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非观指的是什么
是价值观的核心。 庄子的是非观
儒墨之是是非非,争论不休,就庄子来看,是没有必要的,「莫若泯除是非,照之於天」。而庄子化解儒墨是非之争所提的是非观,其要点有∶
A、就名言层次来看,是与非是相对的概念,有是就有非,有非就有是,没有绝对的是,也没有绝对的非。而且,是与非这对概念,也具有排中性,没有又是又非。
B、是非的判准都来自於个人自己,合於我的,就是是,不合於我的,就是非,没有公是公非。
C、是是非非的仲裁是不可能的。既然彼之是与我之是,无法仲裁,争是争非,又有何意义呢?
D、中止是非判断,「休乎天钧」,从根解除是非之争。
以下逐一解释庄子的观点。
就是非之名言层次来看
是与非,就名言的层次,亦即就语言的层次来看,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庄子云,「因是因非,因非因是」。人类的语言概念,系於画界线之中,成就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的画界线之下,区分概念之彼此,这是人类语言的限制之所在。因此,在画下「是」的界线之同时,也画下「非」的界线,在「是」的界线之外,就是「非」的领域。其区分,一是主动的画界线,成就了「是」的概念,一是被动的画界线,成就了「非」的概念,此即所谓「因是因非」。反之亦然,画下「非」的界线之同时,也画下「是」的界线,此即所谓「因非因是」。
成玄英疏云,「因非而是,则无是矣;因是而非,则无非矣。」(《庄子集释》,页67)成玄英进一步论断,「是」乃因「非」而成就「是」的判断,因此没有真正的「是」。同样的,「非」也因「是」而成就了「非」的判断,因此没有真正的「非」。没有真是真非,儒墨之争乃是无意义之举。
2.1.A. 或曰,落实到是非的内容来看,是与非之间,也有彼此共是共非的交集处,并非如语言层次的截然二分。对此,可以用德国社会哲学家韦柏(Max Weber)的理想型(Ideal Type)模式来解疑。如就儒墨之争来看,所争之点可以不断的剥落有交集之处,最后所争就会回到思想系统的源头,而墨家主张爱无差等,儒家则主张亲亲而仁民,爱应有差等,如是,儒墨之争,就成为是非截然两分的争辩。
2.1.B 语言概念在不断的画界线之下,成就此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亦即成就此概念之自身。就休姆〔David Hume〕的经验主义路线或康德的先验哲学来看,此画界线的活动其实就是归位的活动,将感觉与料〔sense data〕归位到不同的主体,或归位到同一主体的不同部位。
就是非之判准来看
庄子云,「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郭象注云,「可於己者,则谓之可。不可於己者,即谓之不可。」(《庄子集释》,页70)探讨是非成立的判准,即是探讨是非的界线画出来的依据。可与不可皆出於我,是则是非界线的画出,就是出於画界线的我,换言之,是非之判准就在我这个个人,我认为对的就是「是」,我认为错的就是「非」。
推而广之,我有一是非,彼亦有一是非,人人各有一是非。如是,人人各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各有不同的价值系统,因此是非只有主观的是非,没有客观的是非。既然没有公是公非,儒墨又有何好争的呢。
就是非之仲裁来看
庄子云,「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如引入第三人来仲裁,第三人的是非立场,庄子以穷举法,胪列四种可能性,一是观点同乎彼而异乎此,二是观点异乎彼而同乎此,三是观点同乎彼也同乎此,四是观点异乎彼也异乎此。
2. 是非这样的词语仿写
拔帜易帜 帜:旗帜;易:换。
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 不教之教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
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长亭短亭 古时设在路旁的亭舍,常用为饯别处。
也指旅程遥远。 出尔反尔 尔:你;反:通“返”,回。
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大错特错 完全错了。 大谋不谋 具有远大谋略的人,表面上好像看不出谋略。
大书特书 书:写。大写特写。
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待理不理 要理不理。
形容对人态度冷淡。 当断不断 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当着不着 指应该做的事不做,而不该做的事却做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 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
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得步进步 已进了一步,还要向前进一步。
比喻野心大,贪心永不满足。 得寸则寸 得到一寸就是一寸。
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 得过且过 且:暂且。
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
好说歹说 形容用各种理由或方式请求或劝说。 花说柳说 形容说虚假而动听的话哄人。
混应滥应 指随便答应别人的请求。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封建礼教认为,女子出嫁后,不论丈夫好坏,都要永远跟从。
见怪不怪 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
