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姜的笔顺怎么写
一、姜的笔顺是横,竖,竖,横,竖,横折,横,竖,横,横,竖,横折,横,竖,横,横。
二、基本字义
姜jiāng
1、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黄色,味辣,可供调味用,亦可入药:生姜。姜汤。
2、姓。
三、姜字结构是上下结构,偏旁部首是女,总笔画是9画。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姜,神农居姜水,以为姓。从女,羊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姜,神农居住在姜河流域,遂以河名为姓。字形采用“女”边旁,采用“羊”作声旁。
三、相关组词
1、姜疗
[jiāng liáo]
流传于民间常见一种外敷治疗方法,此法特点是简,便,廉,易,起效快,副作用少。
2、恭姜
[gōng jiāng]
春秋 卫 世子 恭伯(一作 共伯)之妻。世子早死,恭 妻不再嫁。后泛指誓不再嫁的寡妇。
3、大姜
[dà jiāng]
周太王 妃,文王 之祖母,姓 姜。
4、姜齐
[jiāng qí]
对“田齐”而言,指 周 太公望 吕尚 所传 姜氏 一姓的 齐国。
5、姜环
[jiāng huán]
一名虚拟人物。
2.羌字怎么读呀又是什么拼音呀
“羌”字读qiāng
笔画数:7;
部首:八;
笔顺编号:4311135
组词:羌笛,羌族
1.羌【名】(会意兼形声。从人,从羊,羊亦声。本义:羌族,古代西部民族之一)
同本义
西戎牧羊人也。——《说文》
庸蜀羌髳。——《书·牧誓》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茂汶县、汶川县、松潘县境内
西戎。中国古代西部的民族,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为主;和汉族杂处的部分羌人,逐渐从事农耕,与汉族融合
2.羌笛 qiāngdí 羌族簧管乐器,双管并在一起,每管各有六个音孔,上端装有竹簧口哨,竖着吹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王之涣《凉州词》诗
胡琴琵琶与羌笛。——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羌管 qiāngguǎn 即羌笛
羌管悠悠霜满地。——宋·范仲淹《渔家傲》词
3.文言助词,用在句首,无义:“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4.姓。
3.拢字的笔顺怎么写
笔画:横、竖钩、提、横、撇 、竖弯钩、撇、点。
拼 音: lǒng
部 首: 扌
笔 画 :8
释义:
〈动〉
1、(形声。从手,龙声。本义:聚合,合拢)
2、同本义
拢万川乎巴梁。——郭璞《江赋》
又如:拢钱
3、总计;合计 。
如:拢一拢帐;拢统(总共)
4、梳理;整理
[湘云]便在石蹬上重新匀了脸,拢了鬓,连忙起身,同着来至 红香圃中。——《红楼梦》
5、傍靠
知郎旧时意,且请拢船头。——《乐府诗集·丁仙芝·江南曲》
又如:拢家(回家);拢岸;拢船(撑船靠岸);拢边(靠近旁边)
6、接近 。
如:拢帐(走近)
7、弹奏弦乐器的一种指法。用指在弦上上下按捺
轻拢慢捻抹复挑。——白居易《琵琶行》
组词:
1、围拢
造句:人们纷纷围拢起来,其中一个叔叔用手机报警,大约过了10分,一辆救护车飞驰而来,自行车上的人被抬上了担架,送往人民医院。
解释:从四周向某地点集中:大家~一点,好听老师讲解。
2、合拢
造句:在电脑荧幕上,一份详细的美国地图出现了,一个标记从西边移动过来,慢慢向一个地址合拢,然后停止移动,锁定在一个精确的地址处,发出嘟嘟声示意。
解释:合到一起。
3、聚拢
造句:这一下大家都有事情可做了。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健谈,可是每个人都会吃;大家一看见那大堆大堆美丽的葡萄、油桃和桃子,一下子就聚拢来围着桌子坐下。
解释:聚集。
4、收拢
造句:一个分为五部分的网子收拢着食物,以防止食物包裹在微重力作用下从橱柜中飘逸出来,同时又能让人看见里面的食品。
解释:(1)把散开的聚集起来;合拢。(2)收买拉拢:~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