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陌生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写作中,陌生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题材的陌生化、技巧的陌生化、语言的陌生化。关于技巧的陌生化,一切新技巧的出现和运用,如意识流技巧、黑色幽默技巧、卡片式写法、扑克牌式的随意组合等,对于读惯了传统技法的作品的读者,都有陌生化的效应。这是技巧的陌生化,下面介绍题材和语言的陌生化。
1.题材的陌生化。怎样把熟悉的题材处理得让读者感到陌生呢?改变观察和表现角度和改变事物所处的环境气氛,是两个重要的方法,比如黄果树瀑布,在电影、电视、摄影、散文、诗歌中被成百上千次地表现过,是人们熟悉的。要把这个众所周知的事物陌生化,一可以改变观察角度,比如从水帘洞观察,或者乘飞机在高空鸟瞰,都会使黄果树瀑布变得陌生;二可以改变黄果树瀑布的环境气氛,比如月下的黄果树,雾中的黄果树,暴风雨中的黄果树,梦中的黄果树,同样也能让读者获得陌生感。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所写的是人们熟知的旧社会,但通过狂人的眼,便使人感到陌生;王蒙在《夜的眼》中写的首都的夜生活,并不稀奇,但从一位来自遥远的草原的夜访者的角度观察,街道、路灯、行人、汽车都显得陌生了;茨威格在《家庭女教师》中,写的是一个老故事——雇主的侄儿诱骗了年轻的家庭女教师而又抛弃了她,这种事情在资本主义社会是屡见不鲜的,但从两个稚气的还不了解人世间罪恶的女学生眼中看来,它是陌生的,读者也感到这个熟悉的故事陌生化了。这些作品都是通过改变角度的方法使题材陌生化的。
2.语言的陌生化。通过遣词造句,通过改变句子形式和各种修辞手段,可以使极为寻常的语句变得陌生。比如这样一句话:“我受恶势力的迫害,想反抗,却又无法。”如果变成这样“夜晚,墙活动起来/伸出柔软的伪足/挤压我,勒索我/要我适应各种各样的形状。”“我无法反抗墙/只有反抗的愿望。”(舒婷《墙》)两者意思没有变,后者却把人们熟悉的话语陌生化了,原因是后者用了象征、拟人的修辞方法。
陌生化的技巧,是为了使读者获得一种新奇感。
2.英语小说中的陌生化翻译研究
《理想之家》 :作家曼斯菲尔德
1. 陌生化手法的创造
Harold was too handsome, too handsome by far.
韩少功译本:哈罗德实在是太俊了,俊得过分了。
徐志摩译本:海乐尔太漂亮乐,实在是太漂亮乐。
这里作者没有运用陌生化手法,徐志摩在翻译时运用陌生化手法带来很好的效果和美感。因为“漂亮”这个词一般只用于女生,这使得读者会去想象到底是什么样得男子。韩的翻译给读者的美感没有徐的强。
2. 陌生化手法的保留
Spring--warm,eager,restless。.
韩少功:春天是那么温暖,给人以希望,而又那么不使人安宁。
徐志摩:春,又暖和,又殷勤,又急匆的春。
这里原作运用了陌生化手法,韩保留了restless的陌生化效果,徐保留了eager的陌生化效果。
3. 陌生化手法的缺失
He was tired and, although the late sun was still shining, curiously cold, with a numbed feeling all over.
