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所有字的甲骨文怎么写
你对文字没有一个发展的认识。
甲骨文是一种极其形象的表意文字,能表示出意思就行了,所以一个字可以有几种写法,但却没有表现全部文字的可能,比如说电脑,那时的古人哪能想象得出这东西呀?这种情况一直到秦始皇时才结束——实行“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汉晋尤其是唐宋以后,由于经济、文化的大幅度发展,又造出了许多新文字,专指性极强,一个字就指一件事物。这在实际生活中显得多此一举,所以建国后国家实行文字改革,淘汰掉很多使用概率极低的文字。目前由于网络的产生,信息交流成指数增长,低频使用的文字就越来越限制了这方面活动的深入进行,所以目前国家新推出的名字用字指导方案就是基于汉字可以以堆砌的方法造词、使用频率低的文字的存在阻碍信息的交流等原因。汉字是表意文字,其结构中的构成元素——笔画、部首等限制了文字改革的进程,看来今后也会出现像外国,用一些固定的字组成新词的趋势。
有些字,《康熙字典》里有,唐宋时期的就不一定有;隶书、小篆中有,金文甲骨文中却不会有。你要写出所有汉字的甲骨文,有些像“关公战秦琼”——颠倒历史了。
2. “沉”字繁体字怎么写
“沉”没有繁体字 拼音:chén 笔划:7 部首:氵 结构:左右结构 笔顺:点、点、提、点、横撇/横钩、撇、横折弯钩/横斜钩 释义: 1.没入水中 沈,没也。
——《广雅》 以狸沈祭山林川泽。——《周礼·大宗伯》。
注:“川泽曰沈。” 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诗·小雅·箐箐者莪》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埋没。
如:沉沦(埋没);沉压(沉抑;埋没) 3.投水。如:沉河(投河自尽);沉湘(指屈原沉入湘江支流汨罗江自尽) 古代祭川泽曰沉。
因向水中投祭品故名。如:沉祠(古代祭水神之礼仪);沉辜(古代宰牲以祭川) 4.沉迷,沉溺 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
——《战国策·齐策四》 细腰沉赵女。——杨敬之《客思吟》 我用沈酗于酒。
——《书·微子》。传:“沈,湎也。”
沈酒冒色。——《书·秦誓上》 沈而乐者。
——扬雄《法言·寡见》 5.隐伏;隐没。如:沉伏(隐伏);沉志(谓潜隐志向);沉汉(隐没);沉祟(隐伏的灾祸);沉晦(隐而不露);沉恶(隐伏的罪恶) 6.降落、坠落。
如:沉陨(坠落);沉坠(坠落);沉埃(落下的尘埃) 7.沉沦;沦落。如:沉人(沉沦在下的贤人);沉顿(沉沦顿踬) 8.忍住,压制。
如:沉住气;沉下心来 9.山岭上凹处的积水 除山川沈斥。——《汉书·刑法志》 10.深。
如:沉泉(深泉);沉渊(指深渊。比喻险境;犹言没入深渊之中) 11.深沉。
如:沉厚(深沉而敦厚);沉潜(深沉而不轻浮);沉猜(深沉多疑) 12.份量重,重 无苗时采,则实而沉。——宋·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 13.病情严重的。
如:沉殆(谓病势沉重,生命危殆);沉病(重病;久病);沉疾(重病) 14.沉着。如:沉毅有守(沉着刚毅有主见) 15.稳重。
如:沉默默(庄重、静默的样子);沉稳(稳重;安稳) 16.低沉 暮霭沉沉楚天阔。——宋·柳永《雨霖铃》 17.沉静。
如:沉靖(沉静);沉详(沉静安详) 18.沉闷。如:沉心(心里不愉快);沉屯(沉闷);沉菀(沉郁,郁结不舒) 19.长久。
如:沉委(谓久病委顿);沉雨(久雨);沉卧(久卧) 20.程度深。如:沉研(深入研究);沉究(深入研究) 21.极,十分。
如:沉悲(极度悲伤);沉窘(非常穷困) 造句: 1.否则,那船没准会沉。 2.新的不利于他的证据使他沉不住气了。
3.船在暴风雨中翻了,沉到海底。 组词: 1.沉子 [chén zi] 意思是渔具的重要属具之一。
具有沉降力,配合浮子,以保证渔具在水中所需的形状和位置,或增加渔具的沉降速度和渔具下缘对水底的压力。常用比重大的材料,如石块、陶瓷、金属等制成。
2.沉井 [chén jǐng] 意思是深基础或地下结构物的一种型式。先在地面上筑好一段(或全部)井身,放置施工位置,挖去井内的土,使它逐渐下沉。
以后逐段接长井身,直至沉到预定深度为止。也做地下的水泵房或水池。
或用混凝土填实,作为大型桥梁、重型建筑物的基础。 3.沉水 [chén shuǐ] 意思是没入水中。
4.沉长 [chén cháng] 意思是漫长。
3. 天字的甲骨文怎么写
“天”字的甲骨文如下图:
在甲骨文里“天”字有许多写法,其中一种把“天”写成似一个地地道道人的形象,是一个站立的人形。有人解释说,这是一个正面站着的人,整个字的解释是这样的:正面站着的人为天。
天字骨刻文演变:
引自: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由来: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天”,是一个脑袋被着重画出的小人,本义为“头”,后引申为“天”(因为两者都是至高无上的)。“头”的意思很早就消失了,但我们仍能从一个词中找到它的影子,那便是“刑天”,它的意思就是被砍掉头。
扩展资料:
天,读音tiān,汉语名词,会意字,“人”字上面顶着一个“口”字。造字本义是人的头顶上方的无边苍穹。最初指空间,与地相对,后引申为天空、太空。详见《道德经》“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此处,天即空间;“天长”即“空间极其辽阔”。
中华关于对天的最早解释,在《简易道德经》(又称《简易经》)有所记载:“常言天,齐究何也?昊曰:无题,未知天也,空空旷旷亦天。”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天”,是一个脑袋被着重画出的小人,本义为“ 头”,后引申为“天”(因为两者都是至高无上的)。
天玄地黄,天,第一也。天理,第一的道理。天道酬勤,第一大的道理就是对勤的回报。
4. 道字的甲骨文怎么写
道字目前还没有甲骨文。
道,dao,从辵(辶 chuò )从首,首亦声。“首”指“头”。
道,头行走也。意识带领身体(的走向),是万物万法之源,是创造一切的力量;是生命的本性。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敎。——《礼记·中庸》
辶是辵,指“乍彳乍止、走走停停”。“辵”与“首”联合起来表示“从头开始行走”;引申也可以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引领大家一起走在前行的路上。
李耳(老子)所著《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所以,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德与道的关系。
《老子想尔注》:道者,“一”也。“一”散为气,“聚”为太上老君。“道就是太上老君”。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终乎无终,穷乎无穷。
5. 和字的甲骨文怎么写
给你提供个参考,详见附图。
“和”古代主要有两种写法即“龢”与“和”(左口右禾、左禾右口,相差不多就不单算了)。其中“和”无甲骨文写法。而后世很少使用“龢”。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