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字的行书写法
“流”字的行书如图
简体部首: 氵 ,部外笔画: 7 ,总笔画: 10
释义
◎ 液体移动:~水。~汗。~血。~泪。~程。~泻。~质。~水不腐。汗~浃背。随波逐~(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转(zhuǎn )。~通。~寇。~浪。~离。~散。~失。~沙。~露。~萤。
◎ 传播:~言。~传。~芳。~弊。~毒。~行(xíng )。
◎ 指江河的流水:河~。江~。溪~。激~。奔~。
◎ 像水流的东西:气~。暖~。电~。
◎ 向坏的方面转变:~于形式。
◎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放。~配。
◎ 品类,等级:~辈。~派。
◎ 指不正派:二~子。
组词
◎ 流别 liúbié
(1) [tributary;affluent]∶江河的分支
(2) [certain branch of thought;of belief]∶流派;派别
◎ 流播 liúbō
[spread;circulate;hand down] 流传;传播
◎ 流布 liúbù
[(of ideas,religion) spread abroad] 广泛流传;传布
◎ 流产 liúchǎn
(1) [abort;miscarriage]∶20 孕周前胎儿体重不足500 克而中止妊娠
患布氏杆菌病的牛常流产
(2) [miscarry;fall through]∶比喻中途受挫而未能实现
他的计划流产了
◎ 流畅 liúchàng
(1) [smoothly;be easy and smooth]∶流利;通畅
写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而且笔调流畅
(2) [with ease and grace]∶很通顺
文笔流畅
造句
(1)敌人虽然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但是还在绝望地挣扎。
(2)这三句话一气贯注,如行云流水。
(3)成语“流水不腐”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4)我军四面堵击敌人,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5)我军居高临下,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2. 比字的行书写法
比 bǐ〈动〉
(1)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2) 同本义 [be nextor near to]
(3) 又如:比肩(肩碰肩,谓高矮差不多)
(4) 连接,接近 [be close to;be near to]
(5) 又如:比户(比家,比舍,比屋。一家挨着一家;家家户户);比屋(隔壁);比里(邻里,乡里)
(6) 比较;考校,核对 [compare;contrast]
(7) 又如:比量(比照);比类(比照旧例);比句(— gōu,核对检查簿籍);比次(考校);比并(相比);比势(较量武艺;比试);比迸(比武较量)
(8) 及,等到 [arrive]
(9) 比拟 [draw an analogy;liken to]。如:比象(比像。比拟,象征);比傅(勉强类比并不能相比的事物);比尚(比配)
(10) 勾结;偏爱 [collude with]
(11) 又如:朋比为奸;比周(勾结);比党(拉帮结派)
(12) 等同[be equal to]
(13) 又如:比伍(等同,匹敌);比伉(匹偶)
(14) 通“庀”。具备 [possess;have]
(15) 官府限期办好公事 [set a time limit for]
(16) 又如:比捕(限期捉拿人犯);比卯(旧时地方衙门中差役的名簿叫“卯簿”。百姓有欠粮的,按卯簿派差役去催缴,如到期不缴,拘衙受刑叫“比卯”)
词性变化
◎ 比 bǐ〈形〉
(1) 接近;亲近 [intimate]
(2) 又如:比近(亲近);比周(亲近);比昵(亲近);
(3) 密(与“稀”、“疏”相对) [dense]
(4) 又如:比甲(马甲)
(5) 和谐 [harmonous]
◎ 比 bǐ〈名〉
(1) 比喻,比方 [metaphor]。如:比似(如同);比偶(排比对偶);比兴(比与兴);比讽(用“比”的方法讽喻)
(2) 比较两个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一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ratio]。如:三与五之比,等于五分之三
(3) 姓
◎ 比 bǐ〈副〉
(1) 皆,都,同等地 [all]
(2) 又如:比隆(同等兴盛);比行(并行)
(3) 连续,频频 [frequently]
(4) 近来 [lately;recently]
◎ 比 bǐ〈介〉
(1) 比起 [than]
(2) 又如:他比你高
(3) 为;替 [for]
(4) 及,等到 [till]
组词:
1. 比拟 bǐnǐ
(1) [compare;match]∶修辞手法的一种,包括拟人、拟物
(2) [analogy]∶对比,比较
2. 比赛 bǐsài
[match;competition;contest] 在竞赛中比较高低
3. 比量 bǐliang
(1) [measure roughly]∶不持尺而大致比划度量
(2) [have a competition]∶较量
3. 连笔字怎么练,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硬笔书法就是笔尖)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就会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楷书结构的排列正好是中间阶段。它是从隶书演变过来的,如果把楷书写得平正偏扁,加波磔笔法即是隶书。将书写得简便流动一些即是行书,行书再写得简便草化即是今草。如果从隶书开始,就难以掌握楷书的笔法,因为楷书的笔法要比隶书丰富复杂。可见,练好楷书基本功可以作为练写各体的基础。
有了楷书的功底,掌握了楷书的间架结构和笔法,再写魏碑、隶书和行书、草书。乃至篆书,就可以事半功倍。楷书又可以使魏碑、隶书的结体笔法得以丰富和变化,如诸遂良的楷书;楷书渗人行书、草书笔法可以增加灵动,如赵孟頫的某些楷书碑字。
