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语文课文时怎么写批注
批注指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作用是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词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范例:
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简洁开篇,铺开情节。)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
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 (侧面写人,管营、差拨嘴脸初现。)
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称一般罪人为“兄长”,可见识时务;初到牢营便得他人提醒,也见林冲确好相处;了解危险处境时,及时问出关键问题,足见其冷静机智。)
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一番对话,林冲、众人和管营、差拨的特点一一展现,让人心生期盼——人物在下文将如何表演?)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差拨上场富于戏剧性,小说家做小说就是讲究“无巧不成书”。)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 (”小人”,一个称谓写尽林冲的谦卑。)
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
少间叫你便见功效。” (“变了面皮”,活化人物的精彩细节;一番斥骂,威风耍尽,小人嘴脸尽出,与前文众人所言相映成趣。)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寥寥两笔,内蕴深刻:林冲之态,众人之状,烘云托月,寄意深远。)
2. 文言文课文批注怎么写
一、怎样做批注? 在书上做笔记:就是一面读书一面用笔把书上重要的地方划出来,或者做上各种各样的记号(如:~~,△△△,○○○等),便于找出重点,加深印象。
你如果对文章的观点材料有疑问,可以在页边的空白处画上“?”号,或者加上旁注和眉批。对那些比较长的段落,还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层次,使其眉目清楚,条理系统,便于复习和记忆。
二、写批注的具体方法: 1、圈圈点点 在初读时用一套固定符号,注音、释字、划出重点词句、标出自然段序号、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语句等。圈点和勾划的地方不可过多,通篇都加了五花八门的记号,反而看不出哪里是重点了。
2、赏析文本 可以从修辞生动、动词准确、修饰语精当、哲理深刻等方面赏析。 (1)欣赏。
示例:如《小桥流水人家》中“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批注:“水鸟站在小溪的腰上,这个‘腰’字用得真好,小溪就显得格外柔美了!我写文章必须认真推敲、炼字。” (2)感悟。
示例:《窃读记》:“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批注:吃饭能让我们的身体成长,读书能让我们的思想成熟,心灵净化,人格高尚,读书和吃饭同样重要。
(3)批评。(4)联想。
鼓励学生进行同比迁移的联想即可。(5)补充。
即仿写、续写。(6)写读后感。
批注的注意事项1、熟能生巧。2、明确目的。
要防止为了批注而批注,乱划一气,胡批一通, 三、批注式阅读的好处: 批注式的阅读,会为思想的飞扬创造更大的空间。
3. 文言文课文批注怎么写
一、怎样做批注?
在书上做笔记:就是一面读书一面用笔把书上重要的地方划出来,或者做上各种各样的记号(如:~~,△△△,○○○等),便于找出重点,加深印象。你如果对文章的观点材料有疑问,可以在页边的空白处画上“?”号,或者加上旁注和眉批。对那些比较长的段落,还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层次,使其眉目清楚,条理系统,便于复习和记忆。 二、写批注的具体方法: 1、圈圈点点
在初读时用一套固定符号,注音、释字、划出重点词句、标出自然段序号、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语句等。圈点和勾划的地方不可过多,通篇都加了五花八门的记号,反而看不出哪里是重点了。 2、赏析文本
可以从修辞生动、动词准确、修饰语精当、哲理深刻等方面赏析。
(1)欣赏。示例:如《小桥流水人家》中“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
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批注:“水鸟站在小溪的腰上,这个‘腰’字用得真好,小溪就显得格外柔美了!我写文章必须认真推敲、炼字。”
(2)感悟。示例:《窃读记》:“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批注:吃饭能让我们的身体成长,读书能让我们的思想成熟,心灵净化,人格高尚,读书和吃饭同样重要。
(3)批评。(4)联想。鼓励学生进行同比迁移的联想即可。(5)补充。即仿写、续写。(6)写读后感。 批注的注意事项1、熟能生巧。2、明确目的。要防止为了批注而批注,乱划一气,胡批一通, 三、批注式阅读的好处:
批注式的阅读,会为思想的飞扬创造更大的空间。
4. 阅读批注怎么写
批注: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
批注的内容非常广泛,大体可以归纳为4类:
1、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概念,立刻查工具书或参考书,把查询结果写在书页的空白处。这样,既帮助了理解,又有利于记忆,特别是为下次阅读扫清了障碍。
2、提要:在读书时,边看边思考,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段落之后。便于把握文章的脉络,复习浏览时,可一目了然。
3、批语:读书时,对文章用词、采用手法及其好处、提出的观点等等可能产生各种感想、见解、疑问,可以随手把它们写在书的空白处。如不立即记下,过后就不易想起这些宝贵的思想火花。
4、警语: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抄写笔记”等字样,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并为今后重点阅读提供条件。
1、欣赏法:对字的准确生动、词的灵动形象、句的修辞运用、段的构成方式、篇的巧妙布局等进行欣赏。
2、解释法:对文中重点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进行解释。
3、联系法:联系课文题目或前后文、文中人物等写出所感。
4、补白法: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本中“空白处”、插图展开联想,进行补写、续写或扩写等。
5、对话法:设身处地与作者、文中人物进行对话。
6、评点人物:对文中人物优缺点、品质、形象等进行评价。
7、生发联想: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积累进行批注。
8、剖析写法:对文章的句、段、篇的写作方法进行批注。
9、批判文本:对文本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看法。
10、质疑问难: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地方用相关符号划出,包括课题、文本内容和插图。
11、概括提要:阅读时,边读边思考,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段落之后。
12、写读后感:在阅读中产生的关于文章的中心主题,人物的精神品质,反映的社会问题,运用的写作技法等问题的理解认识,体会感悟,以读后感的形式记录下来。
5. 如何写批注
指批语和注解。2.
