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宋词的所有格式
生查子 〔唐〕白居易 昨 宵 醉 里 行, ◎ ○ ◎ ● ○, 山 吐 三 更 月。
◎ ● ○ ○ ▲。 不 见 可 怜 人, ◎ ● ● ○ ○, 一 夜 头 如 雪。
◎ ● ○ ○ ▲。 今 宵 醉 里 归, ◎ ○ ◎ ● ○, 明 月 关 山 笛。
◎ ● ○ ○ ▲。 收 拾 锦 囊 诗, ◎ ● ● ○ ○, 要 寄 扬 雄 宅。
◎ ● ○ ○ ▲。 说明:又名《楚云深》, 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 式相同,各两仄韵,上 去通押。
浣溪沙 词例:〔清〕纳兰容若 谁 道 飘 零 不 可怜? ◎ ● ○ ○ ● ● △。 旧 游 时 节 好 花 天, ◎ ○ ◎ ● ● ○ △。
断 肠 人 去 自 今 年! ◎ ○ ◎ ● ● ○ △。 一 片 晕 红 才 着 雨, ◎ ● ○ ○ ○ ● ●。
几 丝 柔 柳 乍 和 烟, ◎ ○ ◎ ● ● ○ △。 倩 魂 销 尽 夕 阳 前, ◎ ○ ◎ ● ● ○ △。
说明:双调四十二字,前阕 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 到底。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 求对仗。
玉楼春 词例:〔宋〕宋祈 东 城 渐 觉 风 光 好, ◎ ○ ◎ ● ○ ○ ▲, 毂 皱 波 纹 迎 客。 ◎ ● ◎ ○ ○ ● ▲。
绿 杨 烟 外 晓 寒 轻, ◎ ○ ◎ ● ● ○ ○, 红 杏 枝 头 春 意 闹。 ◎ ● ◎ ○ ○ ● ▲。
浮 生 长 恨 欢 娱 少, ◎ ○ ◎ ● ○ ○ ▲, 肯 爱 千 金 轻 一 笑。 ◎ ● ◎ ○ ○ ● ▲。
为 君 持 酒 劝 斜 阳, ◎ ○ ◎ ● ● ○ ○, 且 向 花 间 留 晚 照。 ◎ ● ◎ ○ ○ ● ▲。
说明:又名《木兰花》、《春晓曲》,双调五十 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 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如上,词调中有长短不一的,也有全首齐言的,如《生查子》上、下片实为两首五言绝句,《玉楼春》上、下片实为两首七言绝句。
词体并不完全丢掉整齐之美。 去声 就是第四声 其他的,给的不是很详细,就不太清楚了 至于说明嘛,我还可以翻译一下: 这一曲调由宋代姜夔创作,共一百零一字。
上阙的第五句,也就是“(平)平仄、(平)平平仄”这一句,上半句三个字,下半句五个字,叶仄(还没想明白),第四个字,可以是平声,也就是一、二声; 第七句【仄(仄)仄平平】有五个字,句式是,上句一个字、下句四个字,第七句的下半句【(仄)仄平平】可以和第八句【平平(平)仄】对仗;第九句【仄平平仄】和第十句【(仄)平平仄】也可以对仗。 下阙的第一句【仄仄】可以和之后的【(平)仄平平】这一句合为一句,连成六字句;第三句【(仄)仄平平仄】和第四句【(仄)平平仄】也可以合为一句——上句五个字、下句四个字的九字句。
这首词都是按照姜夔的词而来,几乎没有任何改动,其他作者也是一样。 PS:其实你可以多找些这个词牌的词对照一下。
你也可以看一下“翠楼吟”的百科。刚想起来的,链接给你吧。
你还真是······ 刚找到了,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韵) 这是上下两阙的第七句,领格的作用是领起下文,这首词中,是一字领两句 例如: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柳永 八声甘州) “叹” 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姜夔 齐天乐) “正” 领格,应即领字;在单字作用上最为明确,因为单字不成一个概念,作用只是领起下文。 一字领两句,是说这一个字在句首,引出之后的两句。
上下阕,不要求相同! PS:不只有一字领两句;还有一字领一句、领三句、领四句。只是一字领两句最多! 所谓上一下四句,指的应该是下阙【(仄)仄平平仄】这一句!应该是说这一句如果要断句的话,应该这样划分,#/####。
2. 写宋词一般的格式和要求是怎样的
一字句的平仄 (1)多是虚字, 如:“难”、“故”、“但”、“正”、“又”、“渐”、“更”、“甚”、“乍”、“尚”“况”、“且”、“方”、“纵”等。
动词也有:“把”、“向”、“指”、“对”、“望”、“着”、“看”、“念”、“叹”、“标”、“料”、“想”、“怅”、“恨”、“怕”、“问”等。 (2)多是仄声,且多是去声。
二字平仄 (1)平仄或(第一字平,第二字仄)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平平式 如:“年年.如社燕,飘流泊翰海,来寄修椽。”
三字句平仄 (1)平平仄 如:“吹凉叶。”“人如削”、“凭闲久” (2)平仄仄 如:“佳丽地,南朝盛事准现?”“天且住”。
(3)仄平平 如:“鬓微霜”“玉川迷,路东西。” (4)仄仄仄 如“似梦里,泪泪滴” (5)仄平仄 如“汉江侧,月弄仙人佩声” 四字句的平仄 (1)平平仄仄 如:云南归雁、楼西飞雁 仄仄平平 如:楼锁轻烟、木落霜州 (2)仄平平仄——最普遍、常见(第三字必平) 如:汉家陵阙、江山如画、天南游客 (3)平仄平仄——也是常见的 如:遗踪何在、人在何处?枝上同宿 (4)平平仄平——也是常见的 如:从今又添、云窗静掩 五字句平仄 (1)五字律句平仄 即五言律诗平仄 仄仄平平仄 如: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 平平仄仄平 如: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平平平仄仄 如:玉阶空伫立 仄仄仄平平 如:独自莫凭阑 (2)五字拗句的常见现象 平仄仄平仄 如:明月几时有……起舞弄清影 仄平平仄平 如:有人楼上愁 露华浓湿衣 仄平平平仄 如:有深深良愿 望秦关何处 六字句平仄 (1)仄仄平平仄仄 如:莫厌悲歌笑语 我欲乘风归去 (2)平平仄仄平平 如:临分败笔题诗 伤心千里江南 (3)仄仄仄平平仄 如:晚雨未摧宫树 转使客情如醉 (4)六字句常见的两种拗句 仄平平仄平仄 如:晚来无限萧瑟 一时多少豪杰 平平仄仄平仄 如:西风万里无限 关河梦断何处 七字句平仄 (1)与七言律诗同 平平仄仄平平仄 如:平林默默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断续寒飐断续风,纵使古条似旧垂 仄仄平平平仄仄 如:楚客欲呵瑶瑟怨,那上少年今在否 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岸花零落鹧鸪啼,小窗和雨梦梨花 仄仄平平仄平仄(特殊格式)点点波间冷云照 (2)不合平仄常规的拗句 仄平仄仄仄仄仄 如:酒旗息鼓甚处市 仄平平仄仄平仄 如:露萤清夜照书卷 八字句平仄 (1)一字和七字句组合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如:度|绮燕流萤斗双语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2)二字句和六字句组合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如: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3)三字句和五字句组合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 如:芳草郊|灯明闲凌泞 九字句平仄 (1)三、六字句式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如: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如: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2)六、三句式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如: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如: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3)四、五句式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如:惟有林前|银炷照啼痕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如:野渡再横|杨柳得荫浓 十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如:最好是|一川应月光流渚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如:歌舞地|清天满目成秋苑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如: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十一字句平仄(最长的) (1)六、五句式平仄 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如:何人为写悲壮|吹角鼓城楼 (2)四、七句式平仄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如: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3. 写词有什么格式
词的格式也称牌。由于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所以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人们也将其称为词调。词与调,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
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
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宋词按照词谱写,每个词牌有其相应的词谱,而词谱规定了整首词的句子结构组成。
因此,词牌通常也决定词的平仄。除此之外,整首词的段数,句数,字数,是否押韵,在哪押韵,平声仄声的选择等等,都由其决定。
扩展资料
词的特征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
一般来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
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牌与题目用“·”隔开,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
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分片是由于乐谱的规定,是因为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
片与片之间的关系,在音乐上是暂时休止而非全曲终了。一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上下阕(片)像对联一样相对。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长短句也是词的别称。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6.词有时会不符合上述规律,因为早期是和着曲子写的,因此它最注重的还是与曲的配合。
7.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8.字声配合更严密。词的字声组织基本上和近体诗相近似,但变化很多,而且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
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在音乐吃紧的地方更须严辨字声,以求协律和美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词牌格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词(文学体裁)
4. 怎样写“词”,怎样写宋词,有什么格式吗
宋词有很多词牌,每个词牌有相应的词谱,写宋词必须按照词谱写。
词谱规定了整首词的句子结构组成,比如:一首词分为几段,每段多少句,每一句几个字,什么地方押韵,什么地方不押韵,每个字所在的位置应该是平声还是仄声,等等。看起来很复杂,因为宋词最开始是配乐演唱的,按照某一词牌写宋词就相当于按照一个谱好的曲子填入歌词,哪个地方应该是升调,那个地方是降调,哪个地方停顿,那个地方转折,都是有讲究的,不能随便填。
否则的话,就违背了词牌的原意,算不得正宗的填词。而且,词牌的平仄排列表现出的先天的韵律上就有一种隐约的情感倾向,如果你的词能够和词牌本身的情感倾向相符合,做到声意相谐,就算是很好的符合了填词的本意。
5. 宋词的写法
望速度采纳,O(∩_∩)O谢谢!希望您满意~词牌的意义在于规定词的格式,如下是菩萨蛮的准确格式⊙○⊙●○○▲⊙○⊙●○○▲ ⊙●⊙○△ ⊙○○●△ ⊙○○●▲ ⊙●⊙○▲ ⊙●●○△ ⊙○⊙●△ (○平●仄△平韵▲仄韵)宋·辛弃疾菩萨蛮(词牌) 书江西造口壁(本词的题目)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江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写诗写词要有好的韵律知识和文字功底(读读《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有帮助。
了解古诗词的韵律使用-平平仄仄那种),如果您想学写好的词,首先建议您去多读大词人们写的好词,如果要试着作一作,就得按照词牌规定来作。 古人的东西用于我们今天的时代不必非要套用他们的规格(字数须对等以应词牌),即便你用现代语言来做一首,也无妨,无韵无妨(但要通顺),无平仄无妨,只要有这份词情,再加上用心学习,将来你也会写好词的。