行书练习最好的方法就是临贴,其实临哪本贴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碑贴,颜、欧、柳、赵都可以,但在购买碑贴的时候尽量购买质量较好的字贴。
在选帖的基础上,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
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我们读汉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不同字体,笔画具有不同特点。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红,即初学者在印好的红字帖上沿笔迹用毛笔描写。“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纸覆在范字上,沿纸上的字影一笔一画的写,又叫写仿影。
第三步临帖。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笔法笔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结构。
第四步背帖。指在临帖的基础上把字帖去掉,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字帖上的字形,将其写在纸上的方法。这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写字的时候,如能在所写的白纸上看到要写汉字的准确字形,做到“成字在纸,成字在胸”,下笔如描红,写一手好字就不成问题了。
第五步出帖创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写出一段有中心、有内容、自成体系的文字,这就是创作了。
如果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写出一手与字帖接近的字,你练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练字姿势:
练字应注意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般字帖上都有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
4. 已未春月书,用行书怎么写
两岸故宫珍藏合璧——伯远帖 卷前有乾隆御笔所题『江左风华』四字\r\n 【名称】伯远帖\r\n 【类别】中国书法\r\n 【年代】晋\r\n 【文物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r\n 【简介】\r\n 纸本,行书,五行共四十七字,纵二十五点一厘米,横十七点二米。
卷前有乾隆御笔所题『江左风华』四字,卷后有历朝历代收藏者为其题写的题跋。此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r\n 《伯远帖》是晋王珣(公元三五零至四零壹年)写的一封信。原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
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
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r\n 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四个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
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
钤\\“乾隆宸翰”、\\“涵虚朗鉴”二玺。\r\n 前隔水御书:\\“家学世范,草圣有传,宣和书谱”十二字。
下有:\\“乾隆宸翰”、\\“几暇临池”、\\“耽书是宿绿”三玺。\r\n 又御识:\\“乾隆丙寅春月,获王珣此帖,遂与快雪中秋二迹并藏养心殿温室中,颜曰:‘三希堂’,御笔又识”,钤\\“乾”、\\“隆”二玺。
\r\n 后隔水上有明董其昌跋,后有乾隆御绘枯枝文石,并识:\\“王珣帖与其昌跋皆可宝玩,即装池侧理亦光润堪爱,漫制枯枝文石以配之。乾隆丙寅春正,长春书屋御识”,钤\\“几暇怡情”一玺。
后有\\“墨云”一玺。\r\n 卷尾敕董邦达绘图,邦达有记,又有沈德潜书\\“三希堂歌”。
\r\n 卷后有董其昌、王肯堂题记。\r\n 本幅前后有古半印二,漫患不可识。
清代所钤宝玺有:\\“石渠宝笈”、\\“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养心殿鉴藏宝”诸玺。\r\n 收传印记上钤有\\“郭氏觯斋秘笈之印”。
\r\n 此帖与陆机《平复帖》为现今仅存的两件晋代名人法书。\r\n 王羲之作为\\“书圣”,垂范百代。
但他的书作只以临本、摹本和刻本的形式流传,没有一件真迹传世。王氏家族世代擅书,名家辈出,然命运亦大抵相同。
唯羲之族侄王珣有此短笺留在人间,实在是不幸中的大幸。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二王”行草书使转用笔的精微之处,这是刻帖和双勾填墨摹本所无法传达的。
\r\n 王珣本人有书名,此帖风神俊朗,潇洒流利,在王氏家族书风的基础上自具面目,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5. 练字能直接练行书吗
可以的。
但是还是先建议先练习楷书再练习行书。先联系好楷书再去联系行书,打下好的基础,也能把自己的行书练得更加的好。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直接的一种书法,没有楷书那么方正和规矩,也没有草书那么杂乱无章。行书练好了也会很好看,别人也能够看清楚。
楷书比较普遍,从上学的时候就会联系楷书。所以楷书是一个不可跨越的一种字体。
因为刚识字的时候,都是练得笔画,讲究横平竖直。开始练字的时候,老师也会教导学生们要一笔一划的认真去写。
不用害怕自己练了楷书之后就驾驭不了行书了,因为一旦你开始练行书,你的字体就会慢慢的转变,以后会写得越来越流畅,越来越好。一个人的字写得好坏通常会让人联想到这个人,字如其人也是对文字的一种要求,想要有一手好字,最重要的还是要强加练习。
扩展资料: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6303164,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