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面一个此字,下面一个言字怎么读
词典解释
訾 zī
部首笔画
部首:言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3
五笔86:HXYF 五笔98:HXYF 仓颉:YPYMR
笔顺编号:2121354111251 四角号码:2260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A3E
基本字义
1. 钱财:~算。
2. 估量,限度:“~粟而税”。
3. 希求:“不~重器”。
4. 古同“咨”,嗟叹声。
5. 古同“恣”,恣纵,狂放。
6. 姓。
详细字义
〈动〉
1. 衡量;计量 [measure]
息耗减损通于不訾。——《淮南子·原道》
訾功丈而知人数。——《吕氏春秋·知度》。注:“相也。”
訾相其质,足以比成事,诚可立而授之。——《国语·齐语》
2. 又如:訾粟(度量粟米);訾计(估量计算);訾相(衡量省视);訾省(计算、察核财物)
3. 考虑;希求 [consider;seek for]
心悁忿而不訾前后者,可亡也。——《韩非子》
不訾重器,毋訾衣服成器。——《礼记·少仪》
4. 又如:訾问(考虑、过问)
5. 放纵 [indulge]
离纵而跂訾者也。——《荀子·非十二子》
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淮南子》
〈名〉
1. 通“赀”。钱财 [property]
家訾累数巨万矣。——《史记》
以訾为骑郎。——《史记·张释之传》
以訾助边。——《盐铁论·击之》
2. 又如:訾用(资产财用);訾算(钱财数目。指买官的钱;用钱来计算);訾产(资产,财产)
3. 古地名 [Zi,an ancient place name]。在今河南省巩县西南
夏,四月,乙酉,单子取 訾。——《左传》
4. 疾病 [illness]
岁凶,庸人訾厉,多死丧。——《管子·入国》
5. 又如:訾厉(疾病,灾害)
6. 缺点 [defect]
故子之所刺于礼者,亦非礼之訾也。——《礼记·檀弓下》
7. 又如:訾缺(过错与缺失)
8. 姓。如:訾陬(复姓)
9. 另见 zǐ
訾 zǐ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言,此声。本义:毁谤,非议)
2. 同本义 [caluminate;slander]
訾,訾訾不思称意也。从言,此声。——《说文》
四制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礼记·丧服》。注:“口毁曰訾。”
不訾小忿。——《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公子沓訾之。——《吕氏春秋·审应》。注:“毁也。”
訾行者不容于众。——《淮南子·泛论》
诋訾今古。——《战国策·魏策》
故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淮南子·汜论训》
3. 又如:訾美(毁誉);訾怨(诽谤怨恨);訾病(提出他人缺失而加以讥评,非议);訾短(非议,诋毁)
4. 厌恶;极其讨厌并憎恶 [detest]
訾食者不肥体。——《管子》
5. 又如:訾食(厌食);訾怨(厌恨)
6. 指责 [blame]
夫名盛则责望备,实不副则訾咎深。——《新唐书》
7. 又如:訾戈(痛骂弋猎的人);訾咎(指责非难);訾屈(责骂)
8. 另见 zī
常用词组
1. 訾议 zǐyì
[discuss the failings of others;give a unfavourable criticism] 议论、指责人的缺点
无可訾议
2. 是什么意思,的拼音怎么写,怎么读
明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传教,为了学习中国的文字,便尝试采用他们国家的罗马字作为拼注汉字声韵的符号,这是中文以罗马字来拼注的开端。
罗马拼音的发音跟我们用的汉语拼音有点不一样——在罗马拼音里,e 读 A ;su 读 si ;si 读 xi ;r 是汉语拼音里的 l ;ti 读“七”;tu 的发音在“次”和“粗”之间;n 是鼻音,放在词末时起的作用相当于英语词末的ing,常常构成汉语拼音中ang、ing、eng、ong之类的发音。罗马音里的e是汉语拼音的ei,同样ke就是kei,以次类推,以e结尾的全部要读成ei,还有以o结尾的,比如ko就是汉语拼音里的kong,依此类推以o结尾就要把o念成ong,还有罗马音的shi在拼音里其实是xi,chi应念成qi,tsu念cu,hu在拼音里其实是fu,yu是you,最后罗马音里以r开头的都要念l,比如ra就念做la,等等。
中国大陆目前使用汉语拼音,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等也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
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中国大陆在此之前也使用罗马拼音。
目前一些使用罗马拼音的国家或地区: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和其他地区的部分海外华人等等。
3. 是什么意思,的拼音怎么写,怎么读
◎ 【与】【yǔ】〈动〉 (1) (会意。
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与”,从与,从舁( yú),共同抬起,与,给予。
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2) 同本义 [give grant;offer] 与,赐也,通作“与”。
