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竹”字的古代写法是什么
竹与中国文字结缘最早。可追溯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有“竹”的象形符号。在甲骨文、金文中都有“竹”的象形符号和与竹有关的文字。古人以竹片作为文字的载体,用牛皮绳串起来编结成书,就是所谓的“韦编”。大教育家孔子勤于读书, 把牛皮绳多次翻断,被人们作为“韦编三绝”的佳话传颂。从战国到魏晋长达八百年的岁月里,人们皆用“竹简”写字、刻字、著书立说。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竹书纪年》以及《尚书》、《礼记》、《论语》等经典,都写在竹简上。由于竹简的利用,使中国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到殷商时代,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及历史文献的传存立下了汗马功劳。以象形表意为特征的方块汉字也因竹简而被固定下来,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
个
扬州“个”园就是因为“个”字长得像竹子,所以起名为“个园”。
2. 古代人写的竹笺是怎样卷起存放的
竹简,一种将文字、图像或其他各种特定的符号写绘于事先加工过的竹片上的书籍形式.其加工过程简单说是将青竹筒蒸煮过,一说要用火烤,让其“发汗”脱水,称之为“杀青”,防止以后变形,不易被虫蛀,且便于书写.因此也称竹简为“汗青”,引申为书册、史籍.杀青后可打孔后将线穿过竹简连缀成册,也可不打孔,直接绑竹简.杀青后还要刮削竹简,使竹简表面平整,这样有利于书写. 加工后的竹片有篾黄和篾青两面,一般于篾黄面(正面)书写,背面则为篾青面. 成册的竹简一般放在囊中,并配有一块木牌,简要说明逐渐的名字及内容.。
3. 怎样描写古代的竹屋
绕过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是一座飘着袅袅炊烟的竹屋。
屋前,盛开着灿烂的蒲公英的白色花海。沿着一条小小的鹅卵石道,经过一张放着棋盘的竹桌,缓步进入清凉的屋内。
屋内布置极为简洁,简洁中不乏大方,屋体都由竹子搭成,一进去就呼吸到竹子的香气。墙上,挂着因占了昨天的雨水还带有露珠的蓑衣和戴笠,一张古红色八仙桌在屋子的中央,桌上还有一个鱼篓。
还有几把竹椅,一一乖巧地绕在桌子旁。信步走出屋外,在左侧,翠绿的楼梯可上到二楼,站在楼上,屋后是一条清澈的溪水,鱼儿不时冒出头来呼吸,螃蟹也在横行霸道。
旁边的一块光滑而平坦的石头,应该是女子为丈夫洗衣裳是用的石头吧。
4. 古代字写在竹篇上的叫什么
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现在一般说竹简。均用毛笔墨书。汉代简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
),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在湖南长沙湖北荆州
、山东临沂和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过重要发现,其中居延出土过编缀成册的东汉
文书。
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
简牍起源于西周,春秋战国时使用更广。公元4世纪左右,由于纸已广泛使用,简牍才为纸抄本所代替。
5. 古代用什么竹子写书
古代用于书写的竹简,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统称竹简。均用毛笔墨书。
竹片做成的书,称做“简策”。将木片做成的书,称做“版牍”。 当时的加工工艺落后,竹简比木牍更易加工,成本低廉,制作简易,竹性阴,也不易朽腐,而且毛竹等性贱竹种到处都有。木牍是皇家才用的起。木材因制作而异。没有固定的树木。
还有,楼上说竹简要蒸??我没看错吧,竹简采用的竹片是要处理,但是是脱水处理,通常是曝晒,甚至浸油一段时间后再行曝晒,从未听说清蒸来防蛀虫的,将水汽蒸入竹片,反倒腐朽的更快了。
6. 古代写竹的五言四句诗
高竹临水上 虞集 高竹临水上,幽花在崖阴.以彼贞女姿,当此君子心. 春阳不自媚,久露忽已深.湘妃昔鼓瑟,怅望苍悟岑. 寒竹篇 傅若金 寒竹依涧阿,石生何磊磊.滋息因厚地,生成籍元宰, 春阳散华景,枝叶被光彩.及兹芳岁阑,使我忧心每. 遽悲凛节变,但恐惊尘免.寒奥既宜异,迟暮复焉悔. 淇园荫未息,解谷音忧在.君子夙相好,深怀邈云海. 竹性谅糜迁,人心惧中改.愿言卒封植,勿使伤樵采.咏竹 方志敏 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 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裴迪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惟山鸟,幽深无世人. 慈姥竹 李白 当涂县北有慈姥山,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 其山产竹,圆体疏节,堪为箫管,声中音律.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箨抱虚心.俯瞰涓涓流, 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哲鸣山禽.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 竹径 李得裕 野竹自成径,绕溪三里余.檀栾被层阜,萧瑟映清渠. 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田家故人少,谁肯共焚鱼. 新竹 元稹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飘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新栽竹 白居易 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 见此激上色,忆得山中情.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 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已觉庭宇内,梢梢有余清. 最爱返窗卧,秋风枝有声. 酬人雨后玩竹 薛涛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尽节奇. 