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一年级关于指路的作文
1.星期五放学回来,我走过路上的桥时,一位老爷爷骑着自行车,骑到我的身旁问我:“小朋友,你知道宁景花园在哪儿吗?”我说:“宁景花园在前面红绿灯,右拐弯100米。”
老爷爷说:“谢谢!”我说:“不用谢。”说着,他就向宁景花园骑去了。
我觉得为人指路是一件快乐的事。 2.“哒哒哒……”那位一手拄着拐杖,走路晃晃悠悠的残疾叔叔越走越远了。
但他的背影却在我的心中高大起来……感谢您,我的指路人。 天阴沉沉的,我拖着沉重的脚步,缓缓走在回家的路上,今天“小升中”分数公布了,我捏着看了几百遍的成绩单,泪水浸洗了我的脸庞,泪影中我看到爸妈陪我复习到深夜的情景,老师、同学辅导我的画面……我怎能以一分之差与重点中学失之交臂呢?我怎样面对父母、老师的殷切期望呢?我望着已是浓阴的天,不知所措。
突然,我被一个空罐绊倒在地上,身后跟着的一位残疾叔叔加快脚步来到我旁边,轻轻地问:“小妹妹,你没事吧?”我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说:“没事,谢谢您!叔叔,快下雨了,您到哪儿啊?”叔叔笑着说:“到书店买几本书看看。”我这才注意到叔叔腋下夹着几本厚厚的书。
我的心忽然颤抖了一下,脑袋也醒悟了,紧拧在一起的眉毛舒展开,快步向家跑去…… 残疾叔叔虽然身有缺陷,但心理是健康的、求进的。相比之下,我考砸了,只是跌倒一下而已,还有补救的机会。
我应该像叔叔一样坚强、乐观、保持上进心。我相信,生活会对我微笑的。
叔叔,您真是我的指路人,是我从迷茫中找到光明大道,令我从失败中找回信心。 感谢您,我的指路人。
2. 以"问路"为题写一篇作文,怎么写
问路
这纯粹是一个16岁的孩子,在假期游历上海后的不成熟的想法。
初到上海,看到上海人对问路游客的不屑,我不禁想起一个笑话:广东人觉得外来者都是穷人,上海人视流动人口为乡下佬,而北京人把全国来客都当“下级”。
一个很简单也很老的笑话,精辟地道出三个地方的牛叉和不同的“视觉差”。
其实,我也是带着这种“视觉差”从北京来到上海的,所以,我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深深的打击——因为,我十六年来,第一次看到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自己觉得更要牛叉的人种。
我认为,沪地骄傲与不屑的资本,来自那些建立在他们地盘上,却不一定属于他们的高不可攀的大楼。
我承认,北京的任何地方找不到陆家嘴那样气势磅礴的高楼;我也承认,看完这些高楼后,会有那种北京的楼失去命名为楼的权利的不快感觉;我还承认,如果把上海的漂亮高楼当背景去照相,三天三夜也照不完;在中央电视塔上看风景,绝对会感到站得高,而站在东方明珠就不会——因为那些楼房的海拔和东方明珠的“差距”很小。
但在习惯了整齐建筑的我看来,上海的楼房太过散乱,以至让我感觉成“异类”。相比起来,我更喜欢,也更习惯于北京的建筑风格,甚至让我有种变态的冲动:想从东方明珠跳下去,把周围的楼房都当积木一样踢倒,再按北京式的规划图重新码放……我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北京,也就只有迪拜会把城市规划得这么有规律,因此,我们才是“异类”。但我想,这种所谓变态的感觉,应该不止我有吧?呵呵。
上海的楼多,上海的楼漂亮,上海的楼结实得不会被“台风”吹倒。关于上海人的骄傲,我想,也就这么点吧。但可悲的是,仅仅被这点骄傲蒙蔽的上海人,实在是太多了。
当你问上海人,他身后的一幢楼叫什么,他连头都不回,一边离开你,一边用上海普通话说“不清楚”,而后你看见旁边就是“争做文明可爱的上海人”的巨幅广告,而后回答你的却是一个外地人,你能想象,那是什么感觉?或者,你想照相,想请一个人帮你按一下快门,在一个传说中“人多得能把孕妇挤流产”的地方,竟没有一个当地人愿意以举手之劳让你带走他引以为骄傲的美丽的上海,你却不得不找一个外国人说“Couldyoumindhelpingme?”你能想象,那又是什么感觉?到这个时候,我终于明白,长期以来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在北京问路,我是多么容易得到答案。当然,我在上海也遇到过回答,也得到过微笑。那么,我真的太感谢那样的上海人,而且,由别人也更加托出他们的光辉。
曾经,我是这样感觉的:北京=首都≈中国之中心,∵与外国接触得并不如欧洲那样频繁,∴世界≈中国∴北京=世界之中心。这样明明白白,简简单单地写下来,似乎让人觉得有点“恐怖”,但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我的确就是这么想的,我想,在同年代的学生中,这么想的也应该大有人在吧?
不过,更恐怖,更简单,是多数上海人可能夸张的想法:上海≌世界。
甚至,与某些上海人接触,从他们的目光,他们的语言,或个别在上海会写文章的人有意无意拼出来的文字,让我自卑地感觉到,我们这些外星人或者草履虫,是不配跟他们享有同样的生活的,我们都是乡巴佬……我很想知道,如果中国人把首都定在了上海,他们会不会想:我们都是他们的服务品,我们住的地方,也是上海的后花园——由此,我也许可以感叹,1949年中国定都时,那批革命先辈的伟大!
