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板支座负筋在图纸上怎么表示
板支座负筋在图纸上表示方法如图:支座有负筋,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负弯矩的钢筋,俗称担担筋。
梁支座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有贯通与非贯通之分。一般结构构件受力弯矩分正弯矩和负弯矩,抵抗负弯矩所配备的钢筋称为负筋,,通常指板、梁的上部钢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构造钢筋习惯上也称为负筋。
当梁、板的上部钢筋通长时,大家也习惯地称之为上部钢筋。端支座负筋和中间支座负筋就是梁两端的和中间的钢筋。
扩展资料:计算方法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钢筋长度 = 本跨净跨长/ 3 + 锚固(相邻两跨都有负筋时取长跨净跨长/ 3 +锚固);第二排钢筋长度 = 本跨净跨长 / 4 + 锚固(相邻两跨都有负筋时取长跨净跨长/ 4+锚固)。注:1、锚固长度同梁上部贯通筋锚固;2、当梁的支座负筋有三排时,第三排钢筋的长度计算同第二排。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钢筋长度 = 2 * Ln/3 + 支座宽度;第二排钢筋长度 = 2 * Ln/4 + 支座宽度。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支座负筋。
2. 梁支座负筋在图纸上如何表示
一共6根钢筋,平法表示,是在支座上方用原位标注:2Φ16+2Φ14/2Φ12 。
其实这样配筋不如就一排2Φ16+2Φ20 或一排 2Φ16+2Φ18。在结构施工板图中有标注,在11G101-1图集中也有标注。
这叫负弯矩筋,在板面上布置。标注:Φ 8@150mm 即:(直径)8(mm)@(等距离)150(mm)。
拓展资料梁支座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有贯通与非贯通之分。一般结构构件受力弯矩分正弯矩和负弯矩,抵抗负弯矩所配备的钢筋称为负筋,,通常指板、梁的上部钢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构造钢筋习惯上也称为负筋。
当梁、板的上部钢筋通长时,大家也习惯地称之为上部钢筋。端支座负筋和中间支座负筋就是梁两端的和中间的钢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支座负筋。
3. 板钢筋表示方法
原发布者:聚文惠
钢筋表示方法
钢筋表示方法一、箍筋表示方法:⑴φ10@100/200(2)表示箍筋为φ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⑵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φ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⑶φ8@200(2)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⑷φ8@100(4)/150(2)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3Φ22,3Φ20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下部钢筋为3Φ20。⑵2φ12,3Φ18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下部钢筋为3Φ18。⑶4Φ25,4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下部钢筋为4Φ25。⑷3Φ25,5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下部钢筋为5Φ25。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2Φ20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⑵2Φ22+(4Φ12)表示2Φ22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⑶6Φ25 4/2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⑷2Φ22+ 2Φ22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G2φ12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⑵G4Φ14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⑶N2Φ22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⑷N4Φ18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4Φ25表示只有一排主筋,⑷支座有负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