剑及屦及 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将错就错 指事情已经做错了,索性顺着错误继续做下去。
将机就机 利用顺便的机会。 将计就计 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
将心比心 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解铃系铃 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今月古月 指月亮古今如一,而人事代谢无常。 进旅退旅 旅:共,同。
与众人一起进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
就事论事 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现常指仅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孤立、静止、片面地议论。
旧雨今雨 原意是,旧时,每逢下雨宾客也来,而现在一遇雨就不来了。后以“旧雨新雨”代指老友新交。
屦及剑及 屦:鞋;及:赶上。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比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 立人达人 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
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 买空卖空 买卖双方都没有货款进出,只就进出之间的差价结算盈亏。
也用来比喻政治上招摇撞骗的投机活动。 南阮北阮 指聚居一处而贫富各殊的同族人家。
南枝北枝 南枝向暖,北枝受寒。比喻彼此处境的苦乐不同。
念兹在兹 念:思念;兹:此,这个。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七事八事 形容事情多而杂乱。 骑驴觅驴 骑着驴去找别的驴。
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称心的工作。现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 骑马找马 骑着马去找别的马。
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称心的工作。现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 求仁得仁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
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人云亦云 云:说;亦:也。
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说怎样就怎样,不能更改。 似懂非懂 好象懂,又好象不懂。
随乡入乡 到一个地方就按照这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也比喻到什么地方都能适应。
唐哉皇哉 形容规模宏伟,气势盛大。也用于贬义,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的样子。
讨价还价 讨:索取。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
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 听之任之 听、任:随,任凭;之:代词,代人或事物。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
心服口服 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
指真心信服。 惺惺惜惺惺 惺惺:指聪慧的人;惜:爱惜。
比喻同类的人互相爱惜。 要价还价 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
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一了百了 了:了结,解决。
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结以后,其余有关的事情也跟着了结。 一误再误 一次又一次的失误。
形容屡被耽误或屡犯错误。 倚老卖老 卖:卖弄。
仗着岁数大,摆老资格。 以暴易暴 以:用;易:改变,更换;暴:残暴。
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以德报德 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
以毒攻毒 攻:治。中医用语,指用含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毒疮等恶性病。
比喻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来反对不良事物,或.. 以讹传讹 以:拿,把;讹:谬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
以火救火 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以杀去杀 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以水济水 用水来给水增味。
比喻随声附和,对事情没有好处。 以水救水 引水来救水灾,水势越盛。
比喻不仅不加以制止,相反更助长其势。 以水投水 把一条河里的水倒到另一条河里。
比喻事物相似,很难辨别。 以心传心 佛教禅宗用语。
指离开语文文字而以慧心相传授。 以血洗血 洗:洗雪。