作者故意把although引导的从句放在句子中间,这使得句型看起来很奇怪,但又没有语法错误,同时产生了新奇的感观和强烈的对比,让读者眼前一亮,把晒太阳和寒冷放在一起形成反差。而正常语序的句子非常的平淡无奇。
韩少功:他累了,虽然夕阳还在,他却感到浑身麻木、冷的厉害。
徐志摩:他是乏了,那时晚照虽浓,他却觉得寒噤遍体。
两个翻译者都保留了句子的结构,但没有翻译出陌生化手法带来的冲击感。翻译时用了太多的连词,转折词,让译文平淡无奇。
3.以青春为话题运用语言陌生化写作文
青春如绚丽的电影,在我眼前一遍遍上演。
——题记 青春是叛逆的时期,也是承担责任的时期,叛逆的时候你要我这样我偏要这样,什么事都顺自己的心走,不太和父母交流,反而会和自己朋友诉说。青少年的我总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旅程充满渴望。
面对奋斗、懵懂、失落、希望、谎言,青春选择了心灵的流浪,去追求一种属于自己的美好。 青春在流浪中煎熬,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悬花一献美丽而生动,青春是美好的象征,代表着一个人成长的历程,只有经历过青春才觉得青春的美好。
青春最美丽的象征就是唯美、活力。对一切事物都很好奇,都想尝试看看。
对于友谊是很看得重,青春路上不是顺利的,是磕磕绊绊,但在磕磕绊绊中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勇敢学会了挑战自我;青春让我学会了做错事就应该承担。 青春如美丽的旋律,又是高低起伏,有时快乐婉转,有时低沉悠扬;青春是一幅画,美丽多彩;青春是艺术品,精致而漂亮;青春是一道亮丽的彩虹,七彩斑斓;青春就是相信自己,勇敢的去追梦! 青春有快乐也有悲伤,快乐的是我们有拥有了以前没有的东西,悲伤的是时光匆匆带走了一些原有的东西。
青春时在那高山上写下的诗篇还记的吗?在大海下许下的诺言还记得吗?那是自己对青春立下的誓言,是的,自己应该去寻找答案。去寻找山盟海誓的诺言!心里许下的愿望更去追求,这就是青春的真谛。
谁没有过那一段青春美好经历,仿佛有曙光照耀着青春的美好。青春是个美丽的名字,我们的青春所有一切都将记录在其中,记录在我们彼此的记忆中。
这里有欢笑的泪水,有共同努力,也有分享的喜悦。 致青春,致青春中苦与乐的成功。
4.论文怎么写
小论文是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写作小论文的基本要求:第一,观点正确,符合实际。观点正确是小论文的生命。不得主观臆造,也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实事求是,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第二,有所创造,见解独到。衡量一篇小论文质量的高低的标准是有无创见。第三,通俗易懂,可读性强。第四,广泛占有材料。
论文的结构主要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一般由标题、作者署名、内容提要、关键词、引论、本论、结论、参考文献等8部分构成。
(1)标题
小论文的标题就是小论文的题目。有人说文章的标题如同文章的“眼睛”,“人美在眼睛,文美在标题”。透过人的眼睛流转可以窥视出入的心灵,透过文章的标题就可以看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小论文的标题,关键要简要、明白、确切、有亮点、可读性强。选题不宜过大、过难、过于专业化。
5.本人要写一篇关于鲁迅的3000字"小"论文
3000字?你们老师太夸张了吧!!
关于鲁迅
《呐喊》读后感
——自然的身影
《呐喊》是鲁迅先生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它是中国的名著。同样也是世界的名著,这本书中有些文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乡》,《药》,《孔乙己》等等鲁迅先生的名作。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日本的首都东京留学时,看到和听到当时中国人民的麻木不仁从而使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意识苏醒,医学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他弃医从文,从此投身文学的知识宝库中。
鲁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来概括了那时的中国人民,以及对于他们的怜惜和悲伤。
《孔乙己》中那个因为家境贫困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社会层次低而又向往社会上流阶级的生活的孔乙己,从孔乙己在澡堂是人们取笑的话题,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为职业,在最后因为偷了有钱人的书后被打折了腿,最后还是默默地离开了人世。
《故乡》中那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豆腐西施”,还有和剧中主人公从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闰土见到老爷时欢喜而又凄凉的神情,从而体现了当时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势力压迫和打击下的情形,而《药》则更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这一点。文中凶暴残酷的刽子手康大叔,因为小儿子小栓的痨病而拿出所有家档去买了个人血馒头的华老栓,和那些在茶店里议论纷纷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为革命而被处死,最后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馒头而牺牲的人,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康大叔的残酷,卑鄙,仗势欺人。华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们的盲从和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夏瑜的英雄气概但是完全脱离群众的革命是无法成功的。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鲁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和批评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雄威!
6.论文绪论怎么写
论文绪论:
1、研究背景编写要求:
研究背景就是国内外现状、发展历程之类。
2、研究意义编写要求:
选题意义是主要是用来阐述本次研究的价值,是开题报告中的重要部分,在实际写作中,选题意义一般作为开题报告里面的第一节内容。写开题报告的研究意义,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
3、中文摘要编写要求:
浓缩文章观点,重点展示研究结论、突出创新点;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读者不阅读论文全文便可获得论文主要内容,可以作为完整短文供文摘与论点摘编等二次文献采用或独立存在;不出现图表、非公知公用符号、简称与缩写等;长度200至300汉字。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写陌生化的论文可以怎么写