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繁星的主要内容怎么写
繁星春水》简介 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
《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
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
她在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三》里,还把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
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
同样是在《晨报副镌》上最先发表,不过《春水》的问世要比《繁星》晚三个月。 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的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
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纤柔,用清新秀丽的语言写成了《繁星》、《春水》两本诗集,并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一,哲理性强是《繁星》、《春水》的一大艺术特点。《繁星》、《春水》中,有许多诗都是蕴涵着深刻思想的哲理诗。
这些深刻的思想往往都是和诗中描绘的具体形象以及诗人深沉的思绪揉合在一起的,因而仍然具备着诗的情绪,有着诗的美感。 第二,纤柔是冰心诗歌的另一个显著特色。
冰心的诗,无处不表现出一种女性的纤柔。以她“满蕴着温柔,带着忧愁”的抒情风格,感情深沉浓烈地歌吟着纯着的爱,描绘着大自然的美;同时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某些社会丑恶现象的谴责。
第三,文字轻柔雅丽,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繁星》、《春水》中词句的运用仿佛信手拈来,处处透露着轻柔雅丽的风格。
《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
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
她在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三》里,还把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
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
同样是在《晨报副镌》上最先发表,不过《春水》的问世要比《繁星》晚三个月。 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的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
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时代背景 冰心作为五四时代的著名诗人,她的诗名是和《繁星》、《春水》连在一起的。
《繁星》共164首,《春水》182首,主要发表于1922年的《晨报副刊》上,小诗均无单独标题,只按序号编排。1923年两组诗歌先后结集,分别由商务印书馆和新潮社出版。
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冰心的小说和散文已经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和众多的赞誉,人们已经注意到,这个文坛新秀具有诗人的天份。
而她自己立意做诗,还是因为受到了《晨报副刊》的记者孙伏园的鼓励。他把冰心一篇饶有诗趣的杂感,分行放在诗栏里,使冰心受到极大鼓舞,决心打开自己心中文栏与诗栏的界线,专门做起了诗人,用诗的形式采探索人生。
冰心在后来回忆了自己当初写诗时的情景。在她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课上课下贪婪地读着各种书报,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记本的眉批上,这样做惯了,有时也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杂感和回忆写上去,日子多了,数量也就相当可观。
虽然大致不过三五行,但这三五行背后,总有些与亲身经历有关的事,看到这些字,便想起很亲切很真实的情景,舍不得丢掉。 这时她偶然在一本什么杂志上,看到郑振铎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连载,都是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三言两语。
她心里一动,觉得自己记在笔记本眉批上的那些三言两语,也可以整理一下,抄录出来。在抄的时候,她选择那些更有诗意的,更含蓄一些的,放在一起,因为是零碎的思想,就选了其中的一段,以繁星两个字起头的,放在第一部,命名为《繁星》。
当时的许多评论家也认为,冰心受了泰戈尔的影响。但也许说她在泰戈尔的启示下,发现了自己的诗才更准确些,真正的源头还在于她自己那些“零碎的思想”。
郑振铎的看法更全面一些,他认为,除了泰戈尔以外,冰心还受到了古典诗词上绝句、小令的影响。冰心10岁的时候就读了《论语》、唐诗,“发疯似的爱了诗”,看诗韵,学对对联,还在课外做了两首七绝,执拗地送给先生“改削改削”,深厚的诗词功底是她成功地创作小诗的原因之一。
另外当年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流传极广,对冰心的影。
