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陈皮写一篇说明文,字数500字以上,急需
陈皮,别名:橘皮、贵老、红皮、黄橘皮、广橘皮、新会皮、柑皮、广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橘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广陈皮剥取时多割成3至4瓣。陈皮药材分“陈皮”和“广陈皮”。 陈皮以新会出产最为正宗, 新会民间流传以能看见能子塔地方为田区,传说以会城梅江塞口围(原为50多亩滩涂冲积成围)为原产地,这里是西江和潭江的交汇处,又说这里所生长的蒲葵叶形最好,叶柄最正。种植品种以软枝形“大种油身”为上品,且采用圈枝苗和有机栽培方法所产出的新会柑最正宗、品质最好
陈皮外观: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厚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4313738641~4mm。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及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苦。广陈皮: 常3瓣相连,形状整齐,厚度均匀,约lmm。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
营养价值:
陈皮的苦味物质是以柠檬苷和苦味素为代表的“类柠檬苦素”,这种类柠檬苦素味平和,易溶解于水,有助于食物的消化。陈皮用于烹制菜肴时。其苦味与其他味道相互调和,可形成独具一格的风味。陈皮含有挥发油、橙皮甙、维生素B、C等成分,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增加食欲。陈皮也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通气的健脾、燥湿化痰、解腻留香、降逆止呕的功效。
陈皮有橘皮、红皮等别名,《本草纲目》中记载:“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可见,陈皮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中药。
2. "启超故里、陈皮飘香”400字作文怎么写
我的家乡是广东新会,那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特产丰富,特产有葵扇、冬虫草、古井烧鹅……其中最有名的是陈皮。
每年的十月份是新会柑丰收的时候,农民伯伯把大红柑摘下来后,人手把一个个像拳头大小的柑剥皮去肉,柑皮平均开成三瓣,像一朵小花,更像小风车,柑肉酸酸甜甜的很好吃。剥下的新鲜柑皮还要经过翻皮,露出白白的内皮,在太阳底下晾晒,晒干的柑皮是棕红色或棕黑色,然后,用干净的袋子把它封好,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陈皮—顾名思义就是存放的时间越久价值越高,气味越芳香。
陈皮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可以用于煲汤,有平喘祛痰止咳的功效。同时,陈皮还是调味佳品,蒸鱼的时候放一点陈皮,更加能带出鱼的鲜味,我仿佛闻到了香味,引得我垂涎三尺,还可以做美味的陈皮鸭、陈皮骨、陈皮梅……
朋友,您想不想试一试我们的陈皮宴呢?那就赶快来我的家乡吧!新会欢迎您!新会特产等着您!
3. 陈皮的英文,陈皮的翻译,怎么用英语翻译陈皮,陈皮用
陈皮翻译如下:dried tangerine or orange peel;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都可以例句:Result: The TLC identification for radix aucklandiae,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and radix et rhizoma rhei were with good recurrence. 结果:木香、陈皮的薄层鉴别重现性好、色谱斑点明显。
