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字在田字格里怎么写
读音: [shuǐ ] 释义: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组词: (1)水滴石穿【shuǐ dī shí chuān】 意为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
借以比喻只有坚持不懈,不断努力,持之以恒,微薄之力做事也能成功。 常与“绳锯木断”连用。
(2)车水马龙【chē shuǐ mǎ lóng】 意思是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的热闹情景。
出自《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 (3)水天一色【shuǐ tiān yī sè 】 意为水和天同为一色,借以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水泄不通【shuǐ xiè bù tōng】 像是连水也流不出去。
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德山门下,水泄不通。
" (5)跋山涉水【bá shān shè shuǐ】 意思是指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
出自意思是指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
2.河字在田字格怎么写
一、河字在田字格的写法是:
二、基本字义
河hé
1、水道的通称:河道。河沟。河谷。河流。河滩。河沿。河鲜(供食用的新鲜河鱼、河虾等)。河港。河湾。河网。河运。内河。
2、特指中国黄河:河套。河防。
3、指“银河系”:天河。河汉。
三、河字的结构是左右结构,偏旁部首是氵。zhidao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内》:河,水。出焞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从水,可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河,北方大川。源出墩煌塞外的昆仑山,西北发原,东南注海。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可”作声旁。
三、相关组词
1、引河
[yǐn hé]
人工开挖的支河。用来减缓水势或灌溉农田。
2、河工
[hé gōng]
治理河道、防止水患的工程,特指治理黄河的工程。
3、河堤
[hé dī]
沿河道两岸用土或石垒成似墙的构筑,防止河水容溢出河床。
4、河流
[hé liú]
地表水在重力作用下,经常(或间歇)沿着陆地表面上的线形凹地流动,称为河流。
5、河水
[hé shuǐ]
河里的水,含有碳酸盐、硫酸盐及钙等溶解物与海水主要含有氯化物和钠有区别。
3.田字格上水怎么写
1)【上水】在田字格中的写法
2)田字格是一种用于规范汉字书写格式的模板。田字格包括四边框和横中线、竖中线。四个格分别叫做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只有在田字格中逐渐将汉字写规范,这样才能给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露在田字格中怎么写
一、露在田字格中的写法如图所示:
二、汉字释义:
[ lù ]
1、俗称露水。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2、没有遮蔽或在屋外:~天。~宿。
3、用花叶或果子蒸馏成的饮料:荷叶~。果子~。
4、中成药剂型之一。将药剂与水,用蒸馏法制得的澄明液体药品。一般供内服:金银花~。
5、显现出来:揭~。脸上~出了笑容。
[ lòu ]
义同“露(lù)”。用于口语。
三、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四、造字法:形声;从雨、路声
五、露的部首:雨
六、相关词组:
露水、露馅、裸露、露出、披露、露珠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横、点、横撇/横钩、竖、点、点、点、点、竖、横折、横、竖、横、竖、提、撇、横撇/横钩、捺、竖、横折、横、
二、词语释义:
1、露水 [ lū shuǐ ] [ lù shui ]
〈动〉露出水。
〈名〉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的水珠。是由于地面上的空气温度逐渐下降(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1343736仍高于0℃)时,使所含水汽达到饱和后形成的。
〈形〉比喻短暂的、易于消失的。
2、露馅 [ lòu xiàn ]
(露lòu)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
3、裸露 [ luǒ lù ]
没有东西遮盖:岩石~。~在地面上的煤层。
4、披露 [ pī lù ]
发表;公布:全文~。~会谈内容。
表露:~心迹。~真情。
5、露珠 [ lù zhū ]
指凝聚像珠子的露水。
5.“上”在田字格怎么写
“上”在田字格里写法如下:
“上”在田字格的笔画顺序如下:
上:[ shàng ] [ shǎng ]
基本解释
上[shà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 :楼上。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 :上古。
3. 等级和质量高的 :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 :上山。
上[shǎng]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相关词汇:上班 、上午 、上车 、马上 、上网 、向上 、头上 、合上 、跟上等。
扩展资料:
《康熙字典》《子集上》《一字部》 ·上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时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对下之称。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亲上。
又《广韵》君也。太上极尊之称。《蔡邕·独断》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号。
又上日。《书·舜典》正月上日。《注》孔氏曰:上日,朔日也。叶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类。
又姓。汉上雄,明上观,上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