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结婚厢合怎么写,就是贴在堂屋正中的对联
蝶趁好花欣结伴
人舞盛世喜成亲
红桃宜插新人鬓
翠柳巧成同心结
红杏枝头春意满
彩门楼下玉箫清
花好月圆欣喜日
桃红柳绿幸福时
花开宝镜祥云霭
乐奏璚箫彩凤来
佳儿佳女成佳偶
春日春人舞春风
伉俪并鸿光竞美
生活与岁序更新
乐新春丰年宴客
庆喜日盛世联姻
两情鱼水春作伴
百年恩爱花常红
两情鱼水春作伴
百年夫妻日常新
2. 婚书怎么填写
根据上面的需要的填进去,数字要用中文数字。
1、婚书在早年间为手写,多用红纸墨书,其中包括求婚帖、订婚单和结婚单,上面书写着男女双方的生辰,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以及祖父母的名字甚至曾祖父、曾祖母的名字等等。
2、1912年以后,婚书多改用油墨印刷,婚书的质地除了有宣纸以外,还有硬本、绢面、毛边纸等等,有的还涂有金粉。
3、绘制的纹饰出现了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等吉祥图案,有的还贴有如今价值不菲的印花税票。
4、特别是在1950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废除了包办婚姻,这一时期的婚书中出现了婚姻法的相关条款,新郎新娘的名字也头一次并列在了一起。
5、婚书是婚姻当事人持有并作为证据的最直接、最原始的材料,它为我们展现的婚姻各方之间、婚姻各方与社会道德以及国家法律之间的真实关系,是我们在其他任何史料中难以具体地和系统地领悟到的。
6、从现有资料显示,民间婚书最早起源于唐代。
7、早期的婚书在行文中不乏套语虚词,及至清代这种情况越来越趋简化了,尤其是契约式婚书,往往一开始就直入正题,显示人们对于婚姻从注重形式向更重实质的转变。
8、随着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化,婚姻关系中也出版现了许多以往不见或少见的现象,凸显了清代婚姻关系中“利”的因素不断膨胀、妇女地位随之低下化的特点。
9、清代婚书种类繁多且真伪羼杂,但从历史的纵向观察,婚书的主要内容与形式还是基本不变的。
10、在我们的人类繁衍的历代的历史中,婚书从无到有,从无文字到有文字,从无法律规定到有法律规定,可以说经历这么一个漫长的过程。
11、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五件婚书中,年代最早的是清咸丰年间的婚书。
12、第二件婚书是1911年辛亥革命后,推翻清封建王朝统治以后的婚书。
13、那么第三件婚书是1948年解放区的婚书。
14、第四件婚书,是1949年10月1日的婚书。
15、第五件婚书是我们的国家颁布的《婚姻法》以后登记的婚书。
3. 两族联姻的对联怎么写横批怎么写
为您解答,请参考:
汉语有许多精妙绝伦的特色,为西方拼音文字所莫及,诗词和对联便是一例。精彩的对联包含严谨的语法结构和字词的对称美。其中的趣联则具有更为巧妙和奇特之构成,让人读后不禁飘飘然犹入梦境。今天是七夕节,我找了几幅曾起到过促就美好姻缘的对联,用以增加朋友们节日的乐趣。
一、左右逢源降双喜
那年,北宋诗人王安石去赶考,路经一位马姓员外家时,看到门前围着一伙人。他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副招亲对联的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他没有说话,登程赶考去了。
应考时,由于王安石才华出众,主考官十分满意,还想进一步考考他,便给他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画虎旗,旗画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想起马员外家的招亲上联与这一上联,格调一致,词章协调,平仄合拍,便顺手牵羊拿来应对。主考官不明缘由,拍案叫绝。
王安石考完归家途中,又路过马员外家,不料被人拦住,要他对下联。王安石便将主考官出的上联拿来作了下联,马员外十分欣赏,当即把小姐许配给他。洞房花烛夜,王安石想起左右逢源,双喜临门的快事,心里无比高兴,便展纸挥毫,写了一个斗大的“双喜”字。从此,“双喜”字流传至今。
二、大臣女笑嫁才郎
古时候,有位大臣的女儿,聪明伶俐,写诗作画,颇有文才。她拒绝父母为自己择婿,声称只要能对上她出的上联的,不论贫富,不择相貌,都能成为她的配偶。她出的上联是:寸土为寺,寸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这则上联贴出后,看的人不少,而对的人却不多,三年后还没有人对上。她的父母着急了,劝她收回对联,另行择婿。她却执意不肯。