谓加批语和注解。
批注是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写在空白处。2.
提要:边看边思考,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文章脉络,提示语言特点。3.
批语:读书时,会有各种思想、见解、疑问产生,这些内容可随手写在空白处。
解答教师:落叶
思路分析:批注的形式很灵活的,只要是自己在阅读过程当中,或者平时学习当中,有自己的收获和看法,都可以用批注的形式记下来。
6.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批注怎么写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 两鬓都斑白了。
批注: 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然而可敬可亲。
2、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
批注: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班长的眼里布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顾小红军,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3、眉头拧成了疙瘩
批注: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4、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批注: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批注: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像保姆一样照顾小孩一样,照顾三个年轻的病 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 地步。是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让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表现了一个**员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6、“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批注:这个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有很大的纪念意义。老班长生前用这个鱼钩给三个小战士钓鱼补养身体,使他们能顺利地走出草地,这个鱼钩挽救的是三个年轻战士的生命。从这个长满红绣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出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 志,有着舍己救为人的高尚品质,这崇高的品质永放异彩,光芒万丈。
7. 阅读文章后如何写批注
一、感想式批注 如果一个人动了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
写下这些感想式的批注,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章,把握文章主旨。 如读了<<送东阳马生序>>的第一段后写下这样的批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宋濂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因为他能经受得恶劣的环境的考验。
现在正值冬天,这几天所处的环境有点和书中的环境相似,但我有时候却想打退堂鼓,看来只有吃得苦中若,才能方为人上人啊!” 二、质疑式批注 “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有了疑问,我们才能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
这种批注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怀疑与探究精神。 三、联想式批注 联想式批注有利于我们将知识归纳整理,做到触类旁通,真正的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自己的一种能力。
如在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旁边作出这些批注“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赏析式批注 这样的阅读方法在诗歌里经常用到。这种赏析不仅能让我们仔细的理解文字内容,而且还能充分调动我们的感情去把握文章主题,对于培养我们的理解欣赏能力大有裨益。
如在读了<<沁园春·雪>>之后,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旁边作出赏析批注,把这简洁的一句话通过自己的想像扩充成一篇优美的短文放在旁边。 五、补充式批注 这种阅读方法就是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
也可以称得上仿写、续写,它能活跃我们的思维,打开我们的视野,快捷的提高写作能力。 如<<蝈蝈与蛐蛐>>中,可以仿照作者写诗的格式,写下了青蛙、知了、小溪的乐声,写的很有诗意。
这种批注方法有一定难度,但却是很好的写作锻炼。 编辑:心台。
8. 如何写批注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在文章的“ 天头”“ 地脚”
和其他空白处,随时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评价写下来,这就是批注。我们在预习课文时,深入地研读课文,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与评价、疑问写在课文的空白处,这就形成了自己的批注。
在书中精彩、生动、意义深刻、关键性的词句、段落旁边做批注。在这些地方用简短的文字做扼要的提示,这样能起到提醒注意,指明思考重点和方向的作用。批注可三言两语,做到重点突出,文字简洁,便于查找。阅读时边读边划,边想边写,理解会更加深入。上课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时,有理有据,能使交流富有成效。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批注课文呢?
就应该问他为什么要走近茅屋呢?联系上文他“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弹的正是他的曲子”就好理解了,他走近茅屋是想弄明白谁在弹他的曲子,而且还弹得那么糟糕。当我们读到贝多芬“轻轻走了进去”,就要问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去,联系上文穷兄妹俩的对话和下文贝多芬说的话“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这些话,就不难理解,贝多芬是被姑娘对音乐的热爱所打动,体现出贝多芬这位平民音乐家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当我们读到盲姑娘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这句话时,就想到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真是贝多芬的知音。当我们读到贝多芬即景抒情,弹奏的《月光曲》时,一方面说明皮鞋匠对音乐有极强的感悟力和想象力,更应当想到贝多芬有卓越的音乐才华和超人的灵感。当我们将这些画线的句子写在字里行间时,就成了批注。
其次,批注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自己的共鸣。同学们学习《乌塔》一文时,将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与乌塔的言行作比较,从而认识到培养自己的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是多么迫切的事情。当同学们看到乌塔说自己独自一人游了大半个欧洲时,联系自己的实际感叹到:“乌塔父母放心让孩子一人出国去旅游,而我的父母甚至不敢让我独自去买菜。我的父母什么时候能像乌塔父母哪样开明呢?”
这样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的批注,说明了学生读懂了课文,受到了思想震撼。
还有,在批注中,可以谈出自己对作者观点的看法,或赞同,或反对。对课文的欣赏,受历史背景、欣赏者
、个人阅历、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形成了不同的审美观。当然学生的个人审美观不一定是完全健康的,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但审美标准本身并不是统一的,“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因此,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来讲,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并培养其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如在学习《乌塔》一文时,允许学生对乌塔的行为提出质疑;在学习《放弃射门》时,也允许学习讨论福勒应不应该放弃射门,对不同意见也要鼓励。只要学生是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产生的看法,都可以批注下来,以备课堂上参与讨论。
林语堂说:“读书须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读书全部之主旨,读出自己性灵来。胆识二字拆不开,要有识,必敢有自己意见,即使一时与前人不同亦不妨。前人能说得我服,是前人是,前人不能服我,是前人非。人心之不同如其面。”读书如果没有自己的看法,只是人云亦云,或读完如过眼烟云,一无所得,都是不可取的。只有“不动笔墨不读书”,并且将书“读出自己性灵来”才能在读书中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