4. 关于写新会陈皮的作文,500字,加急,10月20日拿
新会陈皮之所以成为食物中的精品,在于其内在的药用和保健价值。陈皮药用功能,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论述,随着新会陈皮名声远扬,有的医学书在论述中,甚至专门指出药用“新会陈皮”。自清朝起,民间就有很多专营新会陈皮的客商,这样,也促进了新会陈皮走向更广泛的地带,加上质量好、味道正、药用价值高,新会陈皮名气越来越大,并最终在清同治、光绪年间,与新会大红柑一起成为了宫廷贡品。
除药用外,新会陈皮还是制作美味佳肴的极好原料与调味品。如今,在新会区也流行许多调味食用方法,如陈皮蒸鱼、陈皮鸭、陈皮骨、陈皮甜品、陈皮糕点、陈皮酒、陈皮凉果等。
新会陈皮之所以味道好、药用价值高,是由新会大红柑独特的生长水土与气候环境决定的。据介绍,新会陈皮尤以原新会境内的潭江流域冲积平原,特别是银洲湖沿岸所产为最佳。此地域,西江与潭江交汇,每年汛期,西江就会将远至云贵高原的土壤随洪水带到银洲湖,与潭江水汇合,形成独特的灌溉用水,而每年的12月至来年3、4月汛期前,西江、潭江径流减少,海潮倒灌,形成每年一次的咸潮,因而水土成分中渗透了海水元素。在两江共同作用下,新会的土壤兼具洪积土与冲积土两种土壤类型,有利于大红柑形成与众不同的品质。另外,此地带热量充裕、光照充足,并且雨量充沛,十分利于新会大红柑的生长。
同时,新会陈皮还有长久形成的独特栽培与加工技术。每年大红柑丰收时,在新会的柑园与街道,到处都是晒柑皮的,一时卖不出的果肉,则会被扔掉,因而,新会历史上就流传着“新会陈皮比肉贵”的说法。此外,新会人存皮也有自己习惯:麻绳串灶尾熏,麻袋装阁楼放,陈皮还要年年晒。
新会陈皮以及大红柑一直以来是本地的主要农业生产项目,最旺时,约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新会大红柑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年产量达8万多吨,大量的陈皮从新会销往外地。上世纪70—80年代,新会也有大量鲜柑与陈皮出口,年创汇300多万美元,新会也成为优质陈皮的生产地和集散地
5. 陈皮文化作文
100多年前,与新会大红柑一样,新会陈皮也曾为宫廷贡品。
近几年来,新会陈皮不仅热销广东、港澳地区,还远销东南亚与美国、加拿大,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新会民间销往外地的陈皮及其他制品有4000吨,贸易额在3亿元以上。 近日,新会区政府提出对新会大红柑及其制品(新会陈皮)实施原产地地域保护。
据介绍,根据这一设想,将进一步制定和施行相关生产和产品标准,并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新会柑”和“新会陈皮”原产地证明商标,统一管理,统一商标,统一包装,还要授权和扶持新会柑(陈皮)协会为原产地标志合法管理单位,实行行业化管理、规范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以弘扬新会陈皮的品牌文化。 据介绍,世间有川陈皮与广陈皮最为人喜爱,并以广陈皮为上品。
广陈皮中,又以产自新会的陈皮为上品,尤其以新会大红柑皮为珍品,更以经年陈藏为极品,因此,民间有“千年人参,百年陈皮”之说。 新会陈皮之所以成为食物中的精品,在于其内在的药用和保健价值。
陈皮药用功能,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论述,随着新会陈皮名声远扬,有的医学书在论述中,甚至专门指出药用“新会陈皮”。自清朝起,民间就有很多专营新会陈皮的客商,这样,也促进了新会陈皮走向更广泛的地带,加上质量好、味道正、药用价值高,新会陈皮名气越来越大,并最终在清同治、光绪年间,与新会大红柑一起成为了宫廷贡品。
除药用外,新会陈皮还是制作美味佳肴的极好原料与调味品。如今,在新会区也流行许多调味食用方法,如陈皮蒸鱼、陈皮鸭、陈皮骨、陈皮甜品、陈皮糕点、陈皮酒、陈皮凉果等。
新会陈皮之所以味道好、药用价值高,是由新会大红柑独特的生长水土与气候环境决定的。据介绍,新会陈皮尤以原新会境内的潭江流域冲积平原,特别是银洲湖沿岸所产为最佳。