用仇敌的血来洗雪血仇。指杀敌报仇。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用瞪眼回击瞪眼,用牙齿咬人对付牙齿咬人。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
3. 关于辨别是非的作文 600字
用心灵辨别是非,你才不会走上人生歪道。
街道旁的游戏厅人来人往,可谁在意过,一双急切渴望的大眼睛正盯着门口——一个衣衫褴褛、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呆立在那里,手中提着一袋沉甸甸的垃圾瓶。他的父母在一次意外的车祸中逝世,家中还有位生病而卧床不起的奶奶,要不是九年义务教育和学校的一点儿捐资,他早就活不成了!但是,小男孩每天都把课余时间拿来捡可回收垃圾,至少可以挣几元钱。
听同学们说,游戏厅里的电脑可好玩了!有什么“反恐精英”、“穿越火线”、“QQ”和一些游戏网页,可精彩啦!每次经过游戏厅,小男孩都回想同学们的话,每次都很想试一试,可每次都怀着失望和沮丧走过,仅有的钱连生活都不够用,还谈什么上网吧?而这次,他始终按纳不住激动的心情,受控制似的冲进人群多的地方,手缓缓伸进一个未关紧的钱包。突然,他的手在空中凝结了,一动不动。“为什么我要如此狼狈地偷人家的钱?既然我需要钱,别人就不需要钱了吗?为何金钱的诱惑那么大?”他抓狂似的抱住脑袋,“呀!”的惊叫了一声,便钻出了人群,气喘吁吁地地冲到游戏厅前。人们用看疯子似的看着小男孩,过一会儿便转移视现。小男孩无助的眼泪犹如倾盆大雨,“滴答、滴答”地“下”着,他再次仰望游戏厅,眼中充满血丝和控制不住的情绪,转身又跑进人群,拿起一个钱包就跑,还是在游戏厅前停下了脚步。已回过神来的他望望游戏厅,又看看手中的钱包,顿时,绝望!不远处传来警报声和粗暴的大骂声,他仍站立不动。
就这样,伴随着绝望的眼泪,他踏入警察局的大门……
4. 是非作文100 我去
曾几何时,我们童年的思想中就烙下了是与非两种观念,两种对立的方面,我们的世界被简单地分成了两半,一半阳光灿烂春暖花开,即为“是”;一半阴暗无比,令人毛骨悚然即为“非”。于是我们的眼中只存在两种人:好人与坏人,天真可笑的我们带着这样的思维成长,原本稚气的我们也因此又多了一分天真与可笑。
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人人为己的社会,人们已经丧失了最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被自己的私心及贪欲所迷惑。于是,我们不再惊讶于听到如下的新闻:
一位年迈的老人因体力不支而跌倒在闹市区,久久起不来,围观的人有很多,但没有一人上前扶起老人,人群中更冒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怕担责任”等可笑至极的言论,最后是几位小学生挤入人群,把这位老人搀起。
可见,明辨是非已成为如今我们急需具备的品质。当我们惊异于小学生们“成人化”而大人们“小学生化”的举动时,更多的应是自愧不如。古人在喊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时,可曾想到如今人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早已丧失,连身边最需要帮助的人都不去为之奉献,哪还有什么资本来保卫祖国呢?
当屈原吟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当刘禹锡身居陋室却挥毫写下“斯是陋室,唯吾独馨”时,我们难道不应该赞颂他们这种不被世俗所动的是非观念么?当私心逐渐占据我们的心灵,当别人或有意或无心的话语干扰我们辨别是非时,我们是否能与这些伟大的哲人一样,或者说,像小学生一样,纯洁天真地去思考,不为之所动,坚持自己的观念呢?
人恒过,然后能改。倘若我们已经失去了“明辨”的能力,那么就请多读些先人的文章吧,去体会他们那种不为世俗所动、不放弃不改变自己的是非观的坚定信念吧,你的人格也会因此而得到升华。
明辨是非,我们不求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迈诗句,只需“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心境,仔细认真地对待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以自己的明辨是非,去换来永远的无怨无悔。
5. 关于是非的成语
搬弄是非 搬弄:挑拔。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颠倒是非 是:对;非:错。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把是非弄颠倒了。
混淆是非 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
明辨是非 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是非曲直 正确还是不正确,有理还是无理。
是是非非 把对的认为是对的,把错的认为是错的。比喻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无间是非 指不分别是非。
播弄是非 挑拨是非。是非:纠纷,口舌。
论列是非 论:评论;列:列举。罗列事实,评论是非。
人我是非 是非:争执,纠纷。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利害关系和纠纷。
是非得失 正确与错误,得到的与失去的。
是非颠倒 是:对;非:错。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把是非弄颠倒了。
是非分明 正确与错误非常分明。
是非口舌 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是非之心 分辨是非得失的能力。
随声是非 别人说是,自己也说是;别人说不是,自己也说不是。指毫无主见,一味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