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听话”为话题的作文,该怎么写
记得小时候,听得最多的三个字就是“听话啊”.在家里要听家长的话,去串门要听叔叔阿姨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闯了祸、顶了嘴之后,大人最爱说的一句就是:“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似乎人的童年,最大的美德便是听话.凡是大人所说的一切“语重心长”的话,你都一定要听,听了才能是家长心目中的“乖孩子”,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否则,你便是“淘气包”“差生”,长大后不会有出息.现在我们长大了,这样的话虽不时常听到,但总有不少这样那样无形的条条框框在约束着我们,其作用丝毫不亚于“听话啊”三个字.
我不禁要问:我们为什么要听话?不听又会怎么样?难道就真的会一事无成吗?固然,家长、老师都是比我们多经历了几十个春秋的人,他们的生活阅历自然要比我们丰富,他们对事情的看法无疑也比我们成熟,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永远是对的.我们年幼时,很多事都不懂,确实需要大人的指点;然而,我们长大了,对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大人们再这样以“听话”与“不听话”作为衡量我们好坏的标准,就未免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了.因为“听话”意味着无条件地恭顺服从,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意志和观念.试想,一个从小到大都只听大人的话而不自己动脑思考的“乖孩子”,我们能指望他在学术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吗?若是世界上都是这样的人,我们的世界又将如何发展?
所以,我们虽然要听话,但更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我们应该冲破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不受约束,独立思考,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和个性.大人说的话,有对的,也有不对的,即便是对的,也只是从他所处的角度来看,换到我们的角度,也许就变成不对或不全对.我们应该自己去辨别,去理解.对知识也是一样,我们不要盲目相信所有的知识,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如果这世界上人人都盲从长辈,又哪里来的“胡服骑射”?如果每个人都对前人的知识深信不疑,哥白尼又如何发展“日心说”?如果一个人不听话便一事无成,那么辍学的比尔?盖茨又怎么会创建微软帝国?古人说过,“学贵质疑”,说白了,其实就是鼓励人们多多不听话.
当然,不听话不等于不尊重;相反,正因为尊重长辈,我们才对他的话认真思考,正因为尊重知识,我们才对其加以创造性的研究.只有自己辨别,自己理解,才能有真的收获,才能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才是对长辈、对老师最好的尊重.
2. 听话为题目的800字作文怎么写啊
听话
这天,我看到这么一则笑话:“一位将军正在用餐,吃到一半时,一个侍者说:‘啊,将军。。’将军盯着他说:‘我在吃饭或讲话时,你不应该讲话。’侍者默不作声。几分钟后,将军问侍者:‘唔,你刚才想说什么?’侍者低下头说:‘晚了,将军,太晚了。’‘你说什么晚了?发生什么事了吗?’‘是的,将军,已经晚了。您的色拉里有条小虫,您已经把它吃下去了。’”
看完,不禁“幸灾乐祸”地一笑,心想,这位将军真是自食了恶果。笑话的最后还有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失败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不听任何人的话;另一种是任何人的话都听。”
我认为这句话非常正确:任何人的话都不听,一意孤行,自己埋头苦干而没有任何信息来源,必会失败;而什么人的话都听,忠言是听了,谗言也同时听进了,这叫人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也会导致失败。
那么如何去分辨忠言、谗言;什么样的话该听、不该听呢?
有这么一句民谚(捷克斯洛伐克):“听人说话,多用头脑,少用耳朵。”我的理解是:听人说话,要多用头脑思考,不要只用耳朵听进,更要去琢磨话的内涵。所以听话要会听,听了以后要会分析话中的哪些是正确的,哪些可能有偏差。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听而全取是不明智的。
魏征说:“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即谓要做出明智的选择要“兼听”,不能“偏信”。这就好比听取赞美和批评。只听赞美而不听批评,会让赞美捧得忘乎所以,骄傲自满而不能由批评找出自己的错误和缺点;而只听批评不听赞美,会让满耳的批评击垮自信,妄自菲薄而不能由赞美获得欣慰以及前进的动力。那么我想不仅是赞美或批评这一层面,我们都应听多方面的声音,多多对比,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
还有一点是对于说话人的判断。不能因为发言者的地位或平时的聪明才智低于自己就对他的言论不屑一顾。毕竟,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当初那三个臭皮匠不就赛过了诸葛亮么?当然,小人之言是万万不可听的。所以得有一双慧眼看清楚对方的品质评判好说话人有几分可信。
以上,就是我对“听话” 的几点感悟了。还望生活中能少些由此产生的遗憾。三思而取。
3. 听说听话的拼音怎么写
听说的拼音是tīng shuō。
tīng声母是t,韵母是ing,声调是第一声。shuō声母是sh,韵母是uo,声调是第一声。
听话的拼音是tīng huà。tīng声母是t,韵母是ing,声调是第一声。
huà声母是h,韵母是ua,声调是第四声。 听说的意思是听人说;听话。
听话的意思是用耳朵接受别人的话音;听从长辈或领导的话,能顺从长辈或领导的意志;等候别人给回话。 例句: ①听说明天去春游,同学们立即手舞足蹈。
