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妙答一字诗怎么写
1、一字诗 清 陈沆
一帆一桨一渔舟, 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因诗中含有十个“一”,所以叫“十个一古诗”。
2、“一”字诗 清代女诗人 何佩玉
一花一柳一鱼矶,
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中一寺,
一林黄叶一僧归。
3、纪晓岚亦吟过一首一字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连用十个一字,文句清爽,琅琅上口,描绘出一幅恬静的渔舟晚景,却无累赘之感。
4、元代有人写过一支散曲《“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写人生的凄苦:“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
2. 用菱藕造句怎么写
芙蓉影破归兰浆,菱藕香深写竹桥!!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曹雪芹撰大观园藕香榭联[注释]①芙蓉:指水芙蓉,即荷花。②兰桨:木兰制的桨,这里用来代指小船。
③榭:设在高台上的木构建筑物,有顶盖、楹柱,无墙壁,供游观望远,宴饮游息或歌舞娱乐之用。[鉴赏] 藕香榭这副楹联也是大观园中比较精采的风景佳制。
让我们先看风景描写,再来品析联意。 《红楼梦》第38回写道:“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
藕香榭的柱上挂的是黑漆嵌蚌的对子,云:“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上联遣词造句妙绝。
一个“破”字尤其传神,把水中倒映的荷花影破,方知小船归来这一景致极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颇具神韵。如按常规去描写,则是“兰桨归时遂影破”,则句显平淡无奇。
由影动再写到行船,较之由行船再写到影动,其意境、情趣实有高下。 下联在炼字上别具匠心,尤以“香”“深”“写”三字独见工夫,一般人都只是说荷花香,这里言“菱藕生香”,思绪更见开阔;“深”示景致独幽,有深度,有距离之感;“写”即“画”之意,说的是此处架着一竹桥,语句风趣活泼,富于诗情画意。
全句的意思是说,竹桥架于幽深而散发着香味的菱藕的水面上,恰如写画而出。全联动景静景,如画如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各具其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无限美好的情趣,读罢令人怡然。
3. 请问二郎神的牌位怎么写
二郎神的牌位:
清源妙道护崇密真君川蜀大地威灵显化天尊
“二郎神是土族地区供奉的神灵。在民和县中川朱家村,曾修有二郎神庙,牌位‘清源妙道护崇密真君川蜀大地威灵显化天尊’。据传,甘肃河洲一带的脚户进四川跑买卖,为了逢凶化吉,崇信二郎神,从四川偷来二郎神牌位,修庙供奉。1928年,西北发生战乱,二郎神庙遭火焚。朱家八户民众将二郎神牌位从河洲迁来,用柏木雕像,供在村庙。至今,当地人仍称二郎神为‘河洲底底’(底底:本是土语对爷爷的称呼,此处为神)。从土族传统的节日‘纳顿’开始之日起,二郎神被请至三川各村庙,供奉香火,直到农历九月十五日最后一个朱家‘纳顿’结束,才被请回本宗庙。同仁县土族也信奉二郎神,将二郎神与山神供在一个庙里,农历六月举行传统节日‘鲁若’时,法师请求诸神护佑人畜兴旺。又传,二郎是很早以前朝廷派到此地的一位名将,因治理地方有功,死后人们为其塑像,供奉敬仰”。
4. 用菱藕造句怎么写
芙蓉影破归兰浆,菱藕香深写竹桥!!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曹雪芹撰大观园藕香榭联[注释]①芙蓉:指水芙蓉,即荷花。②兰桨:木兰制的桨,这里用来代指小船。
③榭:设在高台上的木构建筑物,有顶盖、楹柱,无墙壁,供游观望远,宴饮游息或歌舞娱乐之用。[鉴赏] 藕香榭这副楹联也是大观园中比较精采的风景佳制。
让我们先看风景描写,再来品析联意。 《红楼梦》第38回写道:“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
藕香榭的柱上挂的是黑漆嵌蚌的对子,云:“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上联遣词造句妙绝。
一个“破”字尤其传神,把水中倒映的荷花影破,方知小船归来这一景致极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颇具神韵。如按常规去描写,则是“兰桨归时遂影破”,则句显平淡无奇。
由影动再写到行船,较之由行船再写到影动,其意境、情趣实有高下。 下联在炼字上别具匠心,尤以“香”“深”“写”三字独见工夫,一般人都只是说荷花香,这里言“菱藕生香”,思绪更见开阔;“深”示景致独幽,有深度,有距离之感;“写”即“画”之意,说的是此处架着一竹桥,语句风趣活泼,富于诗情画意。
全句的意思是说,竹桥架于幽深而散发着香味的菱藕的水面上,恰如写画而出。全联动景静景,如画如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各具其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无限美好的情趣,读罢令人怡然。
5. 道教所指的妙道代表什么意思
什麽是妙道?浅而言之,就是日常所行之道,我们天天所用的道、所行的道、所经过的道,都是很妙的。若不注意去研究它,便不知它的妙处。若注意去研究它,那麽无论什麽,都是妙,妙不可言。譬如,我们日常所用的东西,是从什麽地方来的?来处很妙。又怎样去?去处也很妙。总之,都是妙道。
我们一天所遇到的境界,这就是妙道。好像不吃饭肚子饿,为什麽要饿?这就是妙。吃东西就饱了,这也是妙。乃至穿衣服,或是喝茶,都是一样的妙。如果不妙的话,为什麽要去用它?就算用它之后,也不会长久,只是暂时而已。你说这不是妙吗?
有人说:「啊!这个道理,谁都懂。」可是你所懂的是皮毛而不究竟,妙处就不知道了。为什麽想吃好东西?这是个妙。为什麽想穿好衣服?这是个妙。为什麽想住好房子?这是个妙。
妙的意思,就是不太明白它,不太了解它。换言之,明白了就是妙,不明白就是不妙。好像三步一拜的行者,在大路拜时,裤子破了,不能遮体。这时,在路边就出现一条裤子!这是个妙。有人用玻璃瓶打他们却打不中,这也是个妙。讲起妙的意思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