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宋字的来历
中国文字有正、草、隶、篆、行五种。
每种字体中,又根据各种风格,以书家的姓氏来命名,像楷书中有欧(欧询)体、严(真卿)体、柳(公权)体等等。真是体中有体,令人目不暇接。
有一种字体,却不是创始人的姓氏,用朝代名来命名,这就是宋体字。 宋体字的创始人是秦桧。
这个秦桧博学多才,在书法上很有造诣。他综合前人之长,自成一家,创立了一种用于印刷的字体。
按一般的习惯,应该叫秦体字才对。可是由于他人品太差,在抗金斗争中,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曾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父子,成为千古罪人,所以人们痛恨他,虽然应用他创立的字体,可是却把字体命名为宋体。
是源于宋代的,但是宋体字在明代确立。 宋代"兴文教,抑武事",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景象。
印刷出版业在宋代进入了黄金时代,雕版印刷兴旺,刻书中心发展较快,活字印刷发明。元、明大量翻刻宋本,宋体字在明代确立。
宋体字便于书写和刻写,字体美观端庄,适应了印刷出版业的行业操作要求,成为宋代文化造极的见证者。 宋体字的二个源头 今天我们看到的宋体字,应当有二个源头。
首先是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国很早就出现了文字,和世界其它文字的发生一样最初都是以象形来表意的。
早期的汉字是刻写在动物的骨片上和铸就在青铜器皿上,这便是甲骨文和钟鼎文,而这之前,只有刻写符号和传说的记录,没有实物佐证了。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
因为是刻写在形状各异的甲骨片上,刻写后也不好改动,所以先人们顺势就章,一气呵成。整体效果或规矩整齐、错落有致,或变化多姿、随意大气,体现了人类追求均衡对称、和谐稳定的天性。
从中国汉字演变的发展来看,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楷书至仿宋体、宋体字,这过程体现了人类追求简约明朗、均衡对称、整齐统一的程式化的总体趋向。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随即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发布了“书同文”的政令,将前各诸侯国的异笔繁杂的字体全部废除,改省大篆,设计了一种新的书体,并加以在全国推行,这就是“小篆”。
现在看来,这是秦始皇高瞻远瞩最为智慧的一举,因为通过武力只是在地域版图上统一了中国,而“书同文”的统一,实是在民族心理上、文化上统一了中华民族,使得中央帝国在秦以后,尽管战争不断也好,异族统治也好,分分合合也好,都只是朝代更迭而已,最后都融入了汉字的伟大旗帜下,繁衍发展、壮大。 到了汉代,汉承秦制,中央集权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加强。
汉武帝雄才大略,东征西伐,不断扩大中央帝国的版图,为保边疆的永安,建立了屯兵制,这屯兵制使得中国文化在边疆迅速地传播和扎根。同样也对信息传播的质量、速度、数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时小篆又逐渐简化演变成为隶书,史称“隶变”。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因为小篆繁杂难写,有变革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本质原因是与中国人书写的工具毛笔的发明和普及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毛笔的书写形式把篆书的图画性进行了方正平直化的变革,使图画性质的汉字转向抽象化,并初步形成了构成汉字基本要素的点、横、撇、捺、竖、提、钩、折的笔划特点及方块字形的外形特征。
此外,那时的官吏有时需要快速拟写公文,书写隶书时有些笔画相互连起来,这就产生了所谓的草隶。另一方面,汉字也在向整齐方正、简约明朗的程式化方向变化,这就有了楷书。
汉代已具备了中国书法中的真、草、隶、篆四种主要的书体了。 其次是第二个源头,雕版印刷术的出现。
雕版印刷的发明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结果,它最初体现在古玺、封泥印、铭文印章和印记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书籍产生和传播的需求加速了雕版印刷的发展和普及。
