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乘法解诀怎么写
我学会乘法在三年级的时候,我学会了乘法,在三年级的时候,我学会了乘法,乘法就是加法的简便计算.我发现乘法非常实用,也非常简便.因为是加法就是加法的简便计算.我发现乘法非常实用,也非常简便.因为如果是加法,那还要一个一个数的加,万一是算到100个100,那得多久才能算完呀!而用了乘法,那就只需要直接100乘100等于10000就可以了. 就像有一次,我们一起去超市买生活用品,我们买了6支牙刷,每支9元,这时候爸爸突然问我;“儿子,你知道这些牙刷一共多少钱吗?”我思考了一下说:“一共54元.”“那把你的算法讲给我听一下.”“我是利用了我们教的乘法口诀表,六九得五十四才得出来的.”由此可见,乘法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的很广泛. 还有一次,爸爸又让我做了一道有一点难的题目,就是问我一加二加三加……这样一直加到100是多少?于是我就从1一直加,可过了好一会儿,我还没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5666135有算完.爸爸走过来对我说:“其实不需要这么麻烦,只需要先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于101,看看1加到100一共有多少个101,然后再一乘,就能知道得数了.”我听了爸爸的这一番话,我马上开始了计算,一共有50个101,50乘101等于5050.所以1一直加到100等于5050. 所以从这里能看出,乘法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还是很广泛。
2. 写诀有什么要求
文字定四声,分平仄,是南朝沈约开始干的。他把文字读音的清、浊、升、降、短五韵中以清韵为上平声,浊韵为下平声,升韵为上声,降韵为去声,短韵为入声。其中上平下平为平声,上去入三声为仄声。从那时以来,凡写作韵文者,莫不以它为准绳,其后虽经过一些变化,但自宋刘渊编定的诗韵(世称平水韵)问世以来,一直沿用至今,所有写作旧体诗词和对联用的平仄声律都依照它。它分上下平各十五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共一百零六韵。我们手上拿了它,想知什么字是平,什么字是仄,翻开一看,凡入东、冬、江、支、微、鱼、虞、齐、佳、灰,真、文、元、寒、删、先、萧、肴、豪、歌、麻、阳、庚、青、蒸、龙、侵、覃、盐、咸等三十个平声韵的字都是平声,其余七十六韵都是仄声。
你如果没有诗韵在手时怎么办呢?可用下列三个办法来分别字的平仄。(1)根强《康熙字典》分四声的歌诀辨声划分。歌诀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即平声字声音舒长而响亮,如东、风等,上声字声音上扬而重浊,如董、总等,去声字声音轻轻送出,分明而尾长,如仲、用等,入声字音节极短,甫发即收,如欲、六等。这虽不很科学,但能这样分清字的读音,可掌握多数字的平仄了。(2)用分韵撮要办法,以四声为序,顺口押下去,如东、董、冻、笃,江、讲、绛、觉,支、纸、置、节,鱼、雨、御、月、佳、解、介,萧、小、笑,先、铣、线、屑,英、影、应、益,兼、检、剑、劫。。等,凡第一字平声的都能押下去,顺序为平上去入声,三音的为平上去声,第一音是平,其余都是仄了。凡以仄声字为第一音是押不下去的。如以巧、马、敬、送等起押都不行。(3)查《辞源》,它给每个字都注明某声、某韵,一查就字字分明。同时要注意多音多义、异音异义的恶、兴、胜、应、徵、。。和异音不异义的看、望、患、忘、听。。等字的区别。这些在诗韵词书都注明,留意就行了。我们能掌握上面说的几种区分文字平仄的方法,任何字的平仄都难不倒了,都不会错用了。再要注意的,你所用的韵书,以上面说的一百零六韵为准,新编的仄韵以现代汉语为标准,相差很远,不合此用。
其次,说说平仄的排列。它的一般规律是平仄相间和相同一联中不能全平或全仄,像死水一潭,必须按格律排列清楚,读起来有起伏,有声势,音韵才和谐。口诀中又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因为一三五是奇位字不影响整句音节的流畅,二四六偶位字是决定音节的关键字眼,我想平仄歌诀可改为:“平对仄,仄对平,相间二、三换仄平,可平可仄一三五,偶位句末定要明”,是比较准确些。两句以上的长联,合于某言句式就以某言句式声律为准则。其中要注意两点:(1)凡两句以上的联语,上联首句宜平收末句末宜仄收,多句的上联除末句仄收外,上文各句都可平收,或间句平仄收,亦可单以句末字计平仄,句末平仄颠倒交替,即前人称为仄顶仄,平顶平,这样才有利于呼起下文,使语气雄壮有力,古今名联大都如此。(2)对联上联末字宜仄,下联末字宜平,是格律所定,但在思想内容与形式不能统一时,亦可倒换平仄。还有的不讲平仄,例如孙中山的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上联是因,下联是果,只能这样语气才顺。长沙岳麓书院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此是顺序和连贯关系,倒转则连贯断,不成为文。以上都是声律的变格,都是以内容决定形式的。
此外,对联中一些特殊的字、词对偶,可以不拘平仄。主要有(1)同字相对。(2)专有名词相对。(3)文言虚词相对。(4)成语、熟句相对。(5)用字技巧奇险的字相对。例如五·四运动商店罢市门联:“学生一日不释;商店一日不开”。中三字相同。另举一人名谐联:“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我亦无忌;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因为专有名词是固定的,不能削足适履。
最后谈一谈孤平和拗句的补救问题。五言七言对联原出于律诗,为了语气的抑扬起伏,音节和谐,在调平仄上和诗一样,大忌犯孤平。所谓孤平是指五、七言的平收句(一般是对尾)中除了末尾一平声字外,只得一个平声字(七言第一字不算),如:“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仄仄平”,和“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都叫做犯孤平。但在仄收句中(一般是对首)虽只有一个平声字,如:仄平仄仄仄和仄仄仄平仄仄仄,不算是孤平,只算为拗句。这种孤平和拗句都应补救。补救办法:只要犯一、三、五不论,改为要论就行。如上面孤平的举例中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一定要用平声字,不能可平可仄。但遇到词意关系没办法改变时,必须于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改用平声字来补救,不能疏忽的。拗句五言的第一、三字,七言的第三、五字,任意调一个平声字都可算合于格律;这种办法叫拗救。补救了就不算毛病了。
3. [求助]玄霄凝心诀的口诀怎么说
是凝冰诀~
另外~我确定这段没有口诀~请看仙四这部分的对话~
玄霄:……无论如何,你气色如常,应可修炼我所创的“凝冰诀”,这虽然只是心法,并不能使功力一日千里,但时日久了,便可固你根基,令你修行事半功倍。
云天河:真的吗?听起来像是很厉害~
玄霄:你先记下口诀——
玄霄:不错,你心无杂念,学来倒不费力。
云天河:真的耶!说不出哪里不一样了,可就是觉得全身很舒畅。
在口诀的部分~直接空下来了= =
我开了游戏去看的~确实没有……
4. 二年乘法口决怎么写呀
1*1=1
1*2=2 2*2=4
1*3=3 2*3=6 3*3=9
1*4=4 2*4=8 3*4=12 4*4=16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1*6=6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
1*7=7 2*7=14 3*7=21 4*7=28 5*7=35 6*7=42 7*7=49
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
1*9=9 2*9=18 3*9=27 4*9=36 5*9=45 6*9=54 7*9=63 8*9=72 9*9=81
口诀表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一七得七 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
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八八六十四
一九得九 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 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 七九六十三 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