2. 初中描写繁星的作文怎么写
参考网址:
繁星闪烁的夜
我家吃晚饭的时间比较晚,吃好时天空已经暗淡下来了。我独自一人在房间里翻看着作文书,笑得清凉,房间里充满了盛夏里柠檬草的味道,酸酸甜甜。不知道当时怎么想的,突然了解到自己好象没有多帮奶奶做过事,偶尔的帮忙,也会因为我的退缩,而在半途放弃,好吧,我承认,自己的确很懒,但是……我静默了一会儿,想到奶奶那弯弯的背影,心里不自觉的,涌起淡淡的悲哀。我放下手中的作文书,想了一会,便往厨房走去,此刻的窗外,星光点点,却仍有点黯淡的感觉,月亮还没有露出头,夜,显得异常邪魅,整个夜空,仿佛投入了黑暗的怀抱,只有星星,尚在挣扎。
刚走近厨房,就听到里面传来的水声,如同终年在海上漂泊的风一样,很轻很轻,却是带着琉璃般纯净的质感,平凡的水声竟是奇异地好听。
奶奶在洗碗。
她穿着围裙,饱含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嘴边的笑容很淡很淡,像是沉浸在回忆里了,奶奶的嘴角再次轻扬。
我悄悄地走过去,把手伸到奶奶的眼前,轻声道:“回神了啦,奶奶。”
“啊。”奶奶惊呼一声,一看是我,就恼怒又好笑地向我瞅了一眼。
那双历尽了沧桑的眼眸,此刻犹如繁星闪烁的夜一样,深邃广阔而耀眼。
我有点呆住了,“奶奶,你的眼睛很漂亮呢。”
“说什么呢。”带着笑意的声音缓缓传入我的耳边,奶奶无奈地摇了摇头,“岁月不饶人啊。”
岁月不饶人?我怔了怔,心里突然漫出一股奇异的感觉。
一看到还在哗哗流动的水声与还未洗干净的盘子,我笑着说:“呐,奶奶,今天我帮你洗碗吧。”
“呦,今天我们的小祖宗竟然来帮我洗碗了啊。”奶奶的幽默细胞真不是盖的,一惊一咋的表情做得像模像样。
我“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眯着眼道:“我也是个喜欢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好孩子啊。”
“是吗?”奶奶挑挑眉,就那么似笑非笑地看着我。
我嘟囔一声,现在的老人家,一个个都成精了啊。
“总之呢,今天的盘子,我包了。”未免奶奶再罗嗦,我一把拿起盘子,就开始洗起来。
奶奶半笑着,立在一旁,倒也不语。
水声依然哗哗流动,却像是在嘲笑我的笨手笨脚一样,变得刺耳。我皱皱眉,怎么洗个碗还那么难,看那如同泥鳅一样滑溜的盘子,我恼怒地瞪着眼,恨不得在上面射出几个洞来。
唉,算了,反正已经下定决心了,现在反悔,自己都要鄙视自己了。我耸耸肩,抗日战争还打了8年呢,我现在放弃,也太快了。
水声丁冬响,轻快而愉悦,我也哼起了小调,看着一个闪亮亮的盘子,别提有多愉快了,看吧,果然是“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古人的伟大眼光还是可靠的。
我舒口气,把最后一个盘子洗好后,打了个哈欠,转身时,竟发现,奶奶还站在一旁,嘴角的笑容很淡很淡。
我一时有点怔住,奶奶一直都在这?
“丫头,果然是,长大了啊。”奶奶的嘴角微微上扬,勾起漂亮的弧度,声音夹藏着欣慰与感动。
我走过去,拉住奶奶的手,突然发现,奶奶的手很凉很凉。
那是带着厚厚的茧子的手,交握在手上,是新奇的刺激与小小的疼痛感,我不由咧开嘴,笑得很甜。
夜空里,无数的星星眨着眼,月亮完全地露出了她神秘的脸庞,原本还是黯淡无比的天空,突然变得很耀眼,繁星闪烁的夜里我看见奶奶嘴角的笑容很浅很浅,眯起的双眼隐约有钻石般的光芒在闪动。
那天晚上我是笑着入睡的,梦里的柠檬草,很甜很甜,梦里的月亮,很圆很圆……
更多作文查询请详阅:
3. 你认为《繁星春水》写的怎么样
写得非常好,这首诗以母爱,童真,自然著称.母爱的至高无上,每一首小诗中母亲无处不在,她用每一首小诗,把母亲的美很真实的呈现在读者眼中.如文中写“母亲呵!敞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醉在你的怀里,只有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深刻的表现作者的母爱之情,而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以及她现在对童年的无比怀念“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诗歌多精短而警策,如醍醐灌顶,足以使那些昏聩的头颅猛醒. 她的精神和文学才能,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 如《春水》之一七四: 青年人! 珍重的描写罢, 时间正翻着书页, 请你着笔! 这是一首极富哲理的劝勉诗.诗歌开篇用呼告手法,采用倒装句式,劝勉青年人勤奋努力地学习,去“珍重的描写”自己的人生诗篇.不要懈怠,不要蹉跎.然后,用一拟人兼比喻的修辞手法点明原因,催人上进;因为“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啊!诗歌与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读到此,我们耳畔会油然响起古代那位哲人震聋发聩的警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而扬鞭催马自奋蹄,勤勉地去抒写辉煌的人生.。
4. 繁星的读书笔记如何写
繁星春水》有感
这是我完整地读过第一篇现代诗文,也是第一次读到冰心的作品,更是第一次读到《繁星春水》这篇动人的大作,读完之后,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忽然在我的脑子里晃动。
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我从小就听说的名字——冰心写的。在小的时候,家人天天跟我讲冰心奶奶的故事,可是我一直都没有机会看她的作品,那时的我还只懂得什么叫古诗,还不清楚现代诗的格律与古诗词的韵律有什么区别。有一次,我偶然看到了《繁星春水》这篇文章,我才知道现代诗比古代诗更生动上口,给人的情趣更高。在不知不觉中我便迷上了现代诗。不信,您就听我说一说《繁星春水》这篇文章吧!
