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天的诗句含有冬字
描写冬天的诗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描写冬天的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江 雪 刘长卿 柳宗元 日 暮 苍 山 远,千 山 鸟 飞 绝, 天 寒 白 屋 贫。万 径 人 踪 灭。
柴 门 闻 犬 吠,孤 舟 蓑 笠 翁, 风 雪 夜 归 人。独 钓 寒 江 雪。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
曰: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小雅·角弓》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阴暗。
希:少。在目:眼睛所见。
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劲:猛烈。
哀:凄厉。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
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回风:回旋的风。
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无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风声如吼。 唐·孟郊《苦寒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唐·高骈《对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
吟:歌吟。 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
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玉:喻白雪。
元·黄庚《雪》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2.冬天的“冬”字上面偏旁怎么读
冬天的“冬”字上面偏旁“夂”读【zhǐ,zhōng】。
“夂”作偏旁部首念“折文”旁。
3.冬天的作文怎么写
雪山的长夜(郭文涟)雪山的长夜 前两天,伊犁日报副刊编辑约我写一篇年终稿件,可是几天下来我一个字也写不出。
一是这些天实为忙碌,思绪纷纷,心绪难静;二是我向来不大喜欢“命题作文”(暂且称这样的稿件为命题作文吧,恕编辑原谅),因为我写作一向是凭着个人的情志兴趣所为,这样写起来比较畅快自如,而命题作文常常让我一筹莫展;三是我对富有象征意义的时间概念,向来不大敏感。前些年即要跨入21世纪的时候,一时间国内国外全在操作这个话题,以为那个时间的来临或跨过那个时间,一定会怎么怎么样呢。
但实事是,大自然容颜依旧,生活还是原来的摸样,只不过生活中的许多的人,当了一回历史老人在做着自作多情的事情…… 哦,这话题似乎要扯远了,还是言归正传吧。眼见着交稿的时间临近了,而我又是一个严守诺言的人,不愿意在这方面自我毁坏,但一时又实在找不到写作的感觉。
夜里失眠,辗转反侧,索性穿上衣服步至阳台,又默默地望着那座沉默已久的雪山。 那座雪山海拔4257米,笔立一般地在南天山中部地段一峰独出。
逶迤起伏的山峦,一年四季均可见几种不同的颜色,唯独它终年白雪皑皑,庄严肃穆而冷峻,静静地看着云海霞光下的河流、树木、农田、牛羊,和急匆匆行走的人群。 其实我遥望着这座雪山已经很久了,它默默地注视着我也已经很久了。
那年我家搬往巩乃斯草原上一座小镇上居住的时候,我就常常看着这座令人称奇的雪山,它始终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沉默无言。我那时不十分懂得它,也不理解它,我只是很纳闷很奇怪,为什么它终年四季一身雪白?为什么我走了很远回首相望时,它依然站在那里,默默地注视着你?下乡接收再教育时节,我就在它的山脚下生活,每天早晨出工下地的时候,它恬静、温馨地望着我;出工回来,我又总是看到它身披绚丽多彩的云霞,在风云变幻中始终默默无语,一脸沉思。
夜里,当我转辗反侧为自己的前程愁思苦想的时候,常常拥被而坐,默默地凝视着它:在一轮皎洁的月光沐浴下,它浑身银光粼粼,一朵一朵的白云轻轻缠绕着它,亲吻着,似乎是在它身上获取了什么力量,又易水别恨地怅然离去。不一会便觉月光不见,雪山不在,山上山下云雾弥漫,天与地漆黑一团,俄而,纷纷扬扬的雪花从银灰色的天际里飘然而落,整个河谷平原便沉浸在雪花飘飘的世界里了。
待到晴天碧日,它神清气朗、英姿勃勃地注视着天地间茫茫白雪一片。这个时候所有人的心里,似乎都舒坦地等待着春暖花开的季节,那个时候,春消雪化,大地一片绿草茵茵,牛羊满坡,牧歌声声里炊烟袅袅…… 就在这样的感觉里,我隐隐约约地觉得它身上似乎存有一种非凡的气势和独特的美,我猜想着它应该是大自然至少是伊犁河谷的思想宝库,没有它,雪花将无从降落,河流将渐渐断流,草原将没有生气,牛羊将无处觅食…… 这样想着,我于是渐渐崇仰起这座皑皑的雪山来了,以为它是天与地一年四季相亲相爱之地。
我的一位诗人朋友说得好:“雪是天与地千年不变的情语。”继而又想,大自然既然有着神奇的思想魅力,那么什么是我们人类自己的思想呢?我们人类最美的情语是什么呢?思想、物质、精神哪个更重要呢?人在解决了温饱之后便会去寻找自己的精神世界吗?这些年来,历经了一些曲折磨难,我逐渐地懂得,思想肯定比精神要重要,因为思想是精神的源泉,是灵魂的高地。
而灵魂就是我们人类自己最美的情语。它是思想与精神结合产生的一种像风一样的东西。
而且人们在物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定会关注自己内心世界的需求。否则一味地为发展而发展,不仅会丢失精神,还会丢失思想和灵魂。
思想是上天赋予我们每个人所特有的一种权力。但现在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人,很少会懂得运用这个权力去思考一些什么,提高一些什么,改变一些什么,更无从说创造出什么有价值有意义的灵魂世界了。
这样想着,便觉得科学发展观呼之欲出实在是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一项创举,合乎人之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而又想,伊犁日报特别是它的副刊,今年以来便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做了许多令人拍手称快的事情。
它的全方位地展示伊犁作家近作的举措,其实就是伊犁河谷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次展示,也是河谷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的展示;它的品评伊犁作家近作的文章,其实就是一次良好的艺术导向,引导人们在享受物质成果的时候,如何享受精神上的东西,而后者才是我们人类自己走向文明和进步,不会滑向堕落的一堵真正的铜墙铁壁;它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作品征文,其实就是对三十年来我们为之奋斗所选择的生活道路的一种礼赞,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次展望和憧憬。我在品读着这些作品的时候,深深感受到了波涛滚滚的伊犁河又翻卷起绚丽多彩的晶莹浪花,那是一面应该高举着的旗帜,是纸上的伊犁河春潮涌动的讯息,是伊犁河谷人之精神高地呈现多彩画卷的时刻。
我想,一个人、一个地区的人民甚或一个国家的民族,必须有价值洼地,便于人们走入获利;同样也必须有精神高地,便于人们登高眺望。而以文学为代表的一切艺术是人之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丢失了它,作为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