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医人工草书者 翻译
国家征赋,单曰易知;良将用兵,法云贵速。我侪之治病亦然。尝见一医方开小草,市人不知为远志之苗,而用甘草之细小者。又有一医方开蜀漆,市人不知为常山之苗,而令加干漆者。凡此之类,如写玉竹为萎蕤,乳香为薰陆,天麻为独摇草,人乳为蟠桃酒;鸽粪为左蟠龙,灶心土为伏龙肝者,不胜枚举。但方书原有古名,而取用宜乎通俗。若图立异矜奇,致人眼生不解,危急之际,保无误事?
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至于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乎?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可否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
------------------------
国家征收田赋,税单叫易知由单;良将指挥军队,兵法说以速为贵。我们医生治病也是这样。曾经看到一张医方上开着小草,药铺中的人不知道就是远志的苗,因而用了细小的甘草。又有一张医方上开着蜀漆,药铺中的人不知道就是常山的苗,因而让病家在药里加上干漆。凡是这类情况,如玉竹写成萎蕤,乳香写成薰陆,天麻写成独摇草,人乳写成蟠桃酒,鸽粪写成左蟠龙,灶心土写成伏龙肝等等,不能一一尽举。尽管方书上原来有古药名,但是取用时应当通俗。如果追求标新立异,夸耀奇特,使人陌生不解,危急的时候,能保证不误事吗?
又有对于草字擅长的医生,医案人们有的不识,关系到的问题还不紧要,至于药名,那么药铺中的人难道都能认识草字吗?鲁莽的人约摸抓药就造成祸患,谨慎的人来回询问便延
误时机。能否跟同行互相约定,凡是书写处方医案,字迹务必清楚,药名务必共识?
2. 圣字草书怎么写
一、“圣”的草书
二、“圣”的字源演变
圣,甲骨文=(共,供奉)+(土,土地),表示供奉、敬拜的土地神。在古人眼中,滋生万物的土地神奇而完美。有的甲骨文将“共”简化成“又”。
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供奉”的写成斜着的“又”,将甲骨文字形中间部分写成“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斜着的“又”的写成“又”。
古人称主天者为“神”,称主地者为“圣”。由于“圣”、“圣”本义相近,唐宋之后多以“圣”代替“圣”;《汉字简化方案》以“圣”合并“圣”。
造字本义:名词,神奇完美的土地神。
扩展资料
圣的组词
一、神圣 [ shén shèng ]
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的使命。我国的~领土不容侵犯。
二、圣洁 [ shèng jié ]
神圣而纯洁:~的心灵。
三、圣人 [ shèng rén ]
1、旧时指品格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物,如孔子从汉朝以后被历代帝王推崇为圣人。
2、封建时代臣子对君主的尊称。
四、圣手 [ shèng shǒu ]
指某些方面技艺高超的人:国医~。
五、圣旨 [ shèng zhǐ ]
封建社会里称皇帝的命令,现多用于比喻:他的话你就当成~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圣 (汉字)
3. 草诀歌内容解释
1、草最圣为难:说的是写草书难,要写好草书更难。
2、龙蛇竞笔端:是讲草书的形态,草书在书法艺术中以最具韵味的抽象形式,表现了最生动的意象和境界。草书犹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惊蛇入草……所有这些都在草书人的笔端强劲地表现出来。
3、亳厘虽欲辨:说的是写草书要有法度,即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点之差就是二个不同的草字,笔画的长短也可以改变一个草字,但这些都有它的判别方法。 4、体势更须完:草书写得好坏在于其体势,体势要圆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势,气势不好就是笔法再好也不是好作品。
5、有点方为水:上面有点,下面竖右挑,才是三点水旁; 6、空挑却是言:竖画右挑,却是言字旁。 7、绵头无左畔:宝盖头音绵,写宝盖头时,不必写左边那一点; 8、辵遶阙东边:辵读音绰,遶同绕,写走之底时,只要在左边竖下右绕即可; 扩展资料 《草诀歌》是歌诀(应用文之一种),不是诗歌(文学之一),但它却严遵了近体诗的格律。
全文106联,除首尾两联外,一律用对仗,完全符合长律(排律)的规则;首句入韵,共107韵,虽非一韵到底,却是全用平声韵; 212句,仅“勿使雍为离”,“茶菊荣同亲”两句犯“三平调”,“田月土成野,七九了收声”一联失对,“膝滕中委屈”与上联对句“别列看头平”失粘。 诗坛众所周知,诗律发端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由沈约提出来的新诗体“永明体”,它是根据周顒受印度佛经转读和梵文音韵的启迪所发现的汉字平上去入四声而提出来的,到唐初才趋于成熟。
《草诀歌》有《王羲之草诀歌》和《董其昌书草诀歌》,词句一样,且字的草法亦大同小异,《草诀歌》的问世不是偶然的。楷书在唐代己经达到顶峰,宋代书家转而谋求在行草书上有所建树, 大力提倡帖学,“二王”行草书得到充分研究。
《草诀歌》应该是这一背景产生以后的产物。想必作者是为了使它在发展和规范草书中更具权威性,才把苦心孤诣的作品托名王羲之的。
4. 医字繁体怎么写
简体】 【繁体】 【笔画】 【拼音】医 医 18 yi"医"为合体会意字,由四个相互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部分组成,分拆之后,各自表示不同的意义。
"匚",表"按跷","按"指抑按皮肉,"跷"谓捷举手足,是中国古代一种属于物理性质的疗疾祛病的方法。这种疗法不借助于器械,而是直接通过手技来完成,既有治疗之功,又有保健之效。
后来被称为按摩,现今又叫推拿。"矢",表"砭石",是一种锐利的石块,《说文解字》注:"砭,以石刺病也",主要用来破开痈肿,排脓放血;或用以刺激身体的某些部位,消除病痛。
砭石为中国最早的医疗工具,砭术曾被列为中国古代并存的砭、针、灸、药四大医术之首,也是后世刀针等医疗器械的前身。"殳",表"针灸",是中国古代治疗学的一大创举,它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由针法和灸法共同组成,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疗效明显、经济安全等优点。
这项由中国独创发明的外治疗法,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贡献,而且还成功地走向世界,为全人类服务。"酉",表"酒",其在医疗上的应用是医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酒是最早的兴奋剂和麻醉剂,更能"通血脉"、"行药势",还可用作溶剂,故《汉书》称之为"百药之长"。
从最初的单纯用酒治病,发展到后来的制造药酒,足以证实酒在医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由上可知,四合"医"中包含了丰富的医药学知识,其中所述及的形式多样的治疗手段,透射出中国古代医学科技丰硕成果的同时,还给人以医学十分形象、直观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