②妈妈旁敲侧击的暗示她要生气了,我和姐姐都会变得格外听话。 听话的近义词是乖巧。
意思是(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 例句:这孩子虽然模样乖巧,实际上是不舞之鹤。
扩展资料 听说近义词 ①据说 意思是据别人说。 造句:别看她年纪轻轻,据说她的体操水平已接近世界一流。
②传闻 意思是辗转听到;辗转流传的事情。 造句:流言未可轻信,但空穴来风,关于她的那些传闻,怕还是事出有因吧?。
4. 高中作文 听话 怎么写 有木有原创的借鉴下 八百字不少于
听话
美国人教育孩子时说“大胆”,英国人教育孩子时说“勇敢”,中国人教育孩子时说“听话”。笑罢之余,想想现实生活中,教育孩子一味强调“听话”,只能使其变成束缚孩子思维空间的网。
的确,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听得最多的就是父母的那句“听话”:吃饭、穿衣要“听话”,走路、玩耍要“听话”,作业、锻炼要“听话”等等,“听话”似乎已约定为孩子惟一的行为规范。“听话”固然使孩子的言行遵循了父辈的意愿,印证了他们教育孩子的成功,也继承了中国优良的传统道德,可也就是“听话”,让无数个孩子在后来的生活里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因为孩子心里明白,不听话就是坏孩子、没出息的孩子。在这样的教育心理和意识指导下,孩子从小就反复接受这种模式的训练,久而久之,就会习惯地以“听话”的样板来要求自己。其实,“听话”已经变成了扼杀孩子创造性思维的一个枷锁。以孩子学画画为例,当其作品呈现在家长或老师的面前时,多数情况下,我们和孩子首先考虑的是“像不像”的问题,但素质教育则要求大人和小孩首先要考虑“好不好”的问题。“像不像”是一个固定的模式,仅仅是对原有作品的复制。“好不好”则是孩子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有没有运用所学的绘画知识和自己的独到见解,加以创新。
与“听话”相对应的是“勇敢”和“大胆”。二者要求在教育孩子时,要从幼年起,就逐步培植一种信念,一种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征服一切的信心;在孩子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使其创造力得到最大张扬。有了信心和创造力的孩子,发挥优点和挖掘潜能的可能性就会更大、更充分。对孩子来说,每一次信心和张扬的兑现,就是一次成功的喜悦,就是一次创造的诱因,就是一次质的飞跃。这种喜悦、诱因和飞跃,正是他们冲破束缚自我思维空间的巨大动力。
那么,“听话”和创新哪个重要呢?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创新,但创新必须以扎实的知识道德功底为基础。因此,成人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听话”与“大胆”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既要给孩子传授生活的技能,又要培植其自信和创造力;既要教给他们感性知识,也需培养其理性思考,一味地夸大或偏向某一方面都是不正确的;要采取“扬弃”的态度,合理、适度地实践“听话”与“大胆”的优点,孩子就会在健康完善的思维空间中茁壮成长。
5. 听话照做演讲稿怎么写
我校自开展演讲活动以来,我校的学生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提高。
一、作用: 听:叶圣陶先生曾说:“听就是读,是用耳朵来读。”上面学生讲,下面同学听,从听中,可以训练学生听音和辨音的能力;从听中,可以训练学生注意、想象、联想、记忆的能力;从听中可以训练学生快速敏捷的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学生听同学的演讲,从中抓要点,长知识,扩视野,学会了用自己的听觉收集信息,并且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同时,从别的同学的演讲中,还可学到更多的演讲技巧和形式。
说:学生通过演讲,训练发音吐字,训练语调、语气、语速、停顿,训练态势语言。使学生可以读准声、韵、调,同时注意口型,发音器官到位,做到吐字发音准确清晰,换气自如。
提高语言的表达技巧,克服“想说的不敢说,敢说的却又不能说,能说的却又不会说”的毛玻使学生通过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发音效果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说话时情动于衷,感情饱满;使学生能恰当地运用面部表情、眼神、姿态和手势,取得口头表达和表情动作完美和-谐的统一;使学生的语言具有形象、生动、风趣、幽默等特。 读:学生为了作好演讲,得有提前准备。
他们从图书、报刊、电影、电视、网络以及本地区的自然、人文、社会中搜集信息和资料。通过阅读大量的健康有益的书籍,对他们的修养学识有较大的教育价值,能对他们起到净化思想、陶冶情操、感化心灵、改善情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受到熏陶并在情感体验的潜移默化中促进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从科技读物中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从哲理类文章中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和思辨力;从社科类媒体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了解风俗、人情、自然风光以及世界各地种种有趣的习俗和许多的风景名胜;从新闻载体中了解我国与世界的重要政治事件…… 写:学生在演讲的准备过程中,都要做好充分准备,把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组织好语言,理清思路。
并写成文字,有的还请老师作指导。为了演讲,有好些同学养成了作摘抄、写随笔、诵美文的好习惯。
学生有了大量的语言储备,又怎么能建造不好语言能力的大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