说不定你能开创新的词学也未可知,祝你成功。宋词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倚声”。
词别名“长短句”。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写一首宋词,要先选一个词牌,比如“如梦令”,“满江红”,或是“江城子”等等,选好词牌后,就按照词牌的平仄规则往里面填词就行了。
词牌你可以从网上搜出来。宋代最有特色的文学样式上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倚声”。词别名“长短句”,且音乐性是词的本质属性。
所以由此看来,1,你首先需要了解不同词牌的平仄押韵格律。2,你需要对常见的十三大辙音韵表有所了解。
3,多读一些宋词,看看成功的宋词是如何填的,为什么那样添。4,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文学艺术素养,达到文艺审美的地步。
这样,大概就可以写出美好的宋词了。最后,祝您创作顺利愉快。
6. 宋词有什么格式吗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
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①。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
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一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②(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③,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④,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
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二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
它很象一首诗,只不过是长短句罢了。例如: 渔歌子⑤[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如梦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双调的词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
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⑥。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
这样,字数相等的就象一首曲谱配着两首歌词。不相等的,一般是开头的两三句字数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换头"⑦。
双调词中最常见的形式。例如:踏莎行 郴州旅舍[宋]秦观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鹧鸪天(元溪不见梅)[宋]辛弃疾 千丈冰溪百步雷。
柴门都向水边开。 乱云剩带炊烟去, 野水闲将日影来。
穿窈窕, 过崔嵬, 东林试问几时栽? 动摇意态虽多竹, 点缀风流却欠梅。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赴新州)[宋]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 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 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 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 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 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 听金缕。 ("雁不到书成谁与?"依词律应作一句读。)
象《踏莎行》、《渔家傲》,前后两阕字数完全相等。其他各词,前后各词,前后阕字数基本上相同。
三叠就是三阕,四叠就是四叠。三叠、四叠的词很少见,这里就不举例了。
①这是根据《类编草堂诗余》所分小令、中调、长调而得出的结论。 ②万树《词律》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个"体"。
徐本立《词律拾遗》增加四百九十五个"体"。清代的《钦定词谱》共有二千三百零六个"体"。
③大中,是唐宣宗年号(公元847-859年)。 ④这是依照一般的说法。
⑤原名《渔父》。
7. 请教:宋词的格式写法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
一般来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
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牌与题目用“·”隔开,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
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分片是由于乐谱的规定,是因为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
片与片之间的关系,在音乐上是暂时休止而非全曲终了。
一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上下阕(片)像对联一样相对)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长短句也是词的别称。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6.词有时会不符合上述规律,因为早期是和着曲子写的,因此它最注重的还是与曲的配合。(蒙元时期,词与曲是两相和的,因为元曲与词差不多,只是曲没有阙,词有阙。)
7.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8.字声配合更严密。
词的字声组织基本上和近体诗相近似,但变化很多,而且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
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
在音乐吃紧的地方更须严辨字声,以求协律和美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