雕版印刷是将文章反字阳刻或阴刻于特制的木版上,然后用墨、纸进行拓印,这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其历史可追溯于唐代或更早。那时的工匠们以唐代三大书法家的楷书为临刻原本,最初是临刻,日后渐渐地加入了工匠们自己的智慧,并结合刻刀和木版材质的特点,使书法字体更加规范化,更易于刻写。
早期的雕版印刷的刻写字体,常由书法家书写楷书后由刻工们直接反拓后临刻,刻工们对书法家十分敬重,所刻字体都尽可能地保存了书法家的特点。因此,也有着浓厚的正楷书法味道。
这种字就是今天我们称之为“仿宋体”的前身,也是“宋体字”前身。因之,宋体字的演变过程是通过雕版印刷技术从书法正楷到仿宋体再到宋体。
但为什么产生于唐宋先于宋体字的仿宋体,会叫仿宋呢?原来这是我国进入铅活字印刷时的事情。1916年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丁辅之和丁善之两兄弟参考北宋古刻善本仿写制作的,当时命名为“聚珍仿宋”。
之后,上海华丰制模铸字所、百宋铸字印刷厂都有多种仿宋体面世。今天,仿宋体已成为我国的硬笔正字。
雕版印刷术到了二宋时期,由于当时社会安定祥和,经济发展迅速,政治开明,平民百姓亦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所以社会读书风气日盛,官民皆有藏书的习惯,甚至连农村中一些小康殷实。
2.宋字的来历
“宋”,在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宋,居也;从‘宀’(读面)从‘木’”。并说“宀,交覆深屋也。象形。”清朝段玉裁所著《说文解字注》:“古者屋四注,东西与南北皆交覆也。有堂有室,是为深屋”。看来,“宀”即远古时代,类似于四合院的原始房屋的雏形。也有注释认为是半地下、半地上、且屋顶高大的原始茅屋。
古人造字,以“宀”字头的文字,也多与房屋有关。如:“宀”下有女子居住者为“安”;“宀”下圈养豕者(豕,读使,古代称猪为豕)为“家”(古代的家,指农家);“宀”下圈养牛者为“牢”(牢本为牛羊栏圈,如古成语“亡羊补牢”;后来引申为监狱);等等。
古甲骨文和钟鼎文、金文中的“宋”字,也是以房屋的象形为特征。古人解释为“足立林下,构木为室”。这大概可以理解为:原始祖先曾经居住在大树周围的原始巢屋的象征;或者就是祖先在远古后期(即:进化到已有象形文字时期),居住在有树木环绕的原始四合院的象征。这大概就是“宋”这个古象形会意字的起源吧~
3.宋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宋"字繁体字和简化字的写法一样。
宋[sòng]
基本释义
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
2.中国朝代名:宋代。
3.响度单位,一宋约相当于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响度的一千倍,等于1000毫宋。
4.姓。
相关组词
1.南宋[nán sòng]
朝代名。
2.宋词[sòng cí]
宋 代人填写的词。
3.两宋[liǎng sòng]
北宋 和 南宋 的合称。
4.宋鹊[sòng què]
春秋 时 宋国 良犬名。 后亦泛指良犬。
5.吕宋[lǚ sòng]
菲律宾群岛中最大和最重要的岛。
4.古代的宋字怎么写
汉字“宋”资料大全
宋的繁体字是:宋没有标准的繁体字,请用 .cn/tool转换成非主流的繁体字
宋的异体字是:宋没有异体字
宋的拼音是:sòng
宋的五笔编码是:psu
宋的同音字是:倯 凇 娀 崧 嵩 庺 忪 憽 枀 柗 梥 樬 檧 淞 濍 硹 菘 蜙 锶 锶 松 傱 嵷 悚 愯 怂 捒 楤 漎 竦 纵 耸 鏓 駷 讼 诵 颂 餸
宋的QQ繁体字是:暂无
宋的散光字是:暂无
5.百家姓 宋的来源
宋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十二大姓,在台湾排名第五十二。
宋姓出自子姓,是黄帝的后裔。宋姓的始祖是商王乙的儿子微子启。
微子启,是商朝第三十代帝王乙的儿子,名启,封于微,是纣王辛的哥哥。因为纣王荒淫无道,微子启见进谏无效,便假装生病,不再参与朝政。
周武王灭商以后,把商朝旧都商丘附近的土地封给了微子启,建立了宋国。七百多年以后,宋国被齐国联合楚国和魏国灭掉。
亡国后的宋国子民,有的就把宋作为自己的姓,从此姓宋。宋姓在隋朝以前已经分布在河南,湖北,河北,山西,陕西,江西,山东,甘肃,安徽,浙江等地,唐初,宋姓开始进入福建,四川和广西。
南宋时期,赵构南逃,宋姓也跟着发展到浙江,江苏,湖南和广东,到清朝康熙年间,福建和广东的宋姓开始进入台湾。宋姓的主要聚居地有:京兆,西河,广平,敦煌,河南,扶风,介休,安众,长安,豫章,章陵,青州,沛国,钱塘,乐陵,五华,梅州,潮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