一天,有位姓林的书生,上京赶考路过此地,听到这件事,感到新奇,便来看上联,觉得上联出的有趣,沉思片刻,提笔写了下联: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围观的人无不称赞,大臣的女儿自是欣喜非常,随即择吉完婚。
三、和尚指点穷鞋匠
古时候,有个员外家的千金小姐才貌双全,要招个如意郎君,便出联求偶:“双双种就梧桐树”。应者如云,但没有谁对得合小姐心意。附近寺中有个饱学和尚也来应对,意欲还俗,却被小姐数落了一番。和尚气不过,便去指点一个穷鞋匠应对:“单单只待凤凰来”。小姐见对得好,便招鞋匠为婿。
鞋匠心虚,怕小姐再出联对不上。和尚安慰他,说招赘时会来帮助他。果然,洞房花烛夜,小姐要再试新郎。她看着将燃尽的蜡烛出联道:“龙烛将残,何时金莲开;”鞋匠心慌,好想和尚来帮忙,但见大门紧闭,连和尚的影子都没有,只得说:“大门未动,要等和尚来。”不料鞋匠的这句话正对中了小姐的上联,而且对得十分工整贴切,喜得小姐心花怒放,马上吹灯,双双就寝。
四、药材为对结秦晋
某县城有两家药材铺,一家是丧了妻的老鳏夫开的,另一家是丧了夫的老妇开的。同行相怜,老妇热心为老鳏夫做媒,没料到,媒未做成,老妇却对老鳏夫有了意思,便用信封装了两片连着的陈皮,写下一上联去试探:“红娘子陈皮两片”。
老鳏夫拆信一看,晓得老妇心思,就选了一根硕大的熟地装好,并对了下联回老妇:“白头翁熟地一条”。上下联都是以药材名为对,且耐人寻味,两人很快就结了秦晋之好。
五、希龄得配太守妹
晚清年间,湖南沅州太守朱其懿在教经堂执教。课间,他出了一幅上联,让学生去对。联云:种数盆花,可探春秋消息。该联温文尔雅,寓意幽深,要学生来对,有点难。良久,一个名叫熊希龄的学生对出了下联:凿一池水,能知日月盈虚。
这幅下联贴切无缝,字字珠玑,朱太守十分欣赏,认为熊希龄必有作为,便自作大媒,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熊为妻。后来,熊希龄果然出人头地。
4. 怎样写嫁娶贴式
传统的喜贴,一般都是以男方父母家长的名义发给亲朋好友的。现在,也有部分新人选择自己出面出资筹办婚事,或者双方家庭合办,所以喜贴上的名字也越来越丰富。大家在写喜贴时常常会有疑问。下面我按照邀请人分类,收集了一些喜贴文字,供新人们参考。
1、家长出面
1)文言体——男方
谨择X年X月X时为小儿XX授室寅备喜酌
敬候
X府XX阁下 玉趾
恕套
XXX鞠躬
2)文言体——女方
谨定X年X月X时小女XX与XX君结婚治筵
敬请
X府XX阁下 玉赐
恕套
XXX鞠躬
3)传统体——男方
XXX先生/女士:
小儿XXX与XXX小姐结婚,谨订于X月X日X时喜酌
候教
XXX暨男XXX鞠躬
席设XX饭店XX厅
恕不介催
4)传统体——女方
XXX先生/女士:
小女XXX将于X月X日于归,谨订于X月X日X时谈酌
候教
XXX暨女XXX鞠躬
席设XX饭店XX厅
恕不介催
5)现代体——单方面
亲爱的XXX先生/女士:
X月X日X时是我们的儿子(女儿)XXX与XXX小姐(先生)举行婚礼的时刻,我们热情地邀请您和家人,与我们在XX饭店XX厅共同庆祝他们的结合。您的出席将是我们的荣幸。
敬请
光临
男方(女方)家长XXX
XXX
6)现代体——两家共同出面
谨订于XXXX年X月X日X时为我们的孩子
XXX与XXX举行婚礼
席设XX饭店XX厅
恭请阖府出席
新郎家长:XXX,XXX
新娘家长:XXX,XXX
7)西文体
XXX先生与XXX女士
邀请您大驾光临
他们的女儿(儿子)
XXX小姐(先生)
与
XXX先生(小姐)
的婚礼
XXXX年X月X日
X时
XX地点观礼
并于
X时
于XX饭店XX厅设宴
5. 结婚喜贴怎么写
您好,给您一个结婚请柬格式:
被邀请者称呼 送呈/台启
谨定于XX年XX月XX日(星期X)
(注释:婚礼举行的时间一定要写准确,因为这关系到邀请者到达时间,也可以写为中国农历或加注英文[如有需要])
为 ( 一对新人姓名 ) 举办婚典喜筵(宴会)
(注释:一对新人新人姓名最好写整齐,通常可以男方在前或左,女方在右或下)
敬请 ( 被邀请者称呼 ) 光临
(注释:可以写为一对夫妇或者单独对某人的敬语)
XXX、XXX、XXX、XXX 敬邀
(注释:写明双方父母及新郎新浪,并排写,以长辈为先
举例说明:
新郎父名 子 新郎名
新郎母名 媳 新娘名
其它人姓名 率 其它人姓名 敬邀)
喜筵时间: 可以同上时间
席设: 喜筵地点(注释:喜筵的酒店名称,不用细写,到时会有人带路,要不显得小气)希望您能采纳,谢谢。
6. 男方给女方娶贴怎么写
古式娶亲下好,,[结婚] 贵亲翁..谨取某年某月某日..小儿某某某.与令嫒某某合婚大吉 敬告..亲翁..贤夫如,,,坐前 。
..姻弟..某某顿首。.年月日 新式娶亲定好。
[结婚] 岳父母亲大人..尊前叩禀 兹定於某年某月某日.到你処迎接某某,,,特此禀告,,风雨无阻,,敬请,岳父母亲与家父母.在某某大洒店共贺儿女结婚大典 。
..愚小婿..某某叩拜,,,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