我们先看一看这一段话:繁星闪烁着——深蓝的空中,何曾听得见他们的对话?
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短短的几句,却勾勒了一幅清幽、明丽、自然和谐的图画。而且,作者的想象力是这样的神奇美妙,那冷冷的夜空中无情感的星星尚能互相赞颂,作者十分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对“人类之爱”的追求。你们看一句这么短的诗,可以体现出一种这么伟大的精神,想必冰心奶奶在写时,必定苦心思考了一番。这还不算什么呢,你们再看这几句: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寥寥几句,赞扬了最崇高、最无私的母爱。她热诚赞美母爱。对母亲表示了由衷的感激之情。整体联想自然,读来委婉柔和。
在《春水》中,有那么一段令我久久不能忘怀。“春从微绿的小草里和青年说:‘我的光照临着你了,从枯冷的环境中创造你有生命的人格罢!’”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告诉人们革命胜利的曙光已经来临,人们应该热情地去迎接未来的美好的生活,创立自己辉煌的人生。这也是诗人革命乐观,热情精神的写照。
总之,我觉得冰心奶奶的诗是在茫茫夜空中闪耀着晶莹亮泽的星星,是散落在忘河之滨的点点小花,永远散发出沁人的馨香。
《繁星春水》这篇作品给我的汽笛很大,她告诉我人类对爱的追求,告诉我母爱的伟大,告诉我要乐观地对待人生。这些使我冰心奶奶这种伟大的精神和善良的品性所折服。
《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著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
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千的感慨。她的诗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能够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过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胜,那么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母爱,思母心切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爱的代名词,通过冰心我读懂了母爱。
此时的我,心潮澎湃,无法平静,万千感受,无法溢于言表。
5. 繁星七一怎么写
一、《繁星》七一原文如下: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二、相关延展:
1.《繁星》七一主题:歌颂母爱。
2.作者简介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3.简析:
母亲的爱,是伟大而慈祥的,让作者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忆。
她诗中的自然景象不是背景,而是一种糅合着自我意识在内的主体形象。你看,窗外飞进的一缕琴音犹如来自天外的仙乐;在久久不散的余音里,她的心与晚风中悠悠的树声、天幕里朗朗的月辉不知不觉地融和了。 在这种忘我的境界里,她体会到大自然无限的伟力;月夜,幼年的冰心偎在母亲怀里,静静地透过藤萝枝叶的间隙,眺望着如水的月光洒落在花园中,也洒落在母亲爱抚的话语里。 人与景交融得那么和谐,透出一种静穆的诗意;在暮色笼罩的古院旁边,在只剩一抹余辉的夕阳之下,这种诗意增添了苍凉的色彩,而在明媚的春色之中,圣洁的莲舟载着轻灵的梦想,则又使一切显得多么圆满!……诗人与自然结合得这样紧密,以至于我们无法分辨,她笔下的景色究竟是外在自然的人化,还是内在人格的景化?
6. 【巴金为什么写《繁星》
《繁星》写于1927年巴金赴法留学途中. 作品中三次写繁星,由于主观条件(年龄 阅历 心情)和客观条件(时间 地点 氛围)的不同,表现出的意境和感受就不同. 作者使客观景物染上自己的感情,又回转来化成了有情物,物与我融而为一,让人们从鉴物之情中,了解到散文抒情主人公——“我”之情. 第一次是在自家院子,卧看时,所见的天空有限,显得深而且远,因此有回到母亲怀里的感觉.第二次是在南京的菜园地,作者当时挣脱出了封建家庭的樊笼,来到大的天地中,接受了自然科学的知识,因此觉得星星很亲切,光明无所不在.第三次是在海上,船动星移,追引起梦幻之感.去国之际,对未来有种种设想,又有淡淡的乡愁,不由又回忆起童年来了. 情深寓在景中,淡淡的,把握不定而又是可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