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盘问总结
(一)开篇陈词 正方一辩发言 (立论) (2 分30秒) 反方一辩发言 (立论) (2 分30秒) (注:每方队员在用时剩余 30 秒时,主席提醒辩手,时间用完时,主席举红牌宣布终止发言。)
(二)攻辩 1 、正方二辩针对反方二辩或三辩提问。 2 、正方三辩针对反方二辩或三辩提问。
3 、反方二辩针对正方二辩或三辩提问。 4 、反方三辩针对正方二辩或三辩提问。
(注意:每一轮攻辩阶段为 1分30秒,攻方每次提问不得超过10秒,每轮必须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辩方每次回答不得超过20秒。
用时满时,主席举红牌宣布终止发言,不得再提问或回答。重复提问、回避问题均要被适当扣分) ((((特别注意特别注意特别注意特别注意::::问者只能问问者只能问问者只能问问者只能问,,,,答者只能答答者只能答答者只能答答者只能答)))) (三)攻辩小结: 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 ( 1 分 30 秒) 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
( 1 分 30 秒) (注:攻辩小结阶段,在每方用时剩余 10秒时,主席提醒辩手,时间用完时,主席举红牌宣布终止发言。) (四)自由辩论 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
每方限时每方限时每方限时每方限时 5 分钟分钟分钟分钟,双方总计 10 分钟。发言辩手落座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记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间隙,累积计时照常进行。
同一方辩手的发言次序不限。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弃发言。
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不能对重要问题回避交锋两次以上,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不能纠缠不放。 (注:自由辩论阶段,每方使用时间剩余 30秒时,主席提醒;时间用完时,主席举红牌宣布终止发言。)
(五)总结陈词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 4分钟)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 ( 4分钟) (注:应有针对性的对辩论会整体态势进行总结。
每方队员在用时剩余 30秒时,主席提醒,时间用完时,主席举红牌宣布终止发言。) 其它注意事项: 1、在辩论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话; 2、不可进行人身攻击; 3、尊重主席及评委的评判; 4、普通话不标准的适量扣分; 5、除辩论开始一辩必须说“主席、评委、大家好”,其余皆可省去。
6、在辩论中,辩手可以使用道具、图表和物品作为辅助手段以强化自己的陈辞,但尺寸不能过大,以免遮挡。 7、在每场比赛中,辩手的辩位不能变动。
2. 三辩应该如何进行盘问攻击
三辩一般用反应快语言风格强烈的辩手,因为从阵型上考虑,三辩应该体现出冲锋陷阵的感觉.所以要多多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体现出对抗性和咄咄逼人的气势,使得比赛更激烈精彩.负责去攻的就是三辩了,他们要强化队友发现的问题。
(一)借力打力 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 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
扭转了被动局势。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
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
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
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六)攻其要害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 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 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
3. 关于“不知足者常乐”的四辩法庭盘问环节的问题怎么写
谢谢对方主席,谢谢对方辩友,对方辩友的总结真的是精彩,但是我方对对方的一些观点是不予认同的,比如。
. 下面我再一次申明我方观点: "知足常乐“出自《老子》第四十六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常乐矣。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汉语成语词典》解释“知足常乐”意为知道满足就会经常快乐。还常用以劝人勿追求宝贵、享乐等。
所谓知足,是种平和的境界。所谓常乐,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知足者常乐,并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对现有收获的充分珍惜,对目前成果的充分享受,也是对现有潜力的充分发掘。
肯定目前的状态,并能始终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和情绪上的安定。奢者富而不知足,而俭者贫而有余。
奢侈的人即使富甲天下,仍不知足。怎能比得上知足节俭的人。
尽管一贫如洗,却快乐美满。不知足的人要的东西太多,因为始终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去追求别人所拥有的东西,怎么会快乐呢?知足的人们不会把心挂在追求上,欲望是无法满足的。真正的快乐从心里开始。
一颗喜悦的心随遇而安不因为别人拥有而羡慕,因为自己早已经拥有。所以我方的观点是"知足者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