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笔魏碑应该怎样写
1、写魏碑用羊毫比较好,因为魏碑金石气息比较浓,用软一点的可以中和一下,或是写的温和一点。
2、魏碑是北魏碑刻的统称,其特点是笔力、字体强劲。魏碑:顾名思义,它流传下来的形式主要是碑刻和拓片。魏碑原本也称北碑,在北朝相继的各个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魏碑”来指称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
共两大类:一类是佛教的造像题记,如《龙门二十品》。;一类是墓志铭如《元显儁》《元桢》《张猛龙》《张玄》等等千余种。魏碑中带有汉隶笔法,结体方严,笔画沉着,用笔险绝,跌宕雄浑。 康有为称魏碑有十美,概括了魏碑书法雄强、朴拙、自然天成的艺术特点。
2.隶书的折画如何书写
折画:隶书的折画要分两笔来写,这是隶书和篆书在转折处写法的根本区别。
转折的写法一是提笔换锋,迅速地另写第二笔。下面的“守”字上面的宝盖和“臣”字中部的折都是分两笔写的。
分两笔写,要笔断气不断,第二笔起笔要有迅疾之势,即刻藏锋下行。 二是用内折法,笔锋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下。
下面的“甲”字的折画就是用的此法,唐代欧阳询楷书的折法也多用这种书写法。 三是外折法,笔锋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下。
这种写法实际上是保留了篆书圆转的写法,只是比篆书多了提锋转折,但是不明显的换锋另写在外形上要浑圆有致、不留痕迹。下面的“司”字就是这种、写法。
3.学习书法,写魏碑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魏碑是归类于楷书的一种书体,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其特点是笔力、字体强劲,是后世书法的一种楷模。康有为称魏碑有十美,概括了魏碑书法雄强、朴拙、自然天成的艺术特点。
学习魏碑,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笔意。魏碑用笔彼为讲究,方圆用笔要把握好,与“唐楷”纯中锋不同,有中有侧,要写出魏碑的风格、笔意,运笔转折要把握好。
2、笔势。“体兼隶楷”,“隶中有楷”,“楷中有隶”。魏碑产生的年代介于汉隶、唐楷之间,字中略带隶意。笔取横势,一般横宽于竖高。
3、笔力。雄强苍劲有力是魏碑的一大特色,下笔要力透于纸,不是一划而过,要凝神于笔,用力于毫。
4、笔厚。魏碑的风格是凝重而不单薄,字写得要有厚度,切忌写成像割下的铁板,没有立体感,这也是初学者最宜犯的毛病之一。
写魏碑大致归纳为五句话
不可扁:魏碑的方笔,不就将笔短舔扁,而是靠运笔产生的。
用笔转:横拖坚抹是初学者常见毛病,其实写魏碑的诀巧在用笔,起折、收笔,讲究笔的运转。
字不僵:魏碑不能写僵,要有灵气,上下笔划要顾盼相应。
力透纸:写魏碑用力,不是用死劲,要将力用于笔豪,“凝神于笔,用力于毫”,如太极拳,看似无力,其实内力深厚。
白计黑:魏碑笔划粗壮,笔划多的字往往容易笔划重叠,所以要以空白来安排笔划。
4.写魏碑要注意些什么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基础。
临帖的基本目的我看有三:一是掌握其基本笔画及其用笔方法;二是掌握其间架结构;三是章法布局。因此,临帖的第一层次首先就是要象,也就是常说的形似。
第二层次是神似,去其形而取其神,平时我们一看某幅作品就说这是学过“某某帖”的就是这个意思。等三层次就是出帖。
进得去,还要出的来,有自己创新的东西。否则就算你把某个帖学的惟妙惟肖,也只能是一个写字匠而已。
临帖不仅仅要照着帖写,还要读帖。通过认真仔细的读,分析、研究和掌握其结构特点,这对于临帖学书特别重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而有的人不注意读帖,只知埋头临写,往往是事倍功半。问题就出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