——《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赠与(赠给);交与(交给);与人方便;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与虎添翼(给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给力量或才能很强的以助力,使其更强) (5) 交往;交好 [get along with;be friendly with] 孰能相与无相与。
——《庄子·大宗师》。释文:“犹亲也。”
生与来日。——《礼记·曲礼》。
按,犹交也。 (6) 又如:相与(彼此往来;相互) (7) 奖赏 [reward] 上以功劳与,则民战;上以《诗》《书》与,则民学问。
——《商君书》 (8) 又如:与奖;与津贴 (9) 帮助;援助 [help]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战国策·齐策》。
注:“犹助也。” 匈奴壤界兽圈,孤弱无与,此困亡之时也。
—— 汉· 桓宽《盐铁论》 (10) 又如:与助(赞助);与点(谓孔子赞赏曾点的想法。后用以指长者的赞助) (11) 随从;随着 [follow] 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
——《国语》 (12) 又如: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与世沉浮(随波逐流);与时偕行(变通逐时) (13) 合乎 [conform with]。如:与人(合乎民意者得人心);与地(凡合乎地道者,则得地利);与天(凡合乎天道者,则得天助) (14) 等候,等待 [wait]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 (15) 如:岁不我与 (16) 允许 [permit]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论语》 (17) 又如:与告(准假) (18) 交付,偿还 [pay]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 (19) 又如:与利息 (20) 亲近 [be friend with] 公先与百姓而藏其兵。
——《管子》 ◎ 【与】【yǔ】〈名〉 (1) 党与;朋党 [clique] 与,党与也。从舁从与。
与声。——《说文》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史记》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2) 盟国,友邦 [allied country]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
——《荀子》 (3) 又如:与国(盟国;友邦) (4) 类;同类 [kind] 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光节而已,少曲与焉。——《国语》 ◎ 【与】【yǔ】〈介〉 (1) 跟;和;及 [with;to] 与臣而将四矣。
——《战国策·魏策》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与城为殉。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如:这所房子与你刚才看过的那一所完全一样 (3) 为,替 [for]。
如:与我想想 (4) 离开 [from]。如:与世隔绝;与众不同 (5) 对于;于 [to] 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 【与】【yǔ】<连> 和;同 [and]。如:父亲与母亲;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成与不成,在此一举 ◎ 【与】【yǔ】〈助〉 (1)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
吗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 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 【与】【yù】〈动〉 (1) 参与 [take part in]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礼运·大同》 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蹇叔之子与师。
(与师,参军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4. 【龑】怎么读啊
请填写发言标题:(15字以内必填)
请填写发言内容:(200字以内必填)
龑
拼音:yǎn
部首:龙,部外笔画:5,总笔画:21;繁体部首:龙,部外笔画:4,总笔画:20
五笔86&98:UEGD 仓颉:YPMK
笔顺编号:41431251115151111134 四角号码:01804 UniCode:CJK统一汉字U+9F91
目录
• 基本字义
• 相关词条
• 基本字义
• 相关词条
编辑本段 龑 - 基本字义●龑
yǎnㄧㄢˇ
◎中国五代时南汉刘岩为自己名字造的字,义为“飞龙在天”。
English
、
◎highandbright
《康熙字典》 :
【亥集下】【龙字部】龑·康熙笔画:20 ·部外笔画:4
【篇海】於检切,音掩。高明之貌。 又【南唐书】南汉刘岩攺名龚,复攺名龑。古无龑,岩取飞龙在天之义创此名。龑音俨。
龑在古文中被看作是一种天空中飞的鸟兽,因古人对龙的崇敬和对这种鸟的敬意因此称这种鸟为龑,意为飞在天上的龙。
现多写简体的龑即龙&;天。不过由于此字是冷僻字,故很少有人能正确读出此字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