当然,无论如何,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的确是怀着某些不平写下的这些文字。但回过头来,某些地方也不得不佩服他们,比如对他们已经很普及的磁卡地铁票和无人售票机(其实我曾经有带一张地铁票回北京的想法)。而同样的,也许有的地方上海人对北京也是一肚子牢骚,也许他们会讨厌在北京问路,他问一句,得到的答案有十句吧?呵呵(调侃)。
怀着略微矛盾的感觉,在“大上海”的外滩观望着夜景。我在思索这迷人夜色后面的大上海。我想,上海的确是中国以至世界的经济大城市,但是,经济宝塔应当托起的是闪亮的道德啊
3. 看图写话没礼貌的小兔子问路
小兔子得了某某赛的冠军,非常高兴,得了个闪闪发光的金牌。小兔子把金牌挂在脖子上,又蹦又跳的沿着路走。
小兔子走了一段时间,抬起头,“咦?这是在哪儿?我迷路了。”小兔子很伤心。他又往前走,见了袋鼠先生,问:“袋鼠先生,你这到我家在那里吗?”袋鼠说:“不知道。”小兔子又见了猫头鹰大姐,问:“猫头鹰大姐,你知到我家在哪吗?”猫头鹰说:“不知道,你问问其他动物吧!”小兔子又见了蝙蝠小弟,问:“蝙蝠小弟,你飞天上看看,能看到我家吗?”蝙蝠说:“天上的雾太浓,我看不见。”小兔子又见了正在觅食的大象叔叔,问:“大象叔叔,你知到我家在哪吗?”大象笑眯眯的说:“知道,我刚才还路过那里,一直往北走,一座蘑菇型的房子就是。”
小兔子飞快的跑回了家,拿着闪闪发光的金牌,给妈妈说:“我得冠军了。”
4. 设计一个三年级以问路为话题的口语交际教学片段
一、课前活动
大家快快坐坐好,来给大脑做体操,跟我念念好不好?(生:好)
先想后说有条理,吐字清晰声音亮,礼貌大方人人夸。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阿姨敲门,问老师:“请问校长室怎么走?”教师答:“一直往西走,那边的第二个教室就是。”阿姨:“谢谢!”教师答:“不用谢。”
2、导入课题。
1)、小朋友,刚才那位阿姨找王老师干什么呢?(问路)
2)、在现实生活中,问路是经常发生的,你有没有问过路?别人有没有向你问过路?(学生交流)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问路(出示课题)
3、在这节课上你想知道写什么呢?(问路人要注意什么?指路的人要注意什么?)
三、再现情境,学习问路。
1、图画,语言再现书本情境。(图画出现白马石刻公园,教师用语言描述)并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发言)
2、真聪明,替兰兰出了这么多好主意,兰兰最后决定问路。如果你是兰兰,你会向谁问路?怎么问?(民警叔叔、过路人、附近人家)
3、用图画出现一位老爷爷,真是巧,看谁来了?
4、兰兰该怎么问路呢?(小组合作,推荐两个人练习问路,其他小朋友做评委)
5、请两组小朋友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认真听。
6、评评哪组棒,说说理由。
7、互动实践,巩固问路要领自主把握。请小朋友按照问路的要求,再找朋友练一练,这回还要注意动作、表情哦!
8、指名台上表演,指导学生从问路要领、礼仪态度和动作表情几方面进行评议。
9、总结:兰兰找到了她想去的白马石刻公园,心情很高兴,我们用掌声祝贺她问路成功!
四、再创情境,学会指路。
1、图画、语言再创情境。
(媒体显示小熊的家)今天是小熊的生日,它请了好多小朋友到家里共同庆祝。有小猪、小狗,还有小猫呢!
小猪正皱着眉头发愁呢,这是为什么?原来它找不到小熊的家啦!
2、小朋友,你们说小猪应该怎么办?(问路)
3、(媒体演示小猪很有礼貌地问路,但大象伯伯指路不清楚的情景)为什么小猪还是找不到小熊家呢?
4、快到吃饭的时间了,小猪多着急啊,同学们,如果你认识小熊家的话,你愿意给小猪指路吗?
5、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小熊的家。(出示路线图)
6、找好朋友练习:一人扮演小熊,一人演指路的小动物。
7、学生戴小猪、小猴、老牛的头饰表演。
8、你喜欢哪一位指路人,为什么?
9、通过你们的帮助,小猪顺利地到了小熊家,推开门一看,小猫、小狗都来了,正唱歌呢?
五、创设生活情境,加深体验。
1、我班的一位同学画的图美,写的字好,电视台的小记者准备采访我班的才子,可是他走到这里不认识路了,请你告诉他该怎么走。
2、同桌合作试演。
3、指名上台表演,按问路、指路的要求评价。
六、向生活拓展。
这节课,大家说得好,评得好,掌握了问路的本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问路,比如到同学或老师家串门,做客,不认识路就找不到,你想去谁家,课后可以向他问路,等到假日,就可以独自登门了,让我们用今天课堂上获得的本领到现实中去实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