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砚字在名字里是什么意思
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释名》
天大寒,砚冰坚。——明 •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砚字的成语:
笔墨纸砚
笔耕砚田(比喻从事脑力劳动,以读写为业。)
磨穿铁砚(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 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有砚字的经典诗词: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 元 · 王冕《墨梅》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 唐 · 李白《冬日归旧山》
笔砚耕学苑,戈矛战天骄 —— 宋 · 苏轼《刘丑厮诗》
砚用在名字中通常寄托着取名人希望孩子勤学不缀的期盼,同时砚台坚硬和润的的质地也带有一种君子风度与国学气质。
如果不是单字名字的话可以看组合方式以及有没有古文方面的引入,比如从“洗砚修良策”中可以提取“砚修”作为名字,会给人一种少年英气,挥斥方遒之感。
2. “砚”这个字怎么读
“砚”的读音是:[yàn]
意思:
1. (形声。字从石,从见,见亦声。"见"意为"让人看到的"、"明里的"。"石"指"石槽"。"石"与"见"联合起来表示"露天修筑的输水石槽"。本义:露天的输水石槽。转义:加水研墨的石槽。磨墨器。即砚台。)
2. 光滑的石头 [glossy stone]砚,石滑也。--《说文》。段玉裁注:谓石性滑利也。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释名》
3. 砚台 [inkstone] 一种石刻的写字文具,供研墨、调墨之用一砚。--清· 周容《芋老人传》砚冰坚。--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笔砚。
5. 组词
1. 砚山[ yàn shān ] :砚台的一种。 利用山形之石,中凿为砚,砚附于山,故名。
2. 金砚[ jīn yàn ] :黄金制成的砚。《宋史·外国传七·日本》:“纳金砚一、鹿毛笔、松烟墨。”
3. 砚槽[ yàn cáo ] :砚端贮水处。凹陷如槽,故名。宋 苏轼 《物类相感志》:“冬月令水不冰,以杨花铺砚槽中,名文房春风膏。”
4. 砚池[ yàn chí ]:洗砚的水池。
5. 砚瓦[ yàn wǎ ]:即瓦砚。 旧常取古宫殿之瓦为砚,故名。后为砚的通称。
记载:《康熙字典》《午集下》《石字部》 ·砚《唐韵》吾甸切《集韵》《韵会》《正韵》倪甸切音。《释名》砚,硏也,硏墨使和濡也。《说文》石滑也。《长笺》滑训利,利犹厉也,与硏摩同义。《文房四谱》黄帝得玉一纽,治为墨篆,曰帝鸿氏之砚。《周武王·砚铭》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谗言无得污白。 又姓。《元文类》国子监司业砚弥坚。 又《字汇补》古典切,音蹇。濡石也。 《正字通》说文硏砚音义俱分,今俗合为一。
3. 《文房四宝》作文
夜深了,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安静下来了,只有小明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还在吵闹,你们听,它们吵开了。
笔先发制人,说:“我的本领最大,写字、画画、都是由我来完成,要是没有我,小主人会把你们都扔了!”“我是当之无愧的”。纸说:“要是没有我,你乱写又有什么用,哼!”墨傲慢地说:“要是没有我,笔会写出字吗?没有我纸能有用吗?这个本领最大的位置,理所当然是我的!”“什么?你算什么!要不是我,你能有黑亮的身子吗?”原来,是砚在说着。
“我的本领大!”“我的本领大!”……它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争执了起来。考试大“别吵了。”
一个声音传过来,它们一看,原来是桌子老爷爷。它们立刻走到爷爷身边,齐声问:“桌子老爷爷,您说,我们中间谁的本领最大?”爷爷说:“那你们一个人写一篇作文吧,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它们立刻动手。笔刚要写,可没有纸,它急得团团转;纸不会写字,只能翻来覆去;墨也好不到哪儿去,它一“写”,却挤出了一团墨水,把桌子爷爷弄脏了;砚磨来磨去,把纸都磨破了,却什么也写不出。
桌子爷爷看了,笑了,对它们说:“你们团结才能做好工作,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成功。”它们惭愧地低下了头,说:“爷爷,我们再也不争吵了。”
从此,它们认真又合作的工作着。------------文房四宝的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