此地域,西江与潭江交汇,每年汛期,西江就会将远至云贵高原的土壤随洪水带到银洲湖,与潭江水汇合,形成独特的灌溉用水,而每年的12月至来年3、4月汛期前,西江、潭江径流减少,海潮倒灌,形成每年一次的咸潮,因而水土成分中渗透了海水元素。在两江共同作用下,新会的土壤兼具洪积土与冲积土两种土壤类型,有利于大红柑形成与众不同的品质。
另外,此地带热量充裕、光照充足,并且雨量充沛,十分利于新会大红柑的生长。 同时,新会陈皮还有长久形成的独特栽培与加工技术。
每年大红柑丰收时,在新会的柑园与街道,到处都是晒柑皮的,一时卖不出的果肉,则会被扔掉,因而,新会历史上就流传着“新会陈皮比肉贵”的说法。此外,新会人存皮也有自己习惯:麻绳串灶尾熏,麻袋装阁楼放,陈皮还要年年晒。
新会陈皮以及大红柑一直以来是本地的主要农业生产项目,最旺时,约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新会大红柑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年产量达8万多吨,大量的陈皮从新会销往外地。上世纪70—80年代,新会也有大量鲜柑与陈皮出口,年创汇300多万美元,新会也成为优质陈皮的生产地和集散地 近几年来,在农业部门提纯复壮等技术支持下,目前,全区大红柑生产规模约有1万多亩,年产量2万吨,本地年加工陈皮量达到1000吨以上,创产值4000万元以上。
同时,在新会,经营新会陈皮及其制品的企业与个体工商户不下百家,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经新会民间出外的陈皮及其他制品有4000吨,贸易额超过3亿元。
6. 怎样做陈皮
中药陈皮古今炮制方法繁多。《中国药典》1977年版仅载1法:润透,切丝,阴干。
廖乾坤将福建常用的民间炮制方法加以归纳,并列举了陈皮去白、麸炒、土炒、姜、盐、小便制和甘草汁炙以及蜂蜜、乌梅、甘草制等数种炮制方法,并对不同炮制方法所炮制的陈皮的临床功能、疗效的相异处和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1〕
李建修在介绍宋子陈皮的炮制方法中提出糊米水制法:大米1 kg于锅内,中火炒糊,起锅,将糊米水备用。宋子陈皮炮制,取干燥陈皮50 kg,用喷雾器将糊米水均匀地喷在陈皮上,装入竹筐,压紧,置干燥通风处1 a后,切成细丝即得〔2〕。
冉先德对陈皮炮制工艺进行叙述:制炭:取净陈皮丝置锅内,中火加热,炒至黑褐色喷淋少量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土制:将灶心土炒松,入陈皮丝,用中火炒至表面呈焦黄色为度,去土,放凉,每500 kg陈皮用灶心土250 kg;麸制:取净陈皮,照麸炒法炒至颜色变深;蒸制:将原药去杂质,喷潮,置蒸笼内蒸至上气后20 min,取出摊晾,切厚片,干燥去灰屑;蜜制:取净陈皮,剪成小方块,再取蜂蜜,用文火炼成老蜜,将陈皮块倒入,炒成黄色时,出锅,晾凉,每100 kg陈皮用蜂蜜18.75 kg;盐制:取净陈皮剪成小方块,再用大青盐化水,倒入,文火炒均匀,出锅晾凉,每100 kg陈皮用大青盐3 kg;制陈皮:取陈皮加酒、醋、盐,拌匀,闷0.5 d,吸干后,用大火蒸透,至上气为度,晒干,每100 kg陈皮用醋3 kg,黄酒、食盐各5 kg;法制陈皮:取陈皮加水漂2 d,加入洋参、川贝细末,与生蜜糖拌匀蒸透即可。每1 kg陈皮用洋参、川贝各30 g,生蜜糖60 g〔3〕。
张金煌用沸水处理橘皮,实验结果表明,经沸水处理过的温州蜜柑晒干成熟果皮,其性状和橙皮甙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1990年版1部。“陈皮”项下规定认为,此类橘果皮可作药用陈皮利用〔4〕。
宋辉用正交实验设计对陈皮加工工艺进行实验比较。结果表明,陈皮粉细度为80~100目,烘烤温度为60℃,烘烤时间为2 h,为最佳炮制工艺〔5〕。
史东恒等对炮制方法进行综述,认为陈皮古今炮制方法繁多。《中国药典》仅收载切制1法,目前陈皮的加工方法一般为手工切制或转盘切药机切制,但都具粗细不匀现象,以面条机切制,其丝大小均匀一致,损耗少,功效也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