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苦参是什么药材
【别 名】:苦骨(《纲目》)、川参(《贵州民间方药集》)、凤凰爪(《广西中兽医药植》)、牛参(《湖南药物志》)。苦参,又名:苦识、水槐(《本经》)、地槐、菟槐、骄槐、白茎、虎麻、岑茎、禄白、陵郎(《别录》)、野槐(《纲目》)、山槐子、白萼。苦以味名,参以功名,故名苦参。
【处方名】:苦参、炒苦参、苦参炭。处方中写苦参指生苦参。为原药材去杂质及芦头和须根,洗净晒干,切片入药者。炒苦参为苦参片用麸炒至微黄入药者。苦参炭为苦参片用武火炒至外面焦黑,里面焦黄,存性,而后入药者。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根和种子有毒。人中毒后出现以神经系统为主的症状,有流涎、呼吸和脉搏加速、步态不稳,严重者惊厥,因呼吸抑制而死亡。牛、马食干根45克以上,猪、羊15g以上均可出现中毒,主要有呕吐、流涎、疝痛、下痢、精神沉郁、搐搦和痉挛。马中毒死亡前还有出汗、体温下降、呼吸浅慢、心律不齐等[A-8][237]物LD50.18g/kg,中毒后先出现中枢神经抑制,然后间歇性抖动和惊厥,进而中枢深圭抑制,呼吸麻痹,数分钟后心眺停止死亡。人口服10g干根的水煎剂即有镇静催眠作用,已临床应用[239]。根还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炎。
【应用】
1. 用于湿热下痢,黄疸,赤白带下,**瘙痒等症。常与黄柏、龙胆草等合用。
2. 用于周身风痒,疥疮顽癣,麻风等症。常与赤芍、地黄、白藓皮等同用;用于麻风,常与大枫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4.5~9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注意事项】本品苦寒伤胃、伤阴,脾胃虚寒及阴虚津伤者慎用。反藜芦。
2. 苦参是什么样的植物,它有什么药效
苦参 【英文名】:Lightyellow Sophora Root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根。
苦参为多年生草本或灌木,高1.5—3米。主根圆柱形,长可达1米,外皮黄色。
单数羽状复叶,长20一25厘米;小叶l5—36,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很少椭圆形,长3—4厘米,宽1.2—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背面有平贴柔毛。总状花序顶生,有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花冠淡黄色,旗瓣匙形,翼瓣无耳。
荚果长5—8厘米,种子间微溢缩,呈不显明的串珠状,疏生短柔毛,有种子1—5颗。花果期6—9月。
各地野生,生于向阳山坡草丛中和山麓、郊野、路边、溪沟边;南北各省均有分布。 根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治疗湿热、黄疽、痢疾、肠炎、皮肤瘙痒等症;茎皮纤维可织麻袋。
【功 效】:清热,燥湿,杀虫。 【主 治】:治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脱肛,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疮湿痒,瘰疬,烫伤。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无毒。”③《本草从新》:“大苦,大寒。”
入肝、肾、大肠、小肠经、膀胱、心经。①张元素:“少阴肾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胃、大肠、肝、肾四经。”③《本草新编》:“入心、肺、肾、大肠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者忌服。《医学入门》:“胃弱者慎用。
《本草经疏》:“久服能损肾气,肝、肾虚而无大热者勿服。 【药物配伍】:《本草经集注》:“玄参为之使。
恶贝母、漏芦、菟丝子。反藜芦。”
配荆芥,祛风燥湿;配木香,行气止痛、清热燥湿;配黄柏,清热燥湿;配黄连,清热湿热;配茯苓,清热利尿。 【别 名】:苦骨(《纲目》)、川参(《贵州民间方药集》)、凤凰爪(《广西中兽医药植》)、牛参(《湖南药物志》)。
苦参,又名:苦识、水槐(《本经》)、地槐、菟槐、骄槐、白茎、虎麻、岑茎、禄白、陵郎(《别录》)、野槐(《纲目》)、山槐子、白萼。苦以味名,参以功名,故名苦参。
【处方名】:苦参、炒苦参、苦参炭 处方中写苦参指生苦参。为原药材去杂质及芦头和须根,洗净晒干,切片入药者。
炒苦参为苦参片用麸炒至微黄入药者。 苦参炭为苦参片用武火炒至外面焦黑,里面焦黄,存性,而后入药者。
【商品名】:苦参。以根条均匀、不带疙瘩头、干燥、皮细无须根者为佳。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种子(苦参实)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我国各地皆有分布。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秋采收,以秋采者为佳。挖出根后,去掉根头、须根,洗净泥沙,晒干。
鲜根切片晒干,称苦参片。 【拉丁名】:药材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 原植物 Sophora flavescens Ait. 【炮制方法】:拣净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泥土,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雷公炮炙论》: “凡使苦参,先需用糯米浓泔汁浸一宿,上有腥秽气并在水面上浮,并须重重淘过,即蒸,从巳至申出,晒干细锉用之。”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生药材鉴定】:干燥根呈圆柱形,长10~30厘米,直径1~2.4厘米。表面有明显纵皱,皮孔明显突出而稍反卷,横向延长。