同郭参谋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 刘长卿 昔种梁王苑,今移汉将坛.蒙笼低冕过,青翠卷帘看. 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开花成凤实,嫩笋长渔竿. 霭霭军容静,萧萧郡宇宽.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 湘浦何年变,山阳几处残.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 洗然弟竹亭 孟浩然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具怀鸿鹄志,苦有鸟鸟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新竹 韩愈 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 .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 出栏出五六,当户罗三四.高标凌秋严,贞色夺春媚. 稀生巧补林,迸出疑争地.纵横乍依行,烂漫忽无次. 风枝未飘吹,露粉先含泪.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 题刘秀才新竹 杜牧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题郑长侍厅前竹 贾岛 绿竹临诗酒,婵娟思不穷.乱枝低积雪,繁叶亚寒风. 萧飒疑泉过,萦回有径同.侵庭根出土,隔壁笋成丛. 竦影纱窗外,清音室瑟中.卷帘终日看,欹枕几秋同. 万顷歌王子,千竿伴阮公.露光怜片片,雨涧爱蒙蒙. 解谷蛮湖北,湘川霸水东.何如轩槛侧,苍翠袅长空.竹 宋祁 修修梢出类,辞卑不肯丛.有节天容直,无心道与空. 紫竹 梅尧臣 西南产修竹,色异东筠绿.裁箫映檀唇,引枝宜凤宿. 移从几千里,不改生幽谷. 种竹斋 司马光 吾爱王子猷,借斋也种竹.一日不可无,潇洒常在目. 雪霜徒自白,柯叶不改绿.殊胜石季伦,珊瑚满金谷. 金竹 吕陶 渠江有竹,其色深黄,里人目为金竹. 修竹已可爱,况复如黄金.天地与正色,霜雪坚比心. 云芝生有节,栗玉种成林.回首渭川远,山间绕翠阴. 竹轩 沈辽 古人爱修竹,潇洒临幽轩.劲节有高致,清声无俗喧. 春日斗琐碎,秋风撼琅干.谁知渭川富,千亩可悬冠.员当谷 苏辙 谁言使君贫,已用谷量竹.盈谷万万竿,何曾一竿曲. 和师厚栽竹 黄庭坚 大隐在城市,此君真友生.根行辰日斫,笋要上番成. 龙化葛陂去,风吹阿阁鸣.草荒三径断,岁晚见交情.新竹 朱熹 春雷殷岩际,幽草齐发生.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 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萧湘竹子诗词》代序 熊文愈 1991年4月 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 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诗词书画卷,卷卷有竹篇. 多少高雅士,情寄幽篁间. 竹溪六君子,竹林七大贤. 东坡有三绝,板桥更超前. 刚直凌云志,虚怀不私偏. 郁郁婆娑叶,经冬不凋残. 迎风更潇洒,亮节益韧坚. 群承竹风格,研竹数十年. 业余集诗画,选纂万余言. 宏扬竹文化,四海共仰瞻. 我亦爱竹者,相逢庆有缘. 聊聊记数语,以电竹诗篇. 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 (清)康有为 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 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 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 竹诗词自序 周芳纯1991年元旦 安居三年半,静坐读诗篇. 华夏竹文化,源远数千年. 诗词如潮海,无力仔细看. 浏览逾万卷,选编万余言. 古今诗竹者,常学竹风格. 虚心属秉性,高节贵终生. 狂风竿不弯,暴雨肤更洁. 酷署生清阴,严寒葆翠色. 竹帛留青史,竹箭射熊罴. 衣食住行用,无不劳此君. 贡献愈卓越,砍伐更加烈. 此风若不止,竹林尽毁灭. 我编竹诗词,奉献给读者. 劝君爱惜竹,弘扬竹风格. 寄题江外草堂 唐·杜甫 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 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衡阳道中二绝 宋·范成大 黑羖钻篱破,花猪突户开. 空山竹瓦屋,犹有燕飞来. 唐·杜甫 苔竹。
7. 古代在竹子上写字的东西,名字叫做什么
竹简。
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也指写了字的竹片。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称木简),牍比简宽厚,竹制称竹牍,木制称木牍。
均用毛笔墨书。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因此人们又称信为“尺牍”。
扩展资料:
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
简牍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纸张发明之前书写典籍、文书等文字载体的主要材料,是我国最古老的图书之一。
简牍与甲骨文、敦煌遗书、明清档案一同被列为二十世纪东方文明的四大发现,目前简牍学也以惊人的速度形成了世界性学科,它从史学、考古、古文字学、文献学、书法等,多角度多领域,为中国历史文化学术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竹简
8. 中国古代竹子做的书叫什么
汗青
“汗青”就是史册。
为什么将史册称为“汗青”呢?说到这,就要了解古代的书是怎么写成的了。在纸还没有发明之前,人们主要是在一条条劈开的竹片子上写字和记事,这种用来写字的竹片称为竹简。
可是,用作竹简的青竹表面比较光滑,好像涂了一层油似的,用毛笔蘸上墨汁后怎么也写不上字,后来人们发现,只要用火来烤一烤这青竹的表皮,将其中的水分烤干就很容易写上字了。
因为在烤青竹时,从表皮里渗出的水分就像人的皮肤出汗一样,又因为古代的竹简所写的书卷,绝大部分是历史,于是人们便将竹简编成的历史书籍称为“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