打得狼狈逃窜,大败而归。陈规用兵很讲究策略,能够因事因人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
有一次,贼寇杨进来犯,陈规军队与他们相持十八天没有开战,杨进兵因粮草困乏军心不稳,杨进本人也黔驴技穷了,于是,就带着一百多人自卫,到达濠上向陈规求和。这时,陈规亲自出城,拉着杨进的胳膊和他交谈,杨进大为感动,折断箭柄作为誓言带人离去永不来犯。
还有一次,董平带领一支军队来窥视,并派手下李居正、黄进进城要求犒赏,陈规审时度势,果断地斩了黄进,然后劝降了李居正,并授予李居正兵为前锋,这样一举大败了董平。陈规立了一系列战功,皇帝并他为秘阁修撰,不久又升为德安府、复州、汉阳军镇抚使,并赐给他三品服,后又升为徽猷阁待制。
当时,桑仲在襄阳、汉阳一带烧杀抢掠,他的副手霍明屯兵在郢州。陈规上朝向皇帝请示,就下令让霍明守郢州,收买了霍明。
后来张浚都督在蜀州的时候,桑仲带兵窥视,企图杀掉张浚,结果却被王彦杀得片甲不留,桑仲大怒,带着残余的数百人马来责备霍明,霍明便杀了他,投奔了刘豫,并修书一封想要招降陈规,陈规用镣铐拘禁了来者,这在当时传为佳话。从这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出,陈规是一个善于用人并且忠心不贰的人。
有一次,李横来围城,并且修造天桥,填平濠沟,击鼓鸣噪地逼近城下(参见德安之战)。陈规发动群众,军民联手共同抵御,即使是自己的炮火损伤惨重,陈规也依然面不改色,显示出了作为将领的超出常人的镇定,被围困得久了,城中粮食殆尽,陈规就拿出自己家的财粮分给军队,士兵们非常感动,于是士气大振。
李横是个无耻之徒,他派人来说,只要城中送出一个美女来就可以罢兵,陈规不答应。众位将领都说:“围城已经七十天了,如果能让一个妇人救活一座城池,这难道不值得吗?”陈规坚决地拒绝了,因为他认为这样做,不仅不仁义,而且也于事无补,李横并不会就此罢休。
后来不久,正赶上李横的濠桥有所毁坏,陈规就抓住大好时机亲自带领六十人手持火枪从西门杀出,烧毁了李横的天桥,并以火牛阵作为辅助,这样李横精心营造的各种设施,顷刻间化为灰烬,而李横见大势不妙,拔营逃走。这件事,就明显可以看出,陈规是一个深谋远虑、意志坚定的人。
后来,陈规升为微猷阁直学士,皇上下诏让他赴行在就任,并改为显漠阁直学士,并且让他任池州知府、沿江安抚使。陈规上朝说:“镇抚使的官应当罢免,各位将领飞扬跋扈,请皇上区别对待他们用来化解这种形势”,他的建议,皇上一一接纳。
迁为龙图阁直学士,改任庐州知府,不久又被召赴行在的任,陈规因为有病在身就辞谢了,皇上又命他提举江州太平观。后来又升任为德安府知府,却因为对官吏职务失察而被贬官两级。
金兵退归河南的时候,陈规改任顺昌府知府,修整城墙,招募流亡,建立保伍制度。当时,正好刘锜领着一路兵马赴京途中经过顺昌府境内,陈规亲自出去迎接,迎进城中还未坐稳,就有人来报说金兵已经打入京城。
于是,陈规就告诉刘锜,自己城中有米粮数万斛,一同互勉死守顺昌,得到刘锜的认同。于是,两个人一同登城布置军事,分别命令各位将领守卫四门,并且明确地指示有关人员,招募当地人作为向导和间谍。
大体上粗略布置完毕以后,金兵的游骑兵已经逼近城下了(参见顺昌之战)。等到大部队来到以后,金将领龙虎大王带着重兵连续不断地聚合。
陈规披着金盔甲胄,亲自与刘锜一起巡城督战,亲自搭方射箭,射杀敌军无数,敌人稍稍引退,后来又命步兵用激将法,诱敌深入,结果敌人有好多都淹死在护城河中了。陈规说:“敌人的意志屡次受挫,一定会想出奇巧来围困我们,不如我们派潜兵去扰他们的营垒,使敌人昼夜不得休息,这样我们就可以养精蓄锐了。”
刘锜也同意这种看法,于是实行了之后,果然把敌人拖得疲惫不堪,偷袭敌人的营垒,使大多数敌人闻风丧胆。金兵赶紧向完颜宗弼(兀术)告急。
陈规则犒赏三军将士,宴会上酒至半酣时说:“兀术如果带领精兵来,我们将用什么策略来抵抗他呢?”各位将领有的人说现在我们已经屡战屡胜,应该乘这种大好形势全师回朝。陈规说:“朝廷养兵十五年,就是准备将来国事缓急时用,况且我军屡次挫败敌人的锋芒,军声稍振。
我已经有一次大难不死了,现在进攻也是死,退守也是死,不如进攻来为国效忠。”刘锜呵叱众将说:“知府大人乃是文人,尚能发誓死守,更何况你们这些武将呢!现在,金兵营垒离我们只有三十里之遥,兀术如果派援兵来,我们的军队一动,金人必穷追不舍,百姓必然先大乱,狼狈不堪,这样就不仅仅是前功尽弃,而且会使两淮地区受到侵扰,使江、浙受到震动。
平生的报国之志,反过来成为误国,所以不如我们背城一战,死中求生!”不久,兀术果然带兵来增援,并且亲自巡。
5. “陈规”与“成规”的区别
【陈规的含义:】
1.固有的规则。
唐 刘复 《出三城留别幕中三判官》诗:“陈规佐武略,高视据要津。”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中》:“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类,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
2.过时的规章制度。
巴金 《一场挽救生命的战斗》四:“医院的一切陈规都打破了。过去被外国文献拴住了的脑子现在活动起来了。” 郭小川 《怎能老看背后的路》诗:“陈规被打破,又是惊恐,又是忧虑。”
【成规的含义:】
1.成为圆形。
《周礼·夏官·司弓矢》:“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规,诸侯合七而成规,大夫合五而成规,士合三而成规,句者谓之弊弓。”《庄子·田子方》:“昔之见我者,进退一成规,一成矩,从容一若龙,一若虎。”
2.前人制定的规章制度。亦指老规矩,老办法。
《三国志·蜀志·蒋琬费祎等传论》:“ 蒋琬 方整有威重, 费禕 宽济而博爱,咸承 诸葛 之成规,因循而不革。”《周书·独孤信传》:“以今方古,抑有成规。” 徐特立 《我对于青年的希望》:“检查的标准不是成规,而是你们革命的大多数人的行动。”
3.既定的计划。
《三国志·吴志·丁奉传》:“彼动其境内,悉 许 、洛 兵大举而来,必有成规,岂虚还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