栓皮很薄,棕黄色或灰棕色,多数破裂向外卷曲,易剥落而显现黄色的光滑皮部。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粗纤维状。
横断面黄白色,形成层明显。气刺鼻,味极苦。
苦参片为斜切的薄片,形状大小不一,斜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5厘米,宽1~1.5 厘米,厚约2~5毫米。质坚硬,切面淡黄白色,有环状年轮,木质部作放射纹。
以整齐、色黄白、味苦者为佳。全国各地均产,以山西、湖北、河南、河北产量较大。
显微鉴定: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皮层狭窄。
韧皮部散有纤维束,纤维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不均匀木化增厚;射线较宽而明显,几达至木栓层形成不成环。木质部导管放射状排列;木纤维束也为晶纤维。
粉末:淡黄色。①淀粉粒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4-22μm,脐点裂缝状,大粒层纹隐约可见;复粒由2-12分粒组成。
②纤维细长,平直或稍弯曲,直径11-27μm,壁甚厚,非木化,孔沟不明显,胞腔线形。纤维束周围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不增均匀木化增厚;草酸钙方晶类双锥形、菱形或多面形。
③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7-126μm,具缘纹孔排列紧密,有的数个纹孔口连接成线状。也有网纹导管。
④薄壁细胞类圆形或类长方形,壁稍厚,有的呈不均匀连珠状,非木化,纹孔大小不一,有的集成纹孔域,有的胞腔含细小针晶。⑤木栓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有纹孔呈断续状,表面有不规则细裂纹。
另偶见石细胞。 【中药化学成分】:根含多种生物碱(1%-2.5%),以d-苦参碱(d-matrine)及d-氧化苦参碱(d-oxyma-trine) 为主,两者含量之比,因产地不同差别很大,我国东北产苦参中氧化苦参碱含量较多。
另含微量d-苦参醇碱(d-sophoranole)、l-臭豆碱(l-anagyrine)、l-甲基金雀花碱(l- methylcytisine)、l-野靛叶碱(l。
3. 苦参是什么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
【别 名】:苦骨(《纲目》)、川参(《贵州民间方药集》)、凤凰爪(《广西中兽医药植》)、牛参(《湖南药物志》)。苦参,又名:苦识、水槐(《本经》)、地槐、菟槐、骄槐、白茎、虎麻、岑茎、禄白、陵郎(《别录》)、野槐(《纲目》)、山槐子、白萼。苦以味名,参以功名,故名苦参。
【处方名】:苦参、炒苦参、苦参炭。处方中写苦参指生苦参。为原药材去杂质及芦头和须根,洗净晒干,切片入药者。炒苦参为苦参片用麸炒至微黄入药者。苦参炭为苦参片用武火炒至外面焦黑,里面焦黄,存性,而后入药者。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根和种子有毒。人中毒后出现以神经系统为主的症状,有流涎、呼吸和脉搏加速、步态不稳,严重者惊厥,因呼吸抑制而死亡。牛、马食干根45克以上,猪、羊15g以上均可出现中毒,主要有呕吐、流涎、疝痛、下痢、精神沉郁、搐搦和痉挛。马中毒死亡前还有出汗、体温下降、呼吸浅慢、心律不齐等[A-8][237]物LD50.18g/kg,中毒后先出现中枢神经抑制,然后间歇性抖动和惊厥,进而中枢深圭抑制,呼吸麻痹,数分钟后心眺停止死亡。人口服10g干根的水煎剂即有镇静催眠作用,已临床应用[239]。根还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炎。
【应用】
1. 用于湿热下痢,黄疸,赤白带下,**瘙痒等症。常与黄柏、龙胆草等合用。
2. 用于周身风痒,疥疮顽癣,麻风等症。常与赤芍、地黄、白藓皮等同用;用于麻风,常与大枫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4.5~9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注意事项】本品苦寒伤胃、伤阴,脾胃虚寒及阴虚津伤者慎用。反藜芦。
苦参为多年生草本或灌木,高1.5—3米。主根圆柱形,长可达1米,外皮黄色。单数羽状复叶,长20一25厘米;小叶l5—36,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很少椭圆形,长3—4厘米,宽1.2—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背面有平贴柔毛。总状花序顶生,有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花冠淡黄色,旗瓣匙形,翼瓣无耳。荚果长5—8厘米,种子间微溢缩,呈不显明的串珠状,疏生短柔毛,有种子1—5颗。花果期6—9月。各地野生,生于向阳山坡草丛中和山麓、郊野、路边、溪沟边;南北各省均有分布。 根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治疗湿热、黄疽、痢疾、肠炎、皮肤瘙痒等症;茎皮纤维可织麻袋。
4. 苦养心 甘伤心什么意思
苦养心我理解的就是 吃点苦的东西 对心脏有好处,当然吃多了伤心。
甘伤心。。我感觉这句话有问题啊。
望闻问切 中 :
1.酸养肝,但是过酸则伤肝。如醋酸,每天吃点酸作料就好,不要多吃。
2.苦养心,苦味的食物可以泄心火,特别是苦瓜。
3.甘养脾,甜味的食品养脾,比如各式各样的水果。
4.辛伤肺,辛辣的食品少吃,如果离不开辣椒,则需要控制在每天最多只能吃一次。
5.咸养肾,盐是养肾的,但是过咸则伤肾,每天吃盐控制在6g以内就好。
不管什么吃多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