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暂估入库怎么做会计分录
上月的暂估入帐,在下月初全额冲回,下月来发票的按实际金额重新作正常帐务处理。
如有多项暂估入库并不能在下月取得实际结算票据的,建议设置平行式明细帐核算。
原材料已到,只支付了部分货款,收到部分货款的发票 实务中可能会存在一笔货款分批开具发票的情形。对于已经开具发票的部分原材料可凭发票入账,期末只暂估尚未开具发票的那部分原材料的价格。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
下月初用红字
借:原材料 (红字)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红字)
收到发票
借:原材料(材料采购)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扩展资料: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于已验收入库的购进商品,但发票尚未收到的,企业应当在月末合理估计入库成本(如合同协议价格、当月或者近期同类商品的购进成本、当月或者近期类似商品的购进成本、同类商品同流通环节当期市场价格、售价*预计或平均成本率、等)暂估入账。
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库存商品
贷:应付账款——暂估款
必须注意的是,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不能申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因此,不存在进项税额的暂估抵扣问题,且上述分录中,暂估金额应当按照不含税价格口径暂估。
因此,首先应当按照上述规定暂估入账,然后,与其他正常入库入账的库存商品一样,一并计算库存商品发出(包括说的销售出库)成本。编制会计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收到发票后的处理:
次月初,冲回暂估入库成本,以红字编制如下分录:
借:库存商品
贷:应付账款——暂估款
取得发票后,编制正式入帐分录:
借:库存商品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公司 等
对于上月暂估入库并已销售商品的销售成本,从理论上应当进行调整,但是,由于企业购销活动的经常性和大量性,从会计的重要性原则出发,出于简化会计核算的考虑,对于暂估成本的发出成本,不予单独进行调整,而是随库存商品今后的收发业务自行消化。
这也就是企业会计制度强调的暂估入库成本时应当合理估计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计算当月发出库存商品成本时,应当仍然按照规定的方法正常计算确定发出成本。
由于月初红字冲回入库,并且取得发票正式入帐,两者相抵,余额为暂估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所以,该差额实际上应当由本月发出和月末结存的库存商品承担了。
但是,如果本月同类商品,既无月初结存,又无购销业务发生的,或者企业是使用个别计价法计算存货的发出成本的,或者暂估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巨大的话,则该暂估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包括及其连带影响的其他存货成本),应当调整并转入销售成本。编制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 等
贷:库存商品 等
如果暂估成本大于实际成本的,应当以红字编制上述分录。
参考资料:暂估入账-百度百科
2.暂估入库的分录怎么做啊
如果是一般纳税人
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33台
借:库存商品56410.26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9589.74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或应付账款)66000
没有开具发票的33台做暂估入账
借:库存商品66000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或应付账款)66000
待取得发票时,红字冲回暂估入账会计分录,重新编制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56410.26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9589.74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或应付账款)66000
成本应当按照贵公司选择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的单位成本计价。即:已销商品数量*单位成本计算=已销商品总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3.原材料暂估主库时,如何填入库单,急
1、发票没有到时,暂估一下不含税价(因为已经知道含税价了,大致估一下是很简单的。不含税价=含税价/1.17),填到你的入库单里。税金没法写,必须等你的发票来了才能写,我们这里入库单上是不写税金的,只反应材料价格(不含税价)。
2、做帐时摘要就写暂估入库:
借:原材料
贷:应付帐款
发票来了,相应冲应付帐款
借:应付帐款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
贷:银行存款
3、领用时,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结转成本,借:库存商品-